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解縉被朱元璋視若親子,深得朱棣器重,為何最後被埋入雪堆凍死

封建社會的官場充滿了爾虞我詐和互相傾軋,為了一己之私爭權奪利,恨不得你吞了我,我吃了你。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對解縉這個沒有多少官場閱歷的書生來說是十分困難的。

且看解縉的入仕的過程,洪武二年(1369年)十一月七日,解縉出生在江西吉安府吉水縣鑑湖的一個書香門第,自幼就有“神童”之稱。1388年19歲的解縉中進士,同年任翰林學士,朱元璋很器重他,命他常在身邊。

解縉被朱元璋視若親子,深得朱棣器重,為何最後被埋入雪堆凍死

可以說解縉的人生起點是很高的,年紀輕輕就身居要津。但是古人說“少年得志人生大不幸”。解縉就屬於這種情況。

身居要津,但是沒有一天的基層工作經驗,對人情世故很不熟悉,對官場規則十分陌生,對人生缺乏規劃,對身邊的危險沒有警覺。解縉就像一個可愛的小羊羔走進了虎狼橫行的官場。

朱元璋對解縉說咱倆“我和你從道義上是君臣,而從恩情上如同父子,你應當知無不言。”這只不過是朱元璋隨口一說,解縉就當成金科玉律了,先是在第二天呈上萬言書,議論朝政。後又上《太平十策》。這反映出解縉的頭腦過於簡單,把領導的講話沒有鑑別能力。

再看他的實際行動,剛當官解縉就對現實不滿,指責兵部翫忽職守得罪了兵部尚書,遭其誣告被貶江西。但是解縉並不明白其中道理,還繼續發揮自己的寫作專長,先是替李善長辯解,李善長的案子是朱元璋定的,這不是找倒黴嗎?

解縉被朱元璋視若親子,深得朱棣器重,為何最後被埋入雪堆凍死

後又彈劾袁泰使其受罰。這些事情充分說明解縉是個書呆子,不懂人情世故,不會當官,只會空發議論,結果還引來無數的怨恨。

朱元璋已經開始對解縉不滿了,於是給解縉的父親說,帶他回去好好培養,十年之後回來重用。解縉只好回家讀書寫作。八年後朱元璋死,解縉前去弔喪,結果遭到袁泰的誣告被貶河州尉,地點在今蘭州附近,明朝那兒可是蠻荒之地了。

四年後禮部侍郎董倫為他在朱允炆面前美言幾句解縉才得以回到京師任內閣首輔。朱棣登基後,解縉頗受重用,主持編輯《永樂大典》。雖屢受打擊但是解縉本性不改,又一次犯下了致命錯誤,參與立儲。這是很忌諱的,解縉不但不忌諱還積極建言立長不立賢。沒有得到好處反而違反了朱棣的意思,又得罪了次子朱高煦。

此後解縉又屢遭陷害,其實這些陷害他的人的藉口都不是大事,只不過他平時為人剛愎自用,不懂得韜晦,不懂得收斂鋒芒,得罪了許多人自己都不知道,時機一旦成熟,這些人就會像餓狼一樣撲向他,把這隻小綿羊吞噬。

解縉被朱元璋視若親子,深得朱棣器重,為何最後被埋入雪堆凍死

最後朱棣下令錦衣衛執行,先是下獄,後是埋入雪堆凍死。解縉的悲劇在於他一生沒有過多少實際歷練,就驟然佔據高位。對人情世故和官場規則缺乏認識而又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一意孤行,最後死在了剛愎自用和天真幼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