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做人,真正格局大的人,往往有一個特徵,必為人中龍鳳,你有嗎

做人,真正格局大的人,往往有一個特徵,必為人中龍鳳,你有嗎?這個特徵就是能夠容人之短。你的格局越大,越能容人之短,你的對手就越少,你的朋友就越多!

做人,真正格局大的人,往往有一個特徵,必為人中龍鳳,你有嗎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做人格局大的人,不僅能承認別人的長處,積極學習,也能容人之短處,甚至是在旁人看來不可容忍之事,懂得一個“恕”字嗎,如此,對手自然越來越少。

比如,韓信未出名時,在鬧市上曾被無賴逼迫從胯下爬過,稱為“胯下之辱”。後來,韓信成為一代名將、西漢開國功臣後,不僅沒有找無賴報復,反而對其任以官職,其格局之大實非旁人所不可及,實為“豪傑之舉動也”。

唐朝名將郭子儀也是如此,郭子儀不僅英勇善戰、足智多謀外,也能容人之短,懂得寬容人。最有名的一個事情就是,郭家的祖墳被他人所掘,郭子儀不僅沒有報仇,反而引咎自責,反省自家的不是,這就是一代名臣的格局。

相反,三國蜀相雖然諸葛亮足智多謀,但在用人方面,格局就顯得不夠,存在“端嚴精密”的偏見,不能容人之短。諸葛亮用人總是“察之密,待之嚴”,要求人皆完人,對一些確有特長但又有稜有角的人才,見其缺點而不重其長處,結果使人才無法得到充分的重用。

做人,真正格局大的人,往往有一個特徵,必為人中龍鳳,你有嗎

比如,魏延有勇有謀,可堪大任,但諸葛亮認為他腦後有反骨,總是用而不信,甚至在是死後都要算計魏延。不僅是魏延,對待蜀漢百官,諸葛亮都是求全責備,以至於許多官員謹小慎微、戰戰兢兢,當然,諸葛亮本人的確是做到了萬無一失,在個人品質上沒有可以指責的地方,甚至是趨近聖人,但以此去要求別,卻總是顯得強求於人,格局還是不夠宏大。

與諸葛亮相比,劉邦用人就堪稱是大師級的。楚漢相爭時,陳平由項羽處轉投劉邦,劉邦與陳平言語投機,拜他為都尉,留在身邊做參乘,監護三軍;後來,又根據陳平的才幹再次予以破格提拔。這招致劉邦舊將的嫉恨,流言蜚語說陳平道德敗壞,在老家曾與嫂子私通;出仕後東奔西走,是為不忠;還有利用職權索賄,等等。

劉邦心生疑團,就召來陳平的推薦人魏無知查問是否有‘盜嫂昧金’的事實。魏無知沒有正面作答,他說:“我之所以向大王推薦陳平,是因為陳平的才能;而現在大王所責問的是陳平的品行問題。如今亂世用賢重於用德,‘盜嫂昧金’不管真假,對奇謀巧計有什麼影響呢?”

劉邦被初步說服,但又喚來陳平問他投效過幾家?陳平不跟劉邦討論忠誠,只說魏王不會用人,項羽任人唯親,聽說劉邦任人唯賢才來投奔。如果你劉邦也認為我不可用,我就請求辭職。劉邦於是不再有疑,提升陳平為護軍都尉,專門負責監督諸將。後來,陳平在“反間范增”、 “智離滎陽”、“計擒韓信”、“白登解圍”等大事中屢屢獻計獻策,對劉邦平定天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陳平得以重用,就在於劉邦的大格局,能夠“容人之短”,不求全責備,唯才是舉。

做人,真正格局大的人,往往有一個特徵,必為人中龍鳳,你有嗎

一代“完人”曾國藩也說:“我要步步站得穩,須知他人也要站得穩,所謂立也。我要處處行得通,須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謂達也。”一次湖南解送的糧食數額不符,承運的人擔當責任要自己賠補。曾國藩查明是因為途中船漏損失的,下令其免於賠補。此即“凡為難之處,皆自身任之。”

總之,容人之短,是做人有大格局的一個主要特徵。我們平常與人相處,也不要太過苛責他人,也要能容人之短,如此,對手才會越來越少,朋友才會越來越多。(百家號獨家內容)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人生智慧全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