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戰國時蜀中富庶,三國時益州疲敝,諸葛亮與司馬錯孰是孰非!

秦得巴蜀,得以擁有滅六國的實力,漢高祖得之以安天下,為何到了三國時代,諸葛亮卻說益州疲敝呢?

戰國的時候之所以說蜀中富庶,那是因為秦國具有關中,而蜀中給他提供的是糧草支援。蜀中富庶這種說法,在戰國的時候,很多情況,都是隻因為蜀郡可以源源不斷的為具有關中之地的秦國提供源源不斷的糧草支援。只有具有關中子弟的人口優勢和強大的蜀郡的耕地優勢,才能造就戰國時期所說的蜀中富庶這一情況的發生。

戰國時蜀中富庶,三國時益州疲敝,諸葛亮與司馬錯孰是孰非!

戰國的時候之所以說蜀中富庶,那是因為秦國具有關中,而蜀中給他提供的是糧草支援。蜀中富庶這種說法,在戰國的時候,很多情況,都是隻因為蜀郡可以源源不斷的為具有關中之地的秦國提供源源不斷的糧草支援。只有具有關中子弟的人口優勢和強大的蜀郡的耕地優勢,才能造就戰國時期所說的蜀中富庶這一情況的發生。而秦國得蜀中奠定滅六國的基礎,也是隻蜀中對秦國擴張提供良好的糧食支援和後勤補給,真正作戰的其實還是要靠人,什麼人呢?當然是秦國關中子弟那些人,富庶的蜀中只是為他們提供後勤和糧草,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有了人們口中的蜀中富庶,秦國得蜀中而奠定滅六國的基礎,如果沒有關中之地作支撐,單單隻有一個富庶的蜀中而已,那下場可想而知。

戰國時蜀中富庶,三國時益州疲敝,諸葛亮與司馬錯孰是孰非!

我們不管是看滅六國的歷史程序,還是漢並天下的歷史程序。都會發現巴蜀之地是富庶之地,都是因為基於那個統治者可以掌握關中之地。秦始皇就不用說了,秦國的大本營就在關中之地。我們說說劉邦,劉邦很多人都知道被項羽分封在巴蜀之地。劉邦是如何完成逆襲的呢?當然也是要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利用當年先進入關中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的好感,拿下關中之後,他就有了源源不斷的兵源和後勤支援,這種情況下的蜀郡才是一個滅六國掃天下的富庶基礎。

戰國時蜀中富庶,三國時益州疲敝,諸葛亮與司馬錯孰是孰非!

我們再來看題目當中說的三國時諸葛亮說益州疲敝,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這句話出自哪裡?到底是不是諸葛亮說的?答案很明顯,這句話確實是諸葛亮說的。出自《出師表》,很多人都背過出師表,諸葛亮說的這句話,其實不全,完整的應該是“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戰國時蜀中富庶,三國時益州疲敝,諸葛亮與司馬錯孰是孰非!

這句話很容易翻譯成現代漢語,那就是說劉備創業(匡扶漢室)未半(沒有成功)而中途死亡,現在天下一分為三,我們國力是最弱小的,這種時候正是最危急的時候。

我們都看得出來諸葛亮說這句話的原因,完全是因為他拿的是蜀郡來和其他的兩個國家的國力進行對比。蜀郡疲憊完全是與其他兩國相比較而言,我們再來看當時的情況是什麼樣子的——劉備死後,劉備留下的這個攤子可以說是一個明明白白的爛攤子:蜀國和吳國的聯盟破裂、好不容易攢的大量軍隊喪失、大量優秀的軍政人才死亡或投降、荊州丟失。。。

戰國時蜀中富庶,三國時益州疲敝,諸葛亮與司馬錯孰是孰非!

我們都看得出來諸葛亮說這句話的原因,完全是因為他拿的是蜀郡來和其他的兩個國家的國力進行對比。蜀郡疲憊完全是與其他兩國相比較而言,我們再來看當時的情況是什麼樣子的——劉備死後,劉備留下的這個攤子可以說是一個明明白白的爛攤子:蜀國和吳國的聯盟破裂、好不容易攢的大量軍隊喪失、大量優秀的軍政人才死亡或投降、荊州丟失。。。這種情況下他諸葛亮以益州自比蜀國,發出感慨說“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完全是情理之中,也是客觀情況。事實上,當初的隆中對所設想的根本不是出師表當時提到的這種情況。劉備集團所需要的進攻毫無疑問一定得是荊州,可現如今荊州已然喪失,本身就不具備人口優勢的一蜀國自然就更顯得劣勢。

戰國時蜀中富庶,三國時益州疲敝,諸葛亮與司馬錯孰是孰非!

除此之外由於當時漢末大亂已然接近尾聲,吳國和魏國他們的國力都要比蜀國強,蜀國的休養生息的速度絕對趕不上吳國和魏國休養生息的速度,之前劉備進入蜀郡的時候,是因為蜀郡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沒有受到太多漢末大亂的影響,所以在前期是很有優勢的,但是到了後期隨著漢末大亂的影響逐漸消退,按照其他兩個大國的人口恢復,諸葛亮感慨益州疲敝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