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神奇粒子”中微子能否超光速?它如果超光速會怎麼樣?

曾經義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下屬的一個名為“OPERA”的實驗裝置,接收到來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中微子。經測算,中微子在跑過這段732公里距離所用的時間,比光還快了60納秒(1納秒等於十億分之一秒)。這一結果給科學界帶來了巨大困惑,因為這與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極限,沒有任何物質的速度可以超越光速的理論相悖。正在學術界將信將疑之際,同年10月,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優化了實驗方案並開始複核中微子超光速實驗,最終認為“新的測量方法沒有改變最初的結論”。

“神奇粒子”中微子能否超光速?它如果超光速會怎麼樣?

難道這條重要的物理定律真的要被改寫?光速並不是宇宙速度的極限!這一爆炸性新聞如石破天驚,不僅引起了學術界的震動,也引起了廣大科學粉絲的情緒亢奮。什麼是中微子?什麼是暗物質?這些深奧的科學內容一時間成了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為此筆者撰文對中微子及其相關的問題作一個回顧和簡述。

發現中微子:眾裡尋她千百度

說起中微子的發現,則要追溯到上世紀20年代末。科學家在研究β衰變(即原子核輻射出電子轉變成另一種核)時,發現在這個過程中有一部分能量不知去向,這使科學家們不勝困惑:在亞原子過程中能量守恆定律是否還成立?當時年僅30歲的奧地利物理學家泡利對能量守恆定律深信不疑,並以非凡的直覺預言:在此過程中,必定還有一種不帶電的,質量極小的,與別的物質相互作用極弱,以至無法探測到的新粒子釋放出來,就是它帶走了那一部分能量。他把這種未知的粒子叫做“小中子”,就是現在說的“中微子”(義大利語:Neutrino,字面上的意義為“微小的電中性粒子”,又譯作微中子)。

“神奇粒子”中微子能否超光速?它如果超光速會怎麼樣?

1942年,美國物理學家艾倫按照我國物理學家王淦昌提出的方法,首次透過實驗間接證實了中微子的存在。由於中微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很弱,要直接探索到中微子是非常困難的,連泡利本人也認為中微子也許永遠測不到。然而,困難並不能阻礙科學的進展,在泡利提出中微子假說26年之後,1955年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萊因斯和考恩在核反應堆的β衰變過程中,觀測到了中微子誘發的反應,這是第一次從實驗上得到中微子存在的證據。他們把400升醋酸鎘水溶液作為靶液,放入新投入使用的核反應堆中(作中微子源),每小時測得2。8箇中微子,與理論預測完全一致。萊因斯因此榮獲了199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神奇粒子”中微子能否超光速?它如果超光速會怎麼樣?

萊因斯捕捉到的中微子與泡利預言的中微子一樣,都是原子核在β衰變發射電子時放出的,稱為電子中微子。1936年μ子發現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μ子主要是由π介子衰變而來的,屆時也會產生中微子,那麼此中微子與彼中微子是否相同呢?為此美國物理學家萊德曼、施瓦茨和斯泰因貝格爾在布魯克海文國立實驗室,利用300億電子伏特同步加速裝置所提供的高能μ子中微子進行實驗,從1960年至1962年間做了300小時的觀察,結果證實了這是兩種不同的中微子。他們三位也因此榮獲了198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話分兩頭,1975到1977年間,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佩爾在該校的加速器上做電子對撞實驗時,又發現了一種壽命很短的新粒子,定名為τ子。τ子也有相對應的中微子,稱為τ子中微子。

早在十幾年前,美國費米國家實驗室宣佈發現了τ子中微子存在的證據。

“神奇粒子”中微子能否超光速?它如果超光速會怎麼樣?

現代宇宙學透過理論計算告訴我們:中微子的種類上限為3,即有3種中微子,它們是電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和τ子中微子。而每一種中微子都有相對應的反中微子。從泡利對中微子存在的預言,到本世紀初對3種不同型別中微子的理論預測,全部都被實驗證實。整整歷時80年,可謂任重而道遠。

探索中微子:路漫漫兮其修遠兮

電子中微子被證實之後,圍繞著中微子的研究課題就及時展開了。讀者也許要問,中微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又難以捉摸,研究它有何意義呢?當然一箇中微子是無足輕重的,但是,在我們這個宇宙中,中微子的數量極多,充滿了宇宙的每個角落,平均每立方厘米就有300個左右的中微子,數量與光子差不多,比其他所有的粒子要多幾十億倍呢!所以中微子對整個宇宙來說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另外,中微子還有一種本領,它能夠在星球的內部暢行無阻,因此它可以把太陽和其他星球的內部資訊帶給我們。科學家們還想利用中微子的這種特點來做地球的斷層掃描,讓埋在地球深處的奧秘一覽無餘;還設想讓中微子穿透地球內部傳送資訊,這樣長距離通訊就用不著經過衛星和地面中繼站兜圈子了……基於中微子的上述特點,幾十年來高能物理學界對中微子的探索和研究一直積極地進行著。然而令人沮喪的是,雖然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幾個關鍵的問題上仍沒有確鑿的定論。筆者將它們戲稱為像風像雨又像霧。大抵說來有3大問題存疑:中微子有沒有質量?中微子是暗物質嗎?太陽中微子失蹤之謎(見下頁連結“中微子的三大謎團”)。

中微子超光速:想要信你不容易

從1980年起天文學家就對中微子的速度進行偵測,結果顯示中微子的速度就是光速。但是到了1987年,當超新星SN 1987A爆發時,世界各地有三臺中微子偵測器各自探測到5到11箇中微子。有趣的是,在SN 1987A爆發的光線來到地球之前3小時,中微子就已經被偵測到了。對於這個現象,當時科學家把它解釋為:當超新星爆發時,中微子比可見光更早被髮射出來,而不是中微子比光速快。當然,這個速度亦與光速十分接近。

2011年9月,位於義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的 OPERA實驗小組宣佈觀測結果:研究人員發現,中微子的移動速度比光速還快。他們的實驗裝置接收到來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中微子,經測算,中微子在跑過這段732公里距離所用的時間,比光還快了60納秒(1納秒等於十億分之一秒)。這可是非常顯著的差異。如果此結果被證實的話,將會引起理論物理學界的大震撼。然而,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已經經過無數次科學實驗和天文觀測的證實,也是近代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的重要支柱,要想否定它恐怕沒有那麼容易。

“神奇粒子”中微子能否超光速?它如果超光速會怎麼樣?

為此各國科學機構和專家都對此採取慎之又慎的態度,並認為:從機率上來說,最大的可能性是這個實驗本身有漏洞,只不過現在還沒有被發現。為此,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特地舉辦了一場網路釋出會,詳細說明實驗的方法以及各種誤差的估算,同時邀請其他的實驗機構重複相同的實驗,來作為此結果的驗證。今年2月,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是連線GPS和電腦光纖的接頭鬆動造成了中微子超光速的假象,但同時另一個與GPS訊號同步的振盪器故障又可能導致實驗結果低估中微子的速度。為此他們將在今年5月重新做試驗進行檢測。

諾貝爾獎獲得者格拉肖發表論文說,如果中微子真的超了光速,那麼它的能量會在地下飛行過程中損失,實驗結果會自相矛盾。因此,當務之急是重複實驗結果。

當然還有另一種觀點,認為中微子可能具有特殊性質,這樣相對論也是對的,這個實驗結果也是對的。比如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出的中微子有可能振盪到一種惰性中微子,而惰性中微子可以在多維空間中“抄近路”,然後再振盪回普通中微子,這樣看起來中微子就跑得比光快了。也有人認為中微子的質量不是固定的,與暗能量有關聯,會隨環境變化,這樣在飛行過程中看起來比光速快。諸如此類的理論很多,不過這些理論本身就需要大量實驗來證實。

正當筆者行文至此,準備等待新的實驗結果時,好訊息傳來了:據國外媒體報道,愛因斯坦可以安心了,因為最新的實驗結果顯示,之前有關中微子超光速的訊息並不成立,也就是說光速仍舊是不可超越的。這條結果也平息了之前對於這一訊息的諸多爭論。

歐洲核子中心研究主管賽吉爾·波特魯西在一份宣告中表示:“現有證據開始表明OPERA的實驗結果是不正確的。然而不管結果如何,OPERA小組完成了一次完美的科學實驗,並將他們的實驗結果公之於眾,接受最嚴苛的審查,並歡迎其他科學家對此進行獨立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