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大西北文化:最為古老的音樂——秦腔

導語:

談起大西北,大家都會說黃土高坡,確實大西北是黃土高原地區,但這裡我們不談大西北的黃土高坡,談得最為古老的音樂——秦腔。秦腔的角色分為四生、六旦、二淨、一醜,共計十三門,又稱“十三頭網子”。

演唱時鬚生、青衣、老生、老旦、花臉多角重唱,所以也叫做“唱亂彈”。有人讚美秦腔是“繁音激楚,熱耳酸心,使人血氣為之動盪”,正是出於秦腔表演的特色。秦腔的表演樸實、粗獷、細膩、深刻,以情動人,富有誇張性。秦腔的角色分為四生、六旦、二淨、一醜,共計十三門,又稱“十三頭網子”。

大西北文化:最為古老的音樂——秦腔

秦腔的表演自成一家,角色體制有生、旦、淨、醜四大行,各行又分多種型別,統稱為“十三頭網子”。一般戲班,都要按行當以“四梁四柱”為骨幹的三路角色制。頭路角色包括頭道鬚生、正旦、花臉和小旦,二路角色包括小生、二道鬚生、二花臉和丑角,其他老旦,老生等角均為三路角色。各路角色的佼佼者,均可掛頭牌演出,其他即為配角。條件優越的戲班,常不惜重金邀請名角。

大西北文化:最為古老的音樂——秦腔

各行皆能,文;武、昆、亂不擋的多面手、好把式,又稱“戲包袱”,或叫“飽肚子”。秦腔表演技藝十分豐富,身段和特技應有盡有,常用的有趟馬、拉架子、吐火、撲跌、掃燈花、耍火棍、槍背、頂燈、咬牙、轉椅等。神話戲的表演技藝,更為奇特而多姿。如演《黃河陣》,要用五種法寶道具。量天尺,翻天印,可施放長串焰火,金交剪能飛出朵朵蝴蝶。除此,花臉講究架子功,以顯威武豪邁的氣概,群眾稱其為“架架兒”。

戲曲舞臺上的角色數以萬計,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中國戲曲根據劇中人物不同的性別、年齡、身份、性格分劃為生、旦、淨、醜四種類型的角色。演員專演一種型別的角色,形成生、旦、淨、醜四個行當。每個角色行當又有嚴密細緻的分工。

大西北文化:最為古老的音樂——秦腔

“生”是男性角色的統稱。扮演中老年人物的叫老生,因戴須口,又稱鬚生、鬍子生,如《空城計》中的諸葛亮。扮演青年不掛須的叫小生,如《西廂記》中的張生。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技藝特點,又分巾生、冠生、武小生、娃娃生等。

大西北文化:最為古老的音樂——秦腔

“旦”是女性角色的統稱。旦也可分為正旦、花旦、貼旦、武旦、老旦、彩旦等。正旦(青衣)主要扮演性格剛烈、舉止端莊的中青年女性,如秦香蓮;花旦扮演天真活潑或放浪潑辣的青年女性,《拾玉鐲》的孫玉姣;貼旦指同一劇中次要的單角,大多為丫頭;武旦扮演擅長武藝的女性,如穆桂英;老旦扮演老年婦女,如佘太君;彩旦扮演女性中的戲劇。鬧劇人物,又稱丑旦、醜婆子,如戲中的媒婆。

大西北文化:最為古老的音樂——秦腔

“淨”,俗稱花臉,大多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特異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演風粗獷。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及技藝特點,又可分為大花臉,如以唱功為主的包拯;二花臉,如以做功為主的曹操。二花臉又可分武花臉,如以武功為主的楊七郎。

大西北文化:最為古老的音樂——秦腔

“醜”,扮演喜劇角色,由於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又稱三花臉。傳統戲中丑角扮演的人物種類繁多,有語言幽默、行動滑稽、心地善良的人物;也有奸詐刁惡、吝嗇的人物。

大西北文化:最為古老的音樂——秦腔

秦腔是大西北的傳承,經歷了幾千年的洗禮,至今還流傳,在農村有些節日裡還有上演,希望大家喜歡秦腔的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