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這玩意兒用得越多,手機真就越冷靜嗎?

這玩意兒用得越多,手機真就越冷靜嗎?

即將釋出的 Redmi K50 系列,將由 K50 電競版打頭陣 —— 年後的這幾天,關於 Redmi K50 的預熱訊息已經足夠多了,今天還曬出了與代言人王一博的海報。

這玩意兒用得越多,手機真就越冷靜嗎?

在前天,Redmi 品牌官方就放出有關 K50 電競版的散熱用料,其中所用的 VC 均熱板的面積高達 4860 mm ,將會是如今內部所採用最大面積均熱板的智慧手機。

這玩意兒用得越多,手機真就越冷靜嗎?

不僅超越了小米 12 Pro 的水平,更超越了 realme GT2 Pro 的 4192 mm ,這裡我們也整理了包括 K50 電競版在內的部分機型 VC 散熱面積排名:

1、Redmi K50 電競版 - 4860mm VC 均熱板;

2、realme GT2 Pro - 4192mm VC 均熱板;

3、iQOO 9 Pro - 3926mm VC 均熱板;

4、iQOO 9 - 3923mm VC 均熱板;

5、一加 10 Pro - 3161.09mm VC 均熱板;

6、小米 12 Pro - 2900mm VC 均熱板;

7、小米 12 - 2600mm VC 均熱板。

但問題來了,VC 均熱板究竟是什麼東西?它真的能改善機身發熱嗎?為什麼近兩年會被各大廠商提及和宣傳,甚至被下放到中端機型中呢 ?

▉ 手機散熱,散的是什麼?怎麼散?

我們知道,當代智慧手機的熱量,絕大多數來源於火龍,啊,不,來源於手機的大腦 SoC 晶片,然後是電池、攝像頭、螢幕等器件。

而所謂的「散熱」,就是把這些器件,特別是 SoC 工作時產生的熱量傳遞到機身外殼,經其將熱量散到外部。

這玩意兒用得越多,手機真就越冷靜嗎?

▲ 小米 12 Pro 內結構爆炸圖

如今寸土寸金的手機內部早已擁擠不堪,讓熱量不加誘導自由地傳導到機身外殼,是極其低效的,需要藉助散熱材料將熱量傳導到手機外殼上。

所謂的散熱材料其實就是導熱材料,例如銅箔、石墨烯熱輻射貼、導熱矽脂、液冷散熱管等等,而前面提到的 VC 均熱板,則是在手機內部相對較新型的散熱材料。

這玩意兒用得越多,手機真就越冷靜嗎?

▲ realme GT2 Pro 內散熱結構爆炸圖

機身溫度的高低主要反映了手機內部的發熱量,衡量散熱是否做得好,重要的是看機身發熱的均勻度 —— 想象一下,一臺手機高負載執行一段時間後,背部只有一小撮區域錄得 48℃,剩餘的部分為 28℃,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內部導熱不夠均勻,內部熱量太過集中,內部熱量無法藉助更大面積的機身外殼分攤熱量、協助散熱 —— 如果將熱量分攤到更的大面積,不僅能降低機身的最高溫,也更助於熱量在機身表面的消散。

所以說,散熱材料的作用是協助、加速搬運熱量到機身外殼上,高效的散熱材料是機身散熱的關鍵之一。

▉ 何謂 VC 均熱板?

VC 是 Vapor-Chamber 的簡稱,直譯為「蒸發腔」,廠商們普遍譯為「均熱板」,嚴格來說其實是指「真空腔均熱板散熱技術」。

VC 均熱板據說是散熱解決方案廠商 Celsia 研發的,本來是為了給 AMD的高效能顯示卡實現更有效的散熱,如今較為普遍地運用到旗艦,甚至是中端智慧手機上。

VC 均熱板其實也是屬於液冷散熱材料的一種,是傳統液冷散熱管的「增強版」。

這玩意兒用得越多,手機真就越冷靜嗎?

▲ 「液冷散熱管」結構與熱傳導示意

首先,「液冷散熱管」的熱傳導原理其實跟電腦上的「水冷散熱」類似,都是在封閉的管道內不斷將冷卻液蒸發(吸熱)和冷凝(放熱)來傳遞熱量,缺點是「管狀」的設計覆蓋的面積還是比較小。

這玩意兒用得越多,手機真就越冷靜嗎?

▲ VC 均熱板結構示意

VC 均熱板,首先它是一塊液冷「板」,而不是「管」,雖然都是利用氣液相變的原理,不斷地將冷卻液蒸發、冷凝來傳遞熱量,但均熱板比普通散熱銅管多了一個維度,從「線」這一維度提升到「面」這更高的維度,熱量分攤得更加均勻,散熱的效果理論上也更佳,不過工藝複雜、成本也比較高,這也是目前這項散熱技術大多用在旗艦手機上的原因,而只有少部分廠商捨得下本運用到中端機型上。

因此各家廠商拼命地宣傳自己的產品用料之「狠」,展示 VC 均熱板的面積之大。

▉ VC 均熱板面積越大越好嗎?

理論雖如此,但實際真的是面積越大,散熱就越好嗎?

為了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選來了搭載驍龍 8 Gen 1 平臺,且內部配有 VC 均熱板的幾款旗艦手機 —— 小米 12 Pro、一加 10 Pro、realme GT2 Pro 和 vivo iQOO 9 Pro,對比我們 WHYLAB 實驗室測試的「五小時續航」測試資料,結合各自所採用的VC 均熱板面積,瞧瞧更大的 VC 均熱板面積是否會對機身散熱有正面的影響。

首先是四款 VC 均熱板面積最小,即 2900mm 的機型小米 12 Pro,五小時續航測試中錄得背部最高溫為 39。9℃;正面 41。7℃。

這玩意兒用得越多,手機真就越冷靜嗎?

接著看四款手機中 VC 面積第二小的機型,一加 10 Pro,共計 3161。09mm ,其五小時續航測試中錄得背部最高溫為 38。9℃;正面 40。2℃。

這玩意兒用得越多,手機真就越冷靜嗎?

再看面積第二大的 iQOO 9 Pro,有 3926mm VC 均熱板,它五小時續航測試中錄得背部最高溫為 38。4℃;正面 41。2℃。

這玩意兒用得越多,手機真就越冷靜嗎?

而最大的 realme GT2 Pro,VC 均熱板面積達 4192mm ,其五小時續航測試中錄得背部最高溫為 38。2℃;正面 39。7℃。

這玩意兒用得越多,手機真就越冷靜嗎?

以上溫度資料,我們主要看其背部的最高溫度:39。9℃、38。9℃、38。4℃、38。2℃ —— 確實發現 VC 均熱板面積越大的機型,其溫度越低。

不過,溫控和散熱是一個軟硬體配合的、系統化的整體性工程,智慧手機作為一個整體,各個子系統之間需相互協助,同時也會相互牽制著,即使是散熱這一個「小系統」的表現不能只看、也不能只依賴某個單元的「付出」,除 VC 散熱板外,手機內還有其它的散熱元件設計幫助散熱,而 SoC 的功耗、廠商的調校、內部的用料、排佈設計等,都綜合影響著最終反映在機身的溫度。

所以,理論上 VC 均熱板的面積越大,確實越有助於散熱,但手機散熱這一系統工程不能只看 VC 均熱板的面積,更何況如今 VC 材料的成本可不低,得全面看廠商的供應鏈整合、軟硬體調教和成本控制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