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人生如戲,唱好唱壞,世事如棋,是輸是贏,要學會坦然面對

老子說,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老子的意思說,不顧一切的逞強,就會遭遇滅亡;善於柔弱無為,就可以存活下來。這兩種做法凡人結果,有的能夠獲得利益,有的只會受到傷害。被上天所厭惡的,誰知道這其中的緣故?恐怕聖人也很難說清楚其中的道理。

進而又說,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綽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自然的規律是,不鬥爭而善於獲取勝利。不言語而善於應承,不召喚而自動到來,表面遲緩而實際上非常善於籌劃。自然的羅網寬廣無邊,雖然寬敞卻無所漏失。

人生如戲,唱好唱壞,世事如棋,是輸是贏,要學會坦然面對

可見,真正的勇敢是有所為而又有所不為,而不是隨心所欲,胡作非為。那麼,什麼時候該為?什麼時候不為呢?既然老子崇尚無為哲學,就是倡導人們順應自然之道,所以說,該為的時候為,不該為的時候不為,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只有一個大原則,大標準。所謂“惟人自召”,是你自己召的。人的一生所有的幸福,痛苦,快樂,煩惱等等,都是自己召來的,天道就是這麼一個東西。簡單的說,就是自己種下了快樂的因,就會結快樂的果。

老子在這裡告誡人們一定要柔弱處世。在歷史上,三國時期劉備一生髮展軌跡來看,就很能說明這個道理。

劉備真情流露表現最多的是他善“哭”,其實這種哭的姿態就是一種懷柔策略。劉備身無長物如何能在人才輩出的時期成就一方偉業,與他的這種“迂迴手段”卻分不開的。所以毛宗崗說:‘先生從來善哭。先主基業,半以哭而得成。我們先來看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政治上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又因其愛才,手下人才濟濟。而劉備呢?除了空有一頂劉皇叔的帽子,別的什麼也沒有。但他最後卻雄踞荊州,建立蜀國,成一方霸主,何其不容易。

人生如戲,唱好唱壞,世事如棋,是輸是贏,要學會坦然面對

劉備在沒有遇到一個好軍師之前,是屢戰屢敗。自從有了徐庶以後,他就開始打勝仗了,這讓他很是高興。可是徐庶的母親被曹操接去以後,劉備陷入兩難的境地,如果不讓徐庶走,自己就是不仁不義啊。若讓他走,又太捨不得他,畢竟他太缺軍師了,人才難得啊。所以當劉備送徐庶走時,一路哭一路送,依依不捨,難捨難分,最後見到徐庶馬上離開時,竟然嚎啕大哭起來。

正是劉備這一路哭過來,真心感動了徐庶,於是,他又騎馬折返回來,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說他是“乃是天下第一人耳,若此人肯相輔佐,何慮天下不定乎?”

事後,徐庶為了劉備,還親自跑到了臥龍崗,找到諸葛亮,先把劉備怎麼怎麼好,怎麼這麼仁義,怎麼這麼哭一五一十地說給了諸葛亮聽。

人生如戲,唱好唱壞,世事如棋,是輸是贏,要學會坦然面對

劉備聽到徐庶的話,好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樣,馬上帶著關羽,張飛請諸葛亮出山,但是他請了半天,愣是沒請動。這時 ,劉備握著諸葛亮的手,情不自禁地哭了,說:“先生不肯匡扶生靈,漢天下休矣!”說完,又用袖口掩面哭了起來。

劉備此時不說自己需要諸葛亮的輔佐,而是說為了天下的百姓,為了漢朝的天下,需要諸葛亮的匡扶。或許就是這幾句話感到的諸葛亮不要不要的。遂決定出山輔佐劉備,匡扶漢室。在這裡毛宗崗也評說:“請諸葛亮,則哭而請之,不哭則亮安得有出山之心?”

所以說,,劉備的哭,看似柔弱,劉備的柔弱,是他成功處世之道。

人生如戲,唱好唱壞,世事如棋,是輸是贏,要學會坦然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