愛伊米

即便售價低於預期,ID.6仍將成為大眾電動車的"滑鐵盧"

6月17日,上汽大眾ID.6 X正式上市,共推出5款車型,售價區間為23.9888-27.8888萬元。

記得今年3月份,大眾MEB平臺在中國的首款車型——ID。4上市時,不到20萬的起售價和同級國產緊湊級純電SUV的售價相當,確實能很多人大吃一驚。

即便售價低於預期,ID.6仍將成為大眾電動車的"滑鐵盧"

即便如此,ID.4上市至今,依舊沒能一炮而紅。相反,大眾在燃油車領域積累的品牌光環,在電動車市場顯得愈加暗淡。如今,大眾ID.6的售價也比預期低不少,也和很多國產新能源汽車差一大截。筆者大膽預測,大眾ID.6將大機率再步ID.4的“後塵”,未來的銷量將遭受巨大考驗。

面對洶湧的電氣化浪潮,大眾試圖和燃油車時代一樣,開發MEB平臺,進而衍生出一個又一個新車型,實現OEM的成本下降,進而在電動車市場開啟新一輪的全球大反攻。

從ID。4的銷量來看,大眾汽車的算盤顯然是打錯了。因為,電動車市場的底層邏輯早已發生變化。

即便售價低於預期,ID.6仍將成為大眾電動車的"滑鐵盧"

首先,大眾花大力氣宣傳的MEB電動平臺並沒有獲得消費者的明顯感知。ID系列的造型顯然沒有擊中消費者,坐進車內也沒有太大新鮮感,關注它的消費者更偏向傳統油車使用者。

其次,大眾竭力想透過全新的E3電子電氣架構塑造ID系列的智慧化形象,但ID。4是否可以整車OTA遠端升級都模稜兩可,OTA升級也不在配置表裡。

即便售價低於預期,ID.6仍將成為大眾電動車的"滑鐵盧"

大眾強調的智慧性並沒有讓使用者充分感受,畢竟強調螢幕多少已經不再有吸引力。雖然大眾宣稱其有智慧車聯4。0系統,擁有智慧語音、智慧導航、智聯控車、智趣出行,但這完全只是提出了概念,沒有實際描述。

第三,從續航來看,大眾ID。4最長550km的續航,與蔚來、小鵬、特斯拉有差距。

第四,大眾電動車不再把競品鎖定豐田,而瞄準特斯拉、蔚來、小鵬,但實際情況是大眾電動車與大眾汽油車、一汽大眾電動車與上汽大眾電動車在內卷中,還讓使用者對鼓剎特別介意。

最後,從使用者互動來看,ID。4的論壇裡使用者互動稀少,由少數幾個頭部KOL帶動,而頭部KOL對ID。4的態度普遍偏負面。更有甚者,終端無法試駕體驗,銷售人員對產品功能也不太瞭解。

即便售價低於預期,ID.6仍將成為大眾電動車的"滑鐵盧"

顯然,作為大眾面向電動化時代的重要作品,ID.4肯定是不合格的。和同等價位的電動車來比,ID.4沒有什麼明顯優勢。其核心在於,大眾仍然沒有從燃油車的邏輯轉換到電動車上來。雖然有遠大的電氣化願景,但ID系列產品的智慧化和電氣化表現平平,實在是激不起大家的興趣。接下來,大眾要想想,ID.4到底是降價還是增配才行了。

再來看ID。6,其實也是同樣的問題。它就是一臺大號的ID。4 X,而不是一輛令人嚮往的新車。

經過多年的浸潤,消費者對電動車的印象已經有了大概的模樣。在他們眼中,屬於這個時代的電動汽車應該是這樣的:

即便售價低於預期,ID.6仍將成為大眾電動車的"滑鐵盧"

或者說是這樣的……

即便售價低於預期,ID.6仍將成為大眾電動車的"滑鐵盧"

而大眾ID。6 X則是這樣的,前臉甚至有點“蠢蠢”的感覺,你不覺得嗎?

即便售價低於預期,ID.6仍將成為大眾電動車的"滑鐵盧"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為什麼要買大眾ID。6 X?其實不是說ID。6 X的造型好看或者不好看,而是它和這個時代的消費者對於電動汽車的認知有差距。

大眾利用其在全球燃油車時代建立起來的平臺化優勢,快速開發出MEB平臺。這是一把雙刃劍,雖然能縮短單車開發成本,縮短單車開發時間,提高質量穩定性,但也會使產品“千篇一律”。

即便售價低於預期,ID.6仍將成為大眾電動車的"滑鐵盧"

大眾ID。6 X的智慧體驗不會有明顯的提升,這點也不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作為面向中國市場的產品,缺乏強大的車載互聯絡統可能會造成很大的後續問題。

在續航方面,其NEDC綜合續航里程最大僅588km。這和眾多國產以及新勢力電動車型相比,絲毫沒有競爭力。這樣的產品,消費者真的願意買單嗎?

唯一值得一說的便是它4876mm的車長、2965mm的軸距,提供六座、七座兩種佈局方式可選。這樣的“大塊頭”能使乘坐空間有所保障,這是值得肯定的。

相比於燃油車,電動車的動力輸出平順,響應速度更快。但是,ID。6 X的操控和行駛感受更接近傳統燃油車的狀態。真不知道上汽大眾是怎麼想的,算是腦子有X吧!

即便售價低於預期,ID.6仍將成為大眾電動車的"滑鐵盧"

總之,上汽大眾ID.6 X各方面相對均衡但又不是頂級,給不了特斯拉、蔚來那樣的驚豔感,給不了新勢力那樣的愉悅感,只能吸引部分相對保守的消費者,而目前電動車市場的主流消費者屬於嚐鮮者。這將是大眾電氣化轉型面臨的巨大挑戰。

大眾並沒有在ID系列電動車上脫離原有燃油車的邏輯,也沒能很好地直接面對目標消費者進行溝通,以至於投入重金,下大力氣開發的MEB平臺及其系列產品,消費者並不認可。

大眾要想在電動車的賽道上追上中國品牌和新勢力們,要補的不只是產品設計,而是以何種邏輯做電動車,如何傾聽使用者的心聲,進而開發出令人一見傾心的產品,打造令人愉悅的使用者社群。

即便售價低於預期,ID.6仍將成為大眾電動車的"滑鐵盧"

這是大眾的必修課,不是選修課。否則,ID系列,包括但不限於ID.4、ID.6,都將成為大眾電動車在華的“滑鐵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