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被攝政架空的天皇:日本虛君傳統的開始,竟然源於千餘年前

被攝政架空的天皇:日本虛君傳統的開始,竟然源於千餘年前

被攝政架空的天皇:日本虛君傳統的開始,竟然源於千餘年前

現在日本是君主立憲制政體,天皇虛君無權,為何日本能建立虛君政治?一方面是美國的壓力,另一方面日本有悠久的虛君傳統。歷史上天皇真正獨裁掌權就是從大化改新(646年)到攝關政治正式確立的安和2年(969年)共三百多年,自此以後,天皇大部分時間成了統而不治的統治者。需要指明的是攝關政治不是一下建立的,在建立過程中也受到過皇權一時復興的壓力。攝關政治建立後上皇的院政也一時奪回了皇權,但最終勝利的果實卻落入了武家之手。雖然武家政權也不敢完全無視皇權,但天皇的確大部分時間不再具體管理政治,僅作為國家象徵。

日本大化改新以後進入奈良時代,文化興盛產生了天平文化(盛唐文化),但政治上卻出現危機。765年淳仁天皇死,孝謙女皇重登皇位,改名稱德天皇,寵幸和尚道鏡。道鏡醉心權術,官至太政大臣大禪師,並企圖篡位。770年稱德死,道鏡被流放。之後光仁天皇進行了區域性政治改革,卻未得成效。

被攝政架空的天皇:日本虛君傳統的開始,竟然源於千餘年前

781年恆武天皇繼位,恆武繼位時中央集權更加衰弱,他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集權。如《續日本書紀·卷三十六》記載:面對

“譬如十羊更成九牧”

的情況,他裁汰冗官。針對

“廉平稱職,百不聞一,侵漁潤身,十室而九”

的情況,他制定國郡司條例,能者升、弱者黜。針對寺院封建主採取打擊措施,恢復國家稅收。史稱“恆武之治”。但恆武天皇最大的功績就是遷都平安京,自此日本進入了平安時代。《類聚國史·卷七十二》記載了遷都時民眾的心情,其踏歌曰

“山城顯樂舊來傳,帝宅新成最可憐。郊野道平千里往,山河擅美四周連”“新京樂,平安樂土,萬年春!”

被攝政架空的天皇:日本虛君傳統的開始,竟然源於千餘年前

出於美好的願望,新京城命名平安。可惜的是恆武和他的繼承者僅僅維持了七十多年的小康。班田制繼續崩壞,其表現就是班田農民(公民)的逃亡,使公地荒蕪,農村人口銳減,班田制無法進行,農民反抗不斷,社會動盪。

大化改新後的土地有兩種佔有形式,一種是最普遍的,即農民從國家那裡領取班田;另一種就是貴族們的私田,包括職田、位田、功田、賜田、神田及封戶。表面上這些田地是國家所有,但實際上除了職田外,其餘土地都已經被貴族私自佔有,變成世襲土地。這些土地後來轉化為田莊。

被攝政架空的天皇:日本虛君傳統的開始,竟然源於千餘年前

隨著班田制的破壞,743年朝廷釋出了墾田永世私財法,承認了土地私有,這樣全國又迅速發展出一批新田莊。

九世紀後,大貴族、大寺院封建主們透過購買、寄進、兼併等手段,又發展出了一批田莊。兼併手段十分野蠻,《東南院文書·越前國司解》記載了當時貴族官僚聯合寺院主對土地的巧取豪奪事件:以

“彼此零落,臨耕營時,寺家不便,百姓不安”

為由,強迫百姓換土地,自己兼併了膏腴之地。所謂寄進,就是地方土豪為避免被國司威脅其土地所有權,就把自己土地名義上送給中央貴族,稱之為“領主”奉之為“領家”,自己保留土地的實際控制權、經營權,對領家上交年貢——“下所職”。如果領家覺得自己的實力不足以和國司抗衡,就再往上獻給更大的貴族,稱之為“本家”。其方法果然有效,《類聚三代格·卷十九》:

(國司)

憚權貴之勢,鉗口捲舌,不敢禁制”

,任憑土豪兼併土地。

班田制瓦解後,莊園在日本普遍建立。莊園主繼續侵佔公地,這樣天皇的公地越來越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統治階級內部因土地佔有的多寡,親屬關係遠近和政治利益的不同,就此分化為兩大陣營。一個以藤原氏為首的外戚集團,這個集團就是地方土豪的本家,土豪為了對抗國司,都把土地寄進給藤原氏,所以藤原氏的收入越來越高。另一個勢力是天皇、上皇為首聯合國司等中下層官吏的集團。從九世紀八十年代到十一世紀中葉,約一百七十年,經濟足夠富裕的藤原氏,政治上也就取得優勢,天皇逐漸被架空。至十二世紀迎來了武士掌權,武家把整個公家政府都被架空。

被攝政架空的天皇:日本虛君傳統的開始,竟然源於千餘年前

藤原氏的祖先是中臣鐮足,因大化改新有大功,他死前天智天皇賜姓藤原,受封最高冠位,其子、其孫都位極人臣,藤原氏自此長盛不衰。自794年遷都平安,到十二世紀中葉,皇統延續三十代,偶有幾個多才君主,但更多的是無能的短命天皇。九世紀中葉以前,藤原氏權勢已經凌駕於群臣之上,但對天皇還是有所忌憚。九世紀中葉以後,藤原氏的野心不滿足於奉旨行事,開始製造種種陰謀奪取中央決策大權。

被攝政架空的天皇:日本虛君傳統的開始,竟然源於千餘年前

首先藤原氏一手策劃了“承和之變”,即廢除皇太子恆貞,立藤原氏家長藤原良方的外甥道康親王為皇太子。這次事變的目的是要樹立與藤原家有血緣的親王為皇太子,為日後掌控皇權奠定基礎。這個事變是“攝關政治”確立史上的大事。

850年道康繼位。不久,藤原良房就脅迫道康立自己女兒光明子所生的九個月的惟仁親王為太子。857年道康以

“朕之外舅,輔政有功”

(《續日本後紀·卷十二》)為名,封良房為太政大臣。858年良房外孫九歲的惟仁繼位,稱清和天皇。良房以外戚、太政大臣雙重身份獨攬朝綱。繼而為了徹底排除政敵,藤原氏又策劃了“應天門之變”,打壓了朝中第二號人物左大臣源信,又誅殺了伴善男。這樣藤原氏真正確立了在朝廷裡說一不二的地位。

被攝政架空的天皇:日本虛君傳統的開始,竟然源於千餘年前

872年藤原良房死,其子藤原基經脅迫清和天皇退位,九歲的陽成天皇繼位,基經以外舅身份攝政。陽成在位的第八年被基經廢黜,基經立了五十五歲的光孝天皇。光孝老年繼位對基經感激涕零,下詔“

自今日就坐官廳,萬政領行,入輔朕躬,出總百官,應奏之事,應下之事,必先諮稟,朕將垂拱而仰”

(《日本三代實錄·元慶八年八月五日》)。光孝死前交代皇太子定省對待基經要

“親如父子”“交若魚水”

定省繼位稱宇多天皇,下詔

“萬機鉅細,百官總己,皆關白於太政大臣”

(《政事要略·卷三十》)。

此後整個平安時代的天皇大都和藤原氏有血緣關係,冷泉、圓融、花山、一條、三條、後一條、後朱雀、後冷泉等天皇都是是藤原氏的外甥或外孫,藤原氏憑藉外戚身份獨攬大權。969年安和之變,藤原氏徹底排除了中央反對派,攝關二職成為常設,攝關政治真正確立。此後一百多年間,藤原氏獨攬了攝政、關白兩職。藤原氏在天皇年幼,作為“攝政”輔佐幼主;天皇成年,則作為“關白”指揮政事。

被攝政架空的天皇:日本虛君傳統的開始,竟然源於千餘年前

攝關政治的頂點就是藤原道長,道長的三個女兒皆為皇后。大女兒彰子為一條天皇皇后,二女兒妍子為三條天皇皇后,小女兒威子為後一條天皇中宮。這是空前絕後的,《臺記》記載

“攝政即天子,關白惟百官總己,猶在臣位”。

藤原道長對此十分得意,《小右記》記載道長曾詠詩一首表達自己的心情

“斯世我所有,一如我所思。皎皎十五夜,滿圓無缺時。”

天皇名存實亡。

被攝政架空的天皇:日本虛君傳統的開始,竟然源於千餘年前

隨著經濟的發展,日本班田制必將破壞。因為班田制是以公民的力役為主要稅賦,公民成了國家農奴,地位十分低下。政治上,日本沒有科舉制,取仕還是依靠門第,這無疑滋生了世家大族。經濟一變,世家大族們立即和新的經濟基礎結合,從而架空君王的權力。之所以沒有廢除君王,是因為日本自古迷信,君王本身出身祭祀階層,代表國家祭祀,這種神聖的地位不好廢除,就被保留下來。但自攝關政治以後,除了院政一時復興皇權(還是以上皇的名義),天皇直到明治維新前大部分時間都沒有真正掌權。

1。 高寶興:《三都天皇——恆武天皇》,《日語知識》2004年8期

2。 韓斌娜:《關於遷都平安的原因》,《東北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3期

3。 曹永潔:《日本攝關政治下的貴族倫理探析》,《延邊大學學報》2017年1期

4。 紀微:《從天皇退位看日本“院政時期”的整合結構》,《宗教信仰與民族文化》2018年2期

5。 姜金言:《日本上皇制度研究——以攝關院政時期為中心》,吉林大學2015年4月1日。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