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APP挖掘機|想在車裡唱個歌,怎麼就這麼貴呢?

最近特斯拉1199元的“天價”麥克風刷屏了社交媒體,也讓新能源車昂貴的周邊產品再度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APP挖掘機|想在車裡唱個歌,怎麼就這麼貴呢?

在此,我要為特斯拉做一下澄清,人家TeslaMic無線話筒是1199元兩隻!

雖然600塊一隻話筒聽起來還是有點離譜。但是相比350元的哨子,145元的鑰匙扣,以及比茅臺還貴的龍舌蘭酒(1658元),TeslaMic是不是一下子就極具價效比了呢?

APP挖掘機|想在車裡唱個歌,怎麼就這麼貴呢?

我相信特斯拉的車主們也是跟我一樣的想法,要不然怎麼TeslaMic剛上架就售罄,官網顯示這款無線話筒預計2月底進行補貨,當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大機率又搶光了。

根據特斯拉的介紹,TeslaMic作為中國區特供的產品,可適配特斯拉車輛劇場模式的唱K功能,接收器插入有資料傳輸功能的USB介面即可使用,續航時間10小時以上,內建多種音效模式,搭配系統內最新的雷石KTV軟體,無線話筒採用動圈式收音方式,內建 DSP 處理晶片。話筒採用專用的U波段傳輸音訊,自動配對,連線穩定。

看不懂上面這些描述不要緊,因為我也不大看得懂,但是俗話說得好:貨比三家不吃虧。剛好,“蔚小理”三家同樣擁有“車內KTV”功能,我們就來紙上談兵一下,看看為什麼在車裡唱個歌,要這麼貴?

APP挖掘機|想在車裡唱個歌,怎麼就這麼貴呢?

最貴的不一定最好?

首先從價格上,各家的思路基本是一致的:不讓你形單影隻

特斯拉:1199元兩隻

小鵬:298元一隻,520元兩隻

蔚來:399元兩隻

理想:396元兩隻

可以看到,特斯拉一隻麥克風的錢可以買“蔚小理”的套裝,車界頂流的價格自然也是頂級的。

但是越貴並不代表越好,說到底,唱K的體驗感只跟兩個因素有關:音質和曲庫。

首先是音質,小鵬P7主打“智慧音樂座艙”,其中最值得拿出來說的,自然是選裝價上萬的丹拿音響。提供7。1。2聲道以及 DTS X 沉浸式音效技術,有18個揚聲器,帶來360°沉浸式音樂體驗。

尤其是座艙還使用了AI動態背景、律動氛圍燈以及律動智慧燈語,你唱歌的時候,前方的車燈還能給你伴舞,體驗感滿滿。

APP挖掘機|想在車裡唱個歌,怎麼就這麼貴呢?

蔚來則是將認知度更廣的“杜比全景聲”帶到了ET7的身上,標配23個揚聲器單元,擁有20路1000W功放輸出。4個主位聲道採用由高、中、低音三個單元組合的3分頻音箱,並擁有低音炮與4個頂置聲道音箱。透過主動式調音演算法,及杜比全景聲音樂呈現的出色細節和清晰度。

當然以上說的這些,如果唱歌不好聽的話,對於聆聽者的折磨肯定也是幾何倍數的放大。

APP挖掘機|想在車裡唱個歌,怎麼就這麼貴呢?

與特斯拉深度合作的音響品牌,是美國的本土品牌馬丁洛根。被稱為最好的靜電音響之一,在音色還原上面幾乎零失真,而且因為是面發聲的原理,聲場特別寬廣。

理想ONE則標配12揚聲器Hi-Fi高保真音響,由ASK+JVC調教,ASK+JVC是世界著名的專業音響製造商,是為保時捷的柏林之聲提供整套音響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雖然有大廠背書,但是理想的車主對於這套音響有兩點集中吐槽:一個是聲音大一點就顯得雜亂無章,失真嚴重,另一個是低音有些鬆散無力。

APP挖掘機|想在車裡唱個歌,怎麼就這麼貴呢?

再談曲庫。

理想和特斯拉都採用的是雷石KTV,曲庫數量上有所不足,正版曲目大約在80萬首,而且理想APP裡有車主反應新歌更新比較慢。

APP挖掘機|想在車裡唱個歌,怎麼就這麼貴呢?

蔚來採用的全民K歌和小鵬採用的唱吧知名度相對雷石來說更廣,曲庫也更全,擅長做使用者運營的蔚來也早就把K歌活動玩出了花。

APP挖掘機|想在車裡唱個歌,怎麼就這麼貴呢?

新場景,新消費

看完了上面的概述,你也許在思考,理想的曲庫既然不那麼豐富,音響在這四家裡也難言出色,那理想的車載麥克風在這四家裡銷量肯定不算上乘。

恰恰相反,理想的官方商城第一次上線500個無線麥克風,僅用25分鐘便銷售一空;隨後第二批備貨的1800個產品,也僅花了十幾分鍾便售罄。

火爆的銷量背後,是理想ONE奶爸車的屬性精準切中了“家庭旅遊”這個場景,還有什麼比一家人其樂融融唱兩首歌更能代表“輕鬆愉悅”的出行畫面呢?

APP挖掘機|想在車裡唱個歌,怎麼就這麼貴呢?

對於各大新能源車企來說,稀奇古怪的周邊也許不能帶來多少收益,但是每一款與產品精準貼合的周邊都是在不斷塑造品牌文化,強調品牌內涵,篩選符合品牌調性的受眾人群。

300多元的麥克風背後,是上萬元的音響系統、出色的隔音降噪以及配合情緒的燈光舞美,這一套裝置背後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場景,才是消費者願意為之買單的最重要的原因。

而如何將“粉絲經濟”、“圈層社交”、“使用者粘性”等等概念從車主手裡的話筒流轉到品牌手中的銷量,是各大車企下一步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