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採樁網】BAT也想進軍充電樁行業,真相如何?

【採樁網】BAT也想進軍充電樁行業,真相如何?

近期充電樁行業火爆,一大批名不見經傳的企業紛紛湧入,充電樁行業的根本利益就是擠地。一是拿政府補貼,與停車場協商佔用土地。當充電樁數量達到一定數量時,入口就可以轉化為流量。網際網路精神絕對恰到好處。但是充電樁生產沒有門檻嗎?

確實,隨便找幾家山寨小廠,購買晶片後,就可以組成一個像樣的充電樁。然而,光有外表是遠遠不夠的。首先,你要和各種型別的新能源汽車握手。一個真實的案例是,一家大型充電樁製造商與一家大型汽車製造商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獨家提供充電樁。半年後進入測試,全國一共進行了九次實驗,但都沒有成功透過握手進行通訊。調研中,有人坦言,全國能與所有主流新能源汽車成功對接的充電樁廠商眾多,而苗木企業只有一家。難度可想而知。

其次,你不能像一個加油站。每堆後面的銷售人員將幫助您管理管理,對嗎?這涉及充電樁的線上預訂、定位、測試和支付。能做到這一點的公司會放眼整個國家。真的很少。只要有門檻,充電樁廠商的爛街問題就不會這麼快出現。訂單爆發引發的行業惡性競爭會相對可控,至少會出現一些利潤率相對有保障的巨頭。

目前充電樁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在15-20%左右,不算高,但也不算低。不過考慮到後期可以預期的大規模補貼,生產充電樁的利潤是可觀的。

充電樁商業模式,談BAT的汽車野心等一下,這裡我們從戰略規劃的角度來看充電樁,我們知道這個想法是比較不靠譜的。首先,充電樁在整個電動汽車產業鏈中只是一個技術難度相對較低、門檻較低的環節。與汽車電池系統、電池管理系統、底盤電機整合、車輛管理系統,甚至車聯絡統相比,充電樁的技術含量並不是特別高,大多數廠商都能做到。而且,充電樁是附屬於整個電動汽車產業鏈的,而不是電動汽車附屬於充電樁。這種依賴決定了充電樁的定位是配套服務,而不是引領服務。

其次,從整個汽車產業鏈的角度來看,BAT對於汽車行業來說絕對是野心勃勃的。各行各業的IT小仙女們從三個維度切入汽車產業鏈:當然,BAT對汽車的野心依舊以消費者為中心,對消費者的需求進行分類和滿足,從而形成了從O2O到網際網路+的戰略版圖,而汽車目前是BAT在資訊雷達上的盲點。畢竟對於很多人來說,邊開車邊玩手機是不可能的,所以勢必會從車載系統上取得突破,連線車-人-服務。

第三,面對BAT連線一切的巨大願望,這些充電樁運營商的商業模式是那麼的蒼白和微不足道:當然,還有一個致命的技術問題,就是目前的充電介面協議是基於CAN匯流排的,只開放了與電池充放電相關的資訊,而不是向充電樁開放整車資訊運營商,所以從資料層面上也阻斷了運營商控制電動汽車後端服務的可能性。運營商只做一些基礎的充電服務結算業務,以及電池監控等相關服務,業務拓展性不一定很強。這是策略中從低能級擴充套件到高能級的典型案例。麵粉廠衝擊麵包店的成功率並不高。

而如果BAT以車聯網為入口,整合充電樁的運營非常容易。所以,從未來來看,現有充電樁運營商很難抵擋BAT的衝擊,一是因為他們掌握了車輛的資料,使用車輛人的資料,要獲取電池和充電資料很容易;二是因 為對BAT來說,充電樁只是他們眾多入口的一個補充而已,所以現在充電樁運營商最好的結果就是以手中的充電場地和充電樁為籌碼,和BAT們換一個較好的入場券,以後安心的做個充電淘寶店主。

【採樁網】BAT也想進軍充電樁行業,真相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