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手持雲臺行業內卷,燈麥一體化拍攝方案或成新風向?

前不久,智雲一口氣推出了 3 款手持雲臺產品:

雲鶴M3、SMOOTH-5、SMOOTH-X2。

除了產品形態上的不同之外,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自帶全新的補光燈功能。

難不成是產品形態沒啥可最佳化的地方,手持雲臺行業也要陷入瘋狂“內卷”的節奏?

手持雲臺加入補光燈功能,是行業“內卷”麼?

我們先來回答這個問題:

手持雲臺加入補光功能,並非行業“內卷”,而是針對產品功能的進一步完善。

眾所周知,攝影本身是一門用光的藝術,在光線條件不佳的拍攝環境下,補光功能可以有效打亮被攝主體,或者營造更好的拍攝氛圍,提升拍攝畫面的質量。

以雲鶴 M3 為例,

它在俯仰軸內嵌了一顆採用亮度增倍專利技術的補光燈,

將原本手機大小才能實現的散熱和補光亮度整合在指甲蓋的小元件上,

2c㎡ 光源就可以發出均值高達 800 流明的光亮,滿足 20 平方米的光照需求,

並且支援手柄控光波輪調節色溫和亮度的補光,配合標配的多色濾光片,暗光環境下同樣可以拍出低感光度的純淨畫面。

手持雲臺行業內卷,燈麥一體化拍攝方案或成新風向?

看到這兒,估計又會有一些“抬槓小能手”開始反駁了:聽你這麼一說,補光功能確實有點兒用,可我的手機和相機都支援防抖功能,為什麼還要單獨買一臺雲臺來防抖呢?

不得不承認,這其實是個一針見血的好問題。對於多數使用者來說,拍照時裝置本身或鏡頭自帶的防抖功能,以及電子防抖機制,確實已經能夠覆蓋絕大多數的場景拍攝需求。

但是,當我們把需求範圍由拍照進階到影片拍攝時,產品自身的防抖機制就開始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並且關於影像拍攝至關重要的“運鏡”,這一體現流動鏡頭語言的重要因素,普通裝置本身的防抖無法實現。

正是由於對穩定影片畫面的追求,雲臺產品得以應運而生,也被廣大影片創作使用者接受。

手持雲臺產品從何而來,防抖的原理又是什麼?

雲臺產品的“鼻祖”——

斯坦尼康(Steadicam)

誕生於 20 世紀 70 年代初,國內影視行業內也將其戲稱為“四菜一湯”,是美國好萊塢一位名叫

伽萊特 布朗

的攝像師發明出來的。

手持雲臺行業內卷,燈麥一體化拍攝方案或成新風向?

斯坦尼康

採用了機械結構的配重平衡系統,主要由減震臂、平衡組和減震背心三個部分組成。

它的出現,一舉解決了過去用肩扛攝像機拍攝容易出現的畫面晃動問題,堪稱是電影畫面效果的巨大革命。我們今天在電影中看到的很多絲滑流暢的畫面,都要歸功於這一偉大產品的發明。

在電影工業這個專業領域中,斯坦尼康強大的防抖效能讓人無可挑剔。但是,

想要作為民用裝置而進行廣泛的普及,它卻有些不太符合標準。

原因很簡單:小眾的市場需求之下,專業級的斯坦尼康價格普遍不菲,什麼,你不差錢?那也得看看腰力行不行,專業級斯坦尼康的重量普遍在 20 斤到 50 斤不等,咱們光有“洪荒之力”也不行,還需要大量的時間來學習操作技巧,並不是誰都能輕易上手。

雖然後續也有改良款的“小型手持斯坦尼康”產品陸續出現,但消費級手持雲臺的春天還要從近十年的時間說起。2012 年,無人機等便攜移動攝影攝像器材掀起市場熱潮,依託無人機技術衍生的手持雲臺開始出現;2016 至今,國內短影片市場規模迎來了爆發性的增長。與此同時,以智雲、大疆等技術進步為代表的國產廠商,也在推動手持雲臺行業的整體發展。

然而,能在市場爆發期內挖到金子的淘金者畢竟是少數。

對於消費者來說,手持雲臺的價格已經足夠親民,但對於製造商來說,手持雲臺的技術卻不是輕易就能吃透的。

據瞭解,智雲早期曾開發過無人機產品,但鑑於當時市場缺乏規範、良莠不齊,就沒有繼續深入。不過,早期無人機和防抖技術的開發經驗卻幫助智雲打開了手持穩定器的市場。

正因為接觸過無人機,智雲成為最早擁有閉源演算法的穩定器企業,領先同行的姿態演算法能力,

也讓智雲的產品具備了流暢的操控性和更強的穩定性。

和過去笨重的斯坦尼康不同,今天的手持雲臺在工作方式上要更加地輕巧智慧。從工作原理來看,它和之前很火的雞頭穩定效果類似,

無論雞頭以下的部位如何移動,雞頭本身都會最大限度地保持穩定狀態,始終能保證頭部向前。

手持雲臺行業內卷,燈麥一體化拍攝方案或成新風向?

在手持雲臺系統中,主要由檢測和控制兩大部分組成。承載攝影攝像器材的雲臺部分相當於“雞頭”,藉助

大腦(感測器、陀螺儀)

來進行綜合分析(穩定控制演算法)判斷、傳送指令,再透過

軀幹(多電機、俯仰軸、橫滾軸、航向軸等)

調整來實現穩定的工作狀態。

為了在工作時提供更加充足的動力,

手持雲臺的電機材質經過了注塑電機到普通電機再到磁鋼電機的演變。

智雲所採用的磁鋼電機是目前雲臺行業的代表性技術,電機力度更大,穩定性更具優勢,當然,成本也更高。

可以說,手持雲臺的到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影片創作時的防抖門檻。

無論我們使用的拍攝裝置是手機還是相機,只需要一臺與之匹配的穩定器,就可以獲得過去在電影工業級產品上才有的防抖體驗,是完全的產業進步和消費升級。

不過,對於使用相機裝置的手持雲臺使用者來說,即便它在操作流程上已經比斯坦尼康要簡化很多,但使用過程的手動調平過程,似乎還是有那麼一點頻繁且複雜。難道,手持雲臺就不能採用自動調平技術來解決這一問題麼?

在和智雲的技術工作人員深入溝通之後,我們心中有了答案:從產品功能設計角度來講,手持雲臺實現自動調平本身並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但是在自動調平狀態下,雲臺電機不僅僅要分攤物理失衡的狀態,還要配合使用演算法提供防抖效能,長時間持續的工作狀態,會損害電機的使用壽命。在不改變軸臂平衡狀態和相機鏡頭的情況下,

智雲的雲鶴 M3 系列透過快裝板安裝不需要二次調平,旨在透過結構上的設計來減少操作上的調平步驟,是目前趨近完全免調平的協調方案。

除了提供穩定的影片拍攝效果之外,手持雲臺可以提供專業級的運鏡技法。就拿電影《迷魂記》用到的一種經典拍攝技法——希區柯克式變焦來說,它能夠給使用者提供一種“鏡頭主體大小不變,而背景大小改變”的特殊眩暈畫面效果。在過去想要實現這一效果卻並不容易,它需要經驗老道的專業拍攝人員和指定跟焦員,穩定移動拍攝裝置的同時保持勻速變焦狀態。

手持雲臺行業內卷,燈麥一體化拍攝方案或成新風向?

在智雲的手持相機和手機雲臺產品系列上,就已經實現了雙調焦手輪+自動變焦的雙希區柯克玩法,極大地簡化了這一運鏡操作的難度。

使用者根據 ZY Cami 內建的希區柯克變焦操作指引和自動合成功能,就可以輕鬆拍出高大上的電影級運鏡畫面。

除此之外,智雲的雲臺產品還都普遍支援了瘋狗模式、智慧跟蹤、三維夢境、魔法分身、延時攝影等多種專業技法,軟體功能的升級帶來了豐富的可玩性。

智雲如何深耕手持雲臺市場?

手持雲臺屬於硬體製造的技術型產品,憑藉已經積累的技術優勢、強大的專利體系和領先的產品應用,智雲已經成為目前行業內的頭部玩家。自 2016 年推出市面首款單臂穩定器雲鶴一代後,智雲產品更新節奏一直都很給力,每年都會有 3-4 款新品面市,極強的產品更替能力,不得不說智雲每年都在逼著自己創造新產品,賦予市場全新的功能特點。與此同時,沉澱數年的智雲相機雲臺技術也在逐漸下放到消費級市場,以相機穩定和操控技術輻射更多手機雲臺領域,產品線覆蓋多群體。

透過產品的不斷迭代升級、以及對消費市場的深入洞察,智雲旗下手持雲臺產品的佈局也更加清晰。我們可以將其簡單概括為:

產品細分化、產品輕量化、產品功能完善化以及產品模組化、技術下方戰略五大特色。

產品細分化方面,智雲的產品線主要分為消費級和專業級。針對智慧手機的消費級產品陣營,由目前的

SMOOTH 數字旗艦系列、SMOOTH X 系列以及 SMOOTH Q 系列構成;

針對相機的專業級產品陣營,則由目前的

CRANE(雲鶴)數字旗艦系列、CRANE(雲鶴)M系列以及WEEBLII(微畢)系列構成。

手持雲臺行業內卷,燈麥一體化拍攝方案或成新風向?

產品輕量化設計方面,智雲最新發布的 3 款手持雲臺產品——雲鶴 M3、SMOOTH-5、SMOOTH-X2,相較前代產品都有著不同程度上的“減重”。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貼合用戶需求的設計最佳化——在不損失防抖效能的前提下,手持雲臺的輕量化設計符合多數使用者的使用需求,正如 SMOOTH-X 的出現確實改寫了人們對於輕便和小巧的定義,一臺手機的重量幾乎不會覺得存在感太強,但是功能依舊豐富,使用者最簡單的門檻就能體驗到影片穩定效果,輕便型手機雲臺風潮由此掀起。要知道,使用者願意帶出去的產品才是好產品。

產品功能完善化方面,今天的手持雲臺已經不只是一款單純提供防抖效能的輔助裝置,智雲在產品功能和使用者體驗上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其首創的提壺式手柄設計、雙層快拆結構、跟焦滾輪、雙面磁吸式補光燈功能(支援色溫或亮度調節)、無線圖傳和控制等,幫助使用者在實際拍攝場景下解決了諸多痛點需求。

對於設計方面的不妥協,也使得智雲獲得了一系列國際知名設計獎項和權威機構認可。

手持雲臺行業內卷,燈麥一體化拍攝方案或成新風向?

產品模組化方面,2020 年 2 月釋出的雲鶴 3S 首次加入模組化設計理念,後續產品也都沿襲了這一風格。

使用者可以根據使用場景選配模組化手柄、模組軸臂、圖傳發射器、麥克風、跟焦器、快裝元件等多種模組化裝置。

這些模組化元件也都採用了行業統一的標準,具有廣泛的相容性,免去了使用者另外購買適配裝置的成本和門檻,能夠給使用者更多使用場景的選擇。

手持雲臺行業內卷,燈麥一體化拍攝方案或成新風向?

智雲沒有選擇製造一臺具備所有完美功能的手持雲臺,而是透過功能元件的模組化,來實現手持雲臺不同使用場景下的完美體驗。

“敢為人先,創新引領企業發展”這句話,是智雲自己的產品發展觀。我們有理由相信,智雲未來的產品線會增加更多像雲鶴 M3 補光燈散熱技術以及未來補光配件的單獨產品、影音產品,甚至有可能會進軍專業攝影機防抖雲臺領域,這也是傳統斯坦尼康最後的陣地。

產品更迭戰略方面,智雲也是率先將相機雲臺技術移植入手機雲臺,前面說到的“希區柯克”鏡頭,得益於雲鶴系列對於相機變焦技術的利用,手機雲臺也能充分使用單一鏡頭甚至多鏡頭的變焦功能,如今不僅可以手動希區柯克,在消費級產品線上,

智雲也把簡單的自動希區柯克效果加入 APP 生態;這一次對於補光燈的應用,智雲也開始由實踐到駕輕就熟,相機雲臺和手機雲臺均有適配。

秉持著“與使用者一起成長”的理念,智雲同樣注重對創作者熱情的扶持。由智雲主辦的全球短影片大賽,覆蓋全球短影片愛好者、影視創作者的短片創作大賽,吸引了眾多影視創作者的參與,2020 年活動累計曝光達到了 2800 萬;智雲聯合相機廠商和平臺推出的 36 小時限時創作活動,透過提供便攜、高效的新技術產品,為創作者帶來了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

手持雲臺行業內卷,燈麥一體化拍攝方案或成新風向?

在自家的萊塔社應用中,智雲也會經常釋出產品使用的教學影片,並定期舉辦面向使用者的作品大賽,一方面幫助使用者建立了自我表達與學習交流的平臺,另一方面也能夠貼近使用者、及時聽取他們在產品使用中的寶貴意見。並且,智雲在進行新產品研發的過程中,也會常常深入“萊塔社”,聽取使用者對產品迭代的意見與建議。

一個領域的沉澱往往需要在反覆與使用者交流中明確發展發現,以免偏離航線,目前在手持雲臺領域,社群文化玩轉和活動整合,智雲做得也是相當出色。

總結

就像是數碼相機取代膠片相機一樣,影片創作時代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難以忽視的一部分,科技的進步激發了人們更多的創作想象。

在多種有利因素的共同推動下,手持雲臺市場正在加速邁向成熟階段,馬太效應初顯。

以智云為代表的國產手持雲臺廠商,憑藉技術沉澱+市場佔有率的雙重優勢加持,將會進一步推動行業未來的發展。

『熱 門 推 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