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農村俗語“五十不造屋,六十不種樹”,有何講究為何

這句俗語從字面上理解還是比較簡單的,50歲以上的人最好不要建造房屋,這樣會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沒有保證,在六十歲的時候不要種植樹木,這樣操勞到老也享受不了豐收的碩果。但這句俗語的時代侷限性比較強,現在已經不適應了。那麼“五十不造屋,六十不種樹”怎麼理解呢?

農村俗語“五十不造屋,六十不種樹”,有何講究為何

在過去農村的房屋多數都是茅草房,且房屋都是自家人用雙手建造起來的。建設一處房屋自然也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同時也要耗費大量的體力。都說五十知天命,這時候農民已經步入老年生活,這時候建造房屋只會讓身體的損傷更大。所以很多農民在50歲建造房屋,很快就會勞累而死。

那時候的農民就算將房屋建造出來,也不能享受太長的時間。但現在卻不同了,一棟樓房的壽命在40年左右,現在人的壽命大大增加 ,50歲還是壯年時期,活到百歲也有很多。

農村俗語“五十不造屋,六十不種樹”,有何講究為何

60歲的時候已經是花甲之年,這時候的老人就要頤養天年了,曾孫可能都已經有了。這時候老人的身體已經泡不到了,栽樹是一個體力活,其中需要耗費很大的體力。同時樹木的生長年限比較高,一般需要幾十年才能夠成材,老人是看不到樹木長大的時候了。當然這句話中目的是為了讓老人享受自己的老年生活,並不是不願給子孫後代謀福利。

農村俗語“五十不造屋,六十不種樹”,有何講究為何

都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老人也要在自己年老的時候享受生活的快樂,大家對此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