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致餘承東先生的一封信,還請放過燃油車和它的車迷

不能否認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能源結構轉型的時代,各國政府的倡議、眾多造車新勢力的成功和傳統車企的轉型都在提醒著我們:內燃機的時代已經不再,未來是新能源汽車的天下。

之前蔚來CEO李斌放話:“為什麼現在還有人買油車,除了問汽油味就只能聽個響。”而前幾天餘承東又稱:“今天大家還在買燃油車,就跟智慧手機時代買功能機一樣。”在此,我不想對汽車工業的發展趨勢進行批判,也部分同意兩位新能源汽車大佬的話,但他們的表達方式與“油車已經一無是處”的觀點,我認為欠妥。

致餘承東先生的一封信,還請放過燃油車和它的車迷

豐田章男說,對,又是豐田章男,幾乎每一個燃油車愛好者都會拿他對電動汽車可能引起供電基礎設施不足的擔憂和氫動力的卡羅拉賽車來反駁新能源車的支持者們。其實,在這之前捷克總統、經濟學家瓦茨拉夫·克勞斯就曾在《環保的暴力》中揭示所謂環保的真相:拉選票與自我標榜的政治工具。這主要指的是作為政治正確而脫離現實的環保有時會帶來更大的破壞,放到我們身邊的例子就是法拉第和賽麟。

致餘承東先生的一封信,還請放過燃油車和它的車迷

從另一方面,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電池焦慮症一直是難以解決的問題,無論是環保還是省錢,其代價是車主有時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來充電。無論廠商標榜15分鐘還是30分鐘的快充,充電站門口的隊伍就永遠沒有停過,而在自家充電的前提往往是一個售價高昂的停車位。並且由於充電相比於加油時間更長,如果要獲得同等的體驗,我們就需要比加油站更多的充電站,而目前這一基礎設施尚未建設完全。

致餘承東先生的一封信,還請放過燃油車和它的車迷

在可預期的未來,我認為燃油車仍然將佔有一定比重,畢竟從事實上看,經過多年的發展,現代內燃機的熱效率已經基本追平火電站。而混動車將是在能源轉型期間擔任更重要的角色,無論如何強調環保,保障消費者的日常使用才是汽車的核心意義所在,而混動車就是當前基礎設施條件下將兩者結合得最完美的機器。

致餘承東先生的一封信,還請放過燃油車和它的車迷

所以說,兩位大佬的言論的合理之處在於他們知道能源結構轉型的趨勢下汽車必然改變動力形式,而他們的不足則是以一種“何不食肉糜”的態度,即享受新產業帶來的利好,又攻擊因為現實作出自我選擇的消費者。如此表態,實屬沒有必要。

另外,針對兩位大佬的話,請容我扣一下字眼。“除了聞汽油味就只能聽個響。”這描述的實際上是我們賦予汽車的意義,即汽車文化。B16B、RB26DETT、4G63、N55、EA888、LS3,這些讓旁人不知所云的程式碼是屬於汽車愛好者的共同話語,各種出色的內燃機引擎,已經承載它們的汽車代表著一段充滿趣味的歷史。可李斌的話,似乎把當今健在的一些並非把汽車當做工具的群體一下全概括了。

一百年後,研究以上代號的意義可能是歷史學家的事情,但在隨著燃油車長大的一輩尚未老去的今天,內燃機仍然代表著一種文化符號,散發著自己的文化魅力。一句話,李斌的評論可能操之過急。這也是其引起眾多汽車愛好者反駁的重要原因。

致餘承東先生的一封信,還請放過燃油車和它的車迷

“今天大家還在買燃油車,就跟智慧手機時代買功能機一樣。”我的看法是:“今天大家還在買用磁帶、CD機的車,就跟智慧手機時代買功能機一樣。”智慧化的基礎是算力,本質是萬物互聯,這和汽車的動力形式關係不大,給燃油車裝上好車機一樣很智慧,此處存在偷換概念之嫌,當然也可能是餘承東講話時的比喻不當。

致餘承東先生的一封信,還請放過燃油車和它的車迷

不過話說回來,其描述的場景卻也可能是燃油車的未來,畢竟在眾多人使用智慧手機的今天,仍然會有一些發燒友購買經典功能機來收藏。只不過汽車動力形式的變換要慢一些,還是剛才說的基礎設施原因。

寫在最後

總之,不管是不是內燃機愛好者,都知道時代在發展,能源要轉型。只是各位新能源大佬在發展自身產業的同時還請更多地關注現實的社會與現實的人,一句比較激進的話可能讓一些內燃機粉絲跳腳,新能源粉絲支援,但這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們嚮往未來,我們懷念過去,我們也生活在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