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為何中國封建王朝沒有發展出“紋章文化”?不需要,已有漢字元號

聽到“紋章”,第一感覺就是滿滿的歐美味道,的確,紋章文化形成的較為系統、較為完整的就是歐洲的紋章文化。不過這種文化在古代日本也曾流行過,並且持續發展了很長一段時間,其他地區並沒有這兩個地區那樣完整的紋章文化,那究竟是為什麼只有日本和歐洲在封建時代發展出紋章文化,而其他地區沒有?

為何中國封建王朝沒有發展出“紋章文化”?不需要,已有漢字元號

一、以中國為代表的封建專制地區並不需要

1、“紋章文化”

紋章文化最早出現在中世紀(有文獻記載),在某些重要的比賽過程中,騎士們會透過自己盾牌上的紋飾來辨別對方和自己的所屬立場。

裁判也就是後來的紋章官,會透過盾牌上的紋飾來判別究竟是哪個隊伍獲勝。這樣的情況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很常見。

但後來紋章文化進一步衍生,在中世紀時期,紋章文化進一步發展為某些貴族為了標識自己身份的私人符號,形成了圖案,符號,並形成了具有代表意義的,較為完整的紋章學。

2、中國的社會組織形式主要是家庭,不需要“紋章文化”

日本學者池上嘉彥曾指出,當事物作為另一事物的替代時,它的功能被稱之為“符號功能”,所以可將紋章看作一種代替符號。

實際上在中國,大多數的中下層社會是不需要這種符號的。中國主要的經濟發展方式是以農耕為主,且當時中國的農耕文明相比於世界其他地區的發展較為發達,所以自耕農經濟的規模很大,分散的農民很多。

為何中國封建王朝沒有發展出“紋章文化”?不需要,已有漢字元號

這樣的人口特點是構不成大規模的像歐洲、日本莊園式的家族。所以中國的主要社會組織形式是家庭,人數規模小,一般就是四到七個人,不論是在生產生活中還是家庭生活中,彼此之間比較容易辨識,也就不需要“紋章”來進行特殊標記。

另外中國的封建社會向來對於下層社會的剝削嚴重,戰爭頻發,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家庭發展的規模,雖然中國古代人數很多,但超過百的家族,即所謂的義門,(除去特殊的魏晉南北朝以外),少的可憐。

並且,過於龐大的家族會對地方上的管控形成一定的威脅,中國的專制封建制度肯定不會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往往會透過增加人口稅,讓家庭主動消減內部成員,這也就註定了中國封建時期的家庭不會很大。

可日本和歐洲不一樣,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日本和歐洲典型的莊園制經濟,但因其規模過於龐大,莊園主所經營的莊園不可能完全是由其家庭成員來承擔運轉。

所以莊園經濟執行發展是不符合家庭經濟發展特點的,反而可以把它看作一個“超大家庭經濟體”。面對這樣龐大的財產,莊園主不得不做出某種措施,來標屬自己的財產。所以往往會設定一定的屬於自己的特殊記號,久而久之發展出了“紋章文化”。

為何中國封建王朝沒有發展出“紋章文化”?不需要,已有漢字元號

3、中國的封建社會形式為專制集權社會,沒有“紋章”發育的土壤

中國的社會形態是典型的專制主義,在傳統的封建專制王朝時期,皇帝擁有對國家絕對的控制權,集所有的權力為一身,國家未來的走向,發展很大程度上都是取決於皇帝。

相對來說,皇帝的權力已經走向了一個極端,中下層社會,甚至部分官僚階層的權利相對減少,統治者與人民之間的界線完全是不可逾越的。故統治者對於人民總是任意剝削,對其增加許多規矩,比如不能穿跨等級的衣物,要對統治者及其官僚階層選擇單方面的順從等。

在這樣的情況下,社會除了部分上層人士和統治者以外,其他人民從權力的擁有上來說,都是普遍的沒有權利。既然大家都是一樣的,就沒有太大必要去選用紋飾來突出自己在社會上的不同(主要指地位)。

加上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總是有許多“禮”方面的規矩,許多紋飾平常百姓根本就不能用,用不合禮的紋飾被會被當時的統治者認為是不滿意政府,想要僭越之舉,這種行為帶來的罪責往往是最嚴重的。

所以尋常百姓根本不敢選擇紋飾之類的。

為何中國封建王朝沒有發展出“紋章文化”?不需要,已有漢字元號

在中國古代,只有少數的上層人士會用不同等級的“紋章”來表現自己身份的不同,比如“鳳凰”紋飾的衣物只能中宮使用;“麒麟”,“白虎”,“蟒”,“龜”,“魚”等都是特定的官僚階層使用,用以區分官僚之間的品級,和文官與武官的區別。

真正意義上的紋章文化實際上只在上層階級中流通,無法普及到下層社會,形成所謂的“紋章文化”。

4、中國的漢字就已經算是一種“符號文化”

其實,中國在遠古時期創造的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本身就帶有符號的特殊意義。在中國古代,就漢字的符號意義而言,最廣泛的就是姓氏和名字的使用。

古代中國中盛行不能重名的規矩,故每個人在取名字的時候都會避諱,認為如果與先祖或者上層社會重名,是對於他們的不尊重。

比如曾經六部之一的“戶部”最開始的名稱是“民部”,只因為與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出現了重合,後來改為了戶部,可見這件事情對於當時中國人相當重要。故在中國古代社會想要重名,並讓人分不清楚誰是誰這樣的情況是非常少見的。

為何中國封建王朝沒有發展出“紋章文化”?不需要,已有漢字元號

但在日本和歐洲就不一樣了。在日本,只有貴族,皇室才有資格擁有姓氏,平民百姓不能擁有姓氏,以作為身份等級之間的標誌。所以下層社會為了表示清楚自己的身份,一般會擁有一個自己的圖騰或者自己家族的圖騰,以便於身份上的清楚。

故在日本,紋章文化是一種“必需品”。歐洲也是這樣,歐洲人取名字與中國恰恰相反,他們不注重避諱名字方面的東西,認為與英雄人物重名,孩子甚至可以得到該英雄人物的部分能力,未來可成大器。

所以名字對於歐洲人而言,重名反而代表了某種寄託意義。但這樣,透過名字對於歐洲人身份的辨識就沒有那麼準確和便捷了。所以和日本一樣,他們也是採用的個人圖騰或者家族圖騰的方法,比如蘭凱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的紅白玫瑰。故紋章文化在歐洲和日本盛行也是可以理解的。

為何中國封建王朝沒有發展出“紋章文化”?不需要,已有漢字元號

二、日本和歐洲特殊的政治經濟決定了紋章文化的盛行

1、日本和歐洲都是典型的“分封”式貴族社會

雖然當時日本和歐洲都是封建社會,但形態卻與中國大不相同。日本和歐洲的封建社會其實很像中國西周的分封制社會,即國王統領諸侯,諸侯有對國王的一系列政治,經濟等的義務,諸侯掌握對地方很大程度上的控制權,有自己獨立完整的官僚和軍備體系。

中世紀歐洲的政治意識還帶有地方與中央爭權奪利的色彩,“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很形象概括了歐洲的政治面貌。比如當時諾曼底公爵威廉在取得黑斯廷斯戰役的勝利之後,開始對原有貴族和軍功貴族進行壓制。

首先是取消貴族的城堡修築權,認為城堡應該只有皇室才可修築。其次對貴族手下的官僚團隊進行削減和收買,但這卻遭到了貴族的強烈反抗,並多數人選擇追隨原來的貴族,沒有選擇國王。

為何中國封建王朝沒有發展出“紋章文化”?不需要,已有漢字元號

可見,歐洲的地方貴族具有政治經濟發展的優勢,故政治呈現獨立性(有地方上的人才,且這樣的人不歸國王控制,地方上的稅收由自己掌控)。

而日本雖在中古時期進行了大化改革,並加強了天皇的統治權,但這些終究不符合日本的國情,天皇的實際絕對的控制權也不過是平安時代的曇花一現而已。

此後,日本的武家政治開始興起,地方的各個大名開始了爭權的鬥爭,天皇對其行為並不能實際控制,甚至連自己東照大神的血脈都要讓給德川家康。

故在日本和歐洲權力其實是分散的,貴族們都有一定的權力,並透過相互制衡的方式來維持社會的基本穩定。在這樣的社會形態下,必然會產生許多貴族和能人。

這些貴族和能人為了擴大自己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表明自己的目的,也為了防止其他貴族進行一些非法或者不利於自己的活動,肯定會衍生出一個獨一無二的標識。

為何中國封建王朝沒有發展出“紋章文化”?不需要,已有漢字元號

2、為了更好地認清敵我之間的關係

同時,在日本和歐洲,貴族之間也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利益糾紛,故往往會爆發許多戰爭,所以在這一過程中認清敵我雙方的身份顯得格外重要。

因為日本和歐洲一般都是內部人打,不像中國都是和其他民族發生衝突,比如金,匈奴等,敵我身份從外表上就可以看出來,故會更需要用特殊的紋飾來表明身份,既可以準確擊殺敵人,也可以防止自己人傷到自己。所以紋章文化在這兩個地區如此流行也就可以理解了。三、總結

不同國家各自都會擁有不同的國情,並創造適合並屬於自己國家的特殊文化。中國有屬於自己的漢字文化,日本和歐洲有屬於自己的紋章文化,並在不斷的歷史程序中,因不同的需要和要求而得到持續的發展,雖表達形式不同,但本質上而言都是符號文化。參考文獻:

1、《紋章學 :一種象徵標誌的文化》

2、《從特權階層象徵到私人專屬符號》

3、《中世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