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權臣三天兩頭不上朝,皇帝惱怒也一點不在意,國家卻因此愈發強盛!

丞相之於國家,如總經理之於公司,而皇帝就是這個公司的董事長。皇帝只需要給丞相下達指令,描述藍圖,我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今年要完成什麼樣的指標,而丞相則需不遺餘力的將其變成現實。

權臣三天兩頭不上朝,皇帝惱怒也一點不在意,國家卻因此愈發強盛!

丞相的主要工作是處理日常政務,負責國家的具體運轉,所以丞相的權力僅次於皇帝。而在權力分佈上來說,相權可以約束皇權,避免皇權獨大。雖然古代是皇權至上,但在有丞相的時期,相權一直是和皇權分庭抗禮的,所以古代的皇帝也不能真正意義上的為所欲為。這麼設計的好處在於:如果皇帝是一個明君,則為國之所幸,但不能保證後世都是明君,總有幾個低能的、殘暴的皇帝,這個時候,相權對皇權的約束就十分重要了。

但皇權和相權之爭,古代也時常發生。皇帝能力稍微差些,就容易被丞相架空;而皇帝用人不明,也會導致奸相產生,以至於獨斷朝綱,矇騙皇帝。

權臣三天兩頭不上朝,皇帝惱怒也一點不在意,國家卻因此愈發強盛!

總體來說,皇帝與丞相分享權力,共治理天下的制度是一種極為合理的政治制度。直到明初,被工作狂朱元璋廢除,從此皇權和相權集於一身,皇帝說一不二,中國歷史上的集權統治走向頂峰。

丞相如何工作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今天我們且看一位特殊的丞相,在他任職期間竟然什麼也不做,卻被稱為千古名相。

西漢初年有個丞相叫曹參,秦末在沛縣任一小官,是劉邦的領導。後聽說劉邦起義,他立即脫下官服跟著劉邦起事。在此後的戰事裡衝鋒陷陣,戰功赫赫,後被漢高祖封為平陽侯。

權臣三天兩頭不上朝,皇帝惱怒也一點不在意,國家卻因此愈發強盛!

有一次劉邦覺得齊王年幼,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屬地,便派自己的好哥們兒曹參去齊地幫助劉肥。曹參欣然前往,但一時不知管理齊地的事情應從何開始,於是多方請教,最終拜在名士蓋公門下,學習黃老學說。曹參潛心求教,深得無為而治之精髓。回到齊地,他對齊王說:“連年征戰剛剛結束,家國疲敝,我們只需在齊地實行“無為”,讓萬民修養,即為最好的國策。”齊王以為然。

果然,齊地逐漸恢復了生機,百姓安居,人口繁盛。

權臣三天兩頭不上朝,皇帝惱怒也一點不在意,國家卻因此愈發強盛!

在漢惠帝時期,曹參接任西漢丞相一職。然而這位丞相卻三天兩頭的不上朝,也不對皇上提出治理國家的意見。惠帝惱怒,責問曹參為何翫忽職守,曹參一點都不在意的回到:“高祖皇帝和蕭何丞相皆遠勝你我,如今我們只需沿用他們制定好的政策就行了,沒毛病。”

而西漢初年,漢朝確實在這種“無為而治”的政策下得以休養生息,國力復甦,國家愈發強盛。而曹參也因此被後世稱為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