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缺了很多按鍵的“小配列鍵盤”,為什麼那麼受歡迎?

桌面空間是有限的。受制於工位、宿舍、租房空間,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擺上一張 1。4m×2m 的桌子。在狹窄的空間裡,要放下顯示器或是電腦、平常用的各種文具零雜件、水杯、耳機麥克風,可能還有一盞檯燈,留給滑鼠和鍵盤的空間常常不夠。

一定程度上,這也是為什麼無線鍵鼠會逐漸受到追捧。很多使用者其實並沒有更換工作地點的需求,也不需要攜帶外設隨處辦公,只是因為桌面太亂東西太多,在做其他事時就必須把鍵盤和滑鼠移走。

其實還有別的方案,那就是選擇一把

小配列鍵盤

你其實用不到那麼多的鍵

在機械鍵盤選購的文章中,我講過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鍵盤配列。

104 標準鍵盤鍵位示意圖,擷取自電腦鍵盤 - 維基百科,有修改。

仔細觀察上面的鍵盤圖,回想一下,你每天都在按的鍵究竟有哪些?

按照現代的鍵盤標準,美式標準的 104 鍵基礎鍵盤佈局包括了主鍵區、功能鍵區(F 區)、指令鍵區(截圖等三顆按鍵)、編輯鍵區(方向鍵以及六顆指標操作鍵)、數字小鍵盤區。為了操作的便利和平衡左右手,一些按鍵在功能上做了重複,比如數字小鍵盤關閉 Num Lock 就可以直接替代編輯鍵區。一些按鍵按鍵排布上左右重複,比如主鍵區中出現的修飾鍵(Ctrl、Alt、Shift、Windows 等),除了部分地區因為語言輸入的必要性將右側 Alt 改成 AltGr,它們在大多數時候都起著相同的作用。

而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拋開這些重複的按鍵,剩餘的按鍵也不會天天都用。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除了有特殊軟體需求的人,Scroll Lock 就是一個棄鍵,同理還有 Pause/Break,可能不少人都不知道它有什麼用處。至於 F 區,甚至有一些已經失去了系統層級的定義,只在特定的軟體中起作用。數字小鍵盤也是,有多少人真的有大量數字輸入的需求呢?可能最大的用處就是輸輸密碼了,搭上現在強密碼的風潮,字母上面的那一排數字出鏡率可能還更高一點。

小配列鍵盤做的就是這樣一件事:把你沒用過、不常用的按鍵,以組合鍵的形式放在常用的鍵位上,這樣就可以在保留完整鍵盤全部功能的前提下,縮小鍵盤的佔地面積;同時,小鍵盤會使那些特殊功能按鍵到手心的距離縮短,甚至不需要挪動手位就能按到,你可以更快地摸到自己需要的按鍵。

量產小配列鍵盤怎麼做到功能完全?

我們循序漸進地來,我從小配列中最大的「緊湊 84 配列」開始舉例子,簡單講講小配列鍵盤的邏輯。

01想變小,直接砍

缺了很多按鍵的“小配列鍵盤”,為什麼那麼受歡迎?

少數派 × Keychron K3 矮軸機械鍵盤,歡迎去商店選購。

作為 75% 配列鍵盤的代表,緊湊 84 配列就是把我上面提到的能夠刪除的鍵直接刪去。右上角留下了功能鍵中最常用的 PrtSc 截圖鍵,Delete 和其他指標控制按鍵(PgUp/Dn,Home/End)做豎列排布。右側的修飾鍵也被擠壓變短,塞在方向鍵旁邊。

這樣一來,鍵盤可以比標準長度的 104 鍵縮短 6 個鍵位,比標準 TKL 配列(直接去掉數字小鍵盤的 87 鍵)也要再短兩個鍵位。但你能用到的每一個按鍵都在上面。只需要短暫的適應,就可以輕鬆上手,並且空出一大塊桌面空間。

02用 Fn 鍵給鍵盤多套一層皮

那如果再繼續刪呢?這就要介紹到 Fn 鍵了。

你應該在筆記本或者 Mac 上見過這個按鍵。Fn 是 function 的縮寫,是個語焉不詳的「功能鍵」。和 Shift、Alt、Ctrl 一樣,它也是修飾鍵的一員,與其他按鍵同時按下時可以表現出不同的效果。Fn 的作用一般可以視作「層級切換」,當按下 Fn 時,鍵盤切換到另一個層級,一些在新層級被賦予了特殊定義的按鍵此時就有了別的功能。

我們還是拿上面的 K3 舉例子,這是一把藍芽鍵盤,如果我想和電子裝置進行藍芽配對,應該怎麼辦?你看上圖數字鍵,1-3 上都有一個藍芽的標識,這就是 Fn 層的標記。開啟電源開關,按住 Fn 時,數字 1-3 就變成了藍芽連線開關,分別對應了三個裝置連線位。你當然也可以用來做別的事,比如 Fn+F10 一鍵靜音。這就是層級切換,如果廠商開放了更改許可權,你就相當於額外得到了 83 個按鍵,一把小鍵盤可以輸出 167 個不同功能。

其實 Mac 自帶鍵盤上的 Fn 也是一樣的道理,比如它在沒有宣告的情況下把 Home End PgUp PgDn 分別分配給了 Fn 層的左、右、前、後,想想它們的功能,也不難理解。因此不少人都是在沒有說明的情況下自己摸索出來的。現在的不少 Windows 鍵盤也自帶了 Fn,用於控制燈光、藍芽等不需要放在第一層的功能。

順著這個思路,我們繼續縮小,來到 65% 配列。既然剛剛說了 F 區的用處不大,那 F 區也可以透過 Fn 層的組合鍵來實現,畢竟偶爾一用,它也用不著天天待著。我在新玩意 105 中提到的田字 68 也是一種 65% 配列,但更常見的還是把上面緊湊 84 砍掉頂行得到的緊湊 65%。

缺了很多按鍵的“小配列鍵盤”,為什麼那麼受歡迎?

腹靈 F12,圖源:天貓腹靈旗艦店

此時,右側的編輯鍵位也變少了。相比之下更不常用的 Home End 被塞在 Fn 層,需要 Fn+PgUp/Dn 觸發。PrtSc 一行的三個功能鍵則放在了 Fn+I/O/P 的位置,三個鍵還在一起,依舊好記。而且,即便是量產鍵盤,到了這個尺寸之後,一般也會提供驅動改鍵功能,或直接支援市面主流的開源韌體,可以自行編寫預設層和 Fn 層的按鍵鍵值,根本不用擔心預設層級的按鍵不是你習慣中最常用的。

我個人就會把右上角的按鍵從量產鍵盤喜歡賦的「`~」改成 PrtSc,將波浪線賦在 Esc 鍵的 Fn 層中,這樣鍵盤的相對位置不變,偶爾用時也比較順手。如果可以的話,我也會把 Home/End 放在預設層,PgUp/Dn 收進 Fn 層。

03 碼字人自然只用碼字,主鍵區就足夠了

還能再小嗎?可以。

主流的外設廠商通常釋出的最小字母鍵盤就是 60% ANSI 配列,61 鍵,相當於把標準 104 的主鍵區直接裁下來。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 Vortex 的 Poker 系列。

缺了很多按鍵的“小配列鍵盤”,為什麼那麼受歡迎?

Vortex POK3R,圖源 Vortex 官網

你可以在按鍵側邊發現,字母區的 Fn 層加入了更多的功能。60% ANSI 最大的特點就是方向鍵也融入了切換層,這也是很多人覺得小配列不好操作的源頭。不過各個廠商對 Fn 層的配置思路都有所不同。比如 Poker 2 有 Fn 和 Pn 兩個切層按鍵,相當於在 61 鍵上疊了兩層操作。有的廠商會支援板載宏錄製,並允許你將這些直接錄製的鍵盤宏安排在功能層內。方向鍵一般會像 Poker 這樣放在 IJKL 方便右手操作,或是將 Fn 放在右下角,上下左右就放在以「/ ?」為上鍵的位置。

缺了很多按鍵的“小配列鍵盤”,為什麼那麼受歡迎?

Obins Anne Pro 2,圖源:淘寶 老黨外設

還有一種處理方法出現在 Anne Pro 2 上。它將方向鍵放在 WASD 的位置,但對 Caps Lock 做了一些小動作:單次按動 Caps Lock 時,它是大寫鎖定;按住 Caps Lock 不放時,它就與 Fn 一樣擔任切層的作用。

但這些都不是 60% ANSI 配列最大的不同。如果你認真學了打字,或者說,瞭解打字的「標準指法」,就會發現,哪怕我們在使用 100% 的全尺寸鍵盤時,手能覆蓋的範圍最大也就是這 60% 的主鍵區。抻一抻手指就能按數字,兩隻手並用就能打符號,只要你做的工作是輸入,那麼這 60% 的大小就是手能適應的最大甜區。

此時,你的手腕可以完全不用離開原位,不需要挪動胳膊去掏遠處的方向鍵和編輯鍵,所有的按鍵都可以在手不進行大範圍活動的情況下完成輸入。這就是 60% 鍵盤魅力的來源。在習慣了這些排布有規律,甚至可以自行設定的組合鍵之後,你的輸入效率可以一直處在最高點,因為省去了挪動手腕去找編輯鍵再放回的時間。對於盲打者來說,這種效率的提升會更加明顯。

一定程度上,這也是 HHKB 配列選擇以 60% 為基礎配列的原因。一方面它集合了足夠的功能性與超強的便攜性,另一方面,它激進的鍵位改動雖然是按照和田英一自己的輸入與程式設計習慣設計,但著實考慮了實際使用中,如何才能儘可能減少手腕擺放的變動,以儘可能保持最大的輸入效率。

缺了很多按鍵的“小配列鍵盤”,為什麼那麼受歡迎?

圖源:少數派商店

將 Ctrl 提到基準行(home row),在高頻度使用組合鍵時可以減少小指的活動距離,而小指作為最無力的手指,能越大程度地減輕它的負擔,就能越顯著地降低使用者的疲勞程度。同理還有挪到第二行的 Delete/Backspace,放在這個鍵位相當於強制使用者用小指按,而不是挪動手腕去用食指。方向鍵的排布也很有意思,小指按 Fn,方向鍵放成一個菱形,反直覺,但實際操作上並不怪異。

這也是我對小配列著迷的原因——它並不是不能用,在適應和一定的調整之後,它甚至會比全配列更合手、更高效。

更小的客製化奇妙配列如何上手?

量產鍵盤並不是小配列鍵盤的主戰場。比起求穩、求量的量產鍵盤,注重個性與定製的客製化鍵盤顯然更適合小配列大顯身手。

如果你被一些更小更精緻的配列吸引,在上手之前,我的建議是做好兩個準備:第一,好好想清楚自己日常使用當中究竟在用哪些按鍵,可以有意地觀察幾天,把常用的按鍵放在更表淺的層級;第二,仔細觀察你相中的配列,看看哪個按鍵更適合你作為切層的工具。

在這裡,我用自己手頭的其中一把 40% 基礎鍵盤 1800MINI 作為例項,簡單講講我的思路。

缺了很多按鍵的“小配列鍵盤”,為什麼那麼受歡迎?

你可能會疑惑,這樣一把鍵盤為什麼會是 40% 基礎呢?因為它的主鍵區其實只有字母和附近的功能鍵,並不包括旁邊的小鍵盤和上方做了分裂的數字行,還去掉了字母數字區的大部分符號。也就是說,能夠獲得連續輸入體驗的,只有主鍵區的 40% 配列。

所以我要做的,就是儘可能把平常用得多的按鍵和功能放進主鍵區以及旁邊的方向鍵上。

這類小配列鍵盤一般都會支援開源的鍵盤韌體,比如 QMK 或 TMK,也有一些會自行開發韌體編輯器以支援更多的功能,比如這把 Xikii 1800MINI,採用的就是 Yang 修改自 TMK 的 YDKB 韌體,並且有自己的網站以視覺化方式生成韌體。

在這裡,我們需要回顧之前提過的一個功能。Anne Pro 2 上的 Caps Lock,Obins 自己把它稱為 Magic Fn。在客製化韌體中,這是一個非常常用的功能,就叫

Tap/Hold

,意為按下輸出一個鍵值,長按時作為修飾鍵使用或輸出其他鍵值。對小配列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必要的功能。

大部分人在使用修飾鍵時都是有偏好的。雖然 Ctrl Alt Shift 這些按鍵左右都給了,但實際使用時,大多數人還是傾向於只用其中一個。類似情況的還有空格,設計上空格鍵應該雙手都敲,但實際使用中,大部分人都只會用一隻手一直敲空格。

那麼空餘的修飾鍵應該怎麼辦呢?刪掉、改成其他按鍵,或者掛載 Tap/Hold 作為層的入口。大多數 40% 左右的小配列會開始採用分裂空格,就是將全長的空格拆成兩到三根短空格,除去常常按空格的那隻手最近的一根,剩餘兩根都可以作為 Tap/Hold 的切層入口。總的來說,就是

增加空閒手指的負荷

,在整體打字不挪動手的情況下,儘可能讓閒著的手指也動用起來。

就我個人來說,我常用左手敲空格,那就用右手的空格作為切層入口,旁邊的 Fn 鍵用來切另一層,Num Lock 也用來切層,輸入另外兩個運算子號。Caps Lock 功能太單一了,於是我安排它切層進行媒體操作,以及用小鍵盤控制滑鼠指標。

缺了很多按鍵的“小配列鍵盤”,為什麼那麼受歡迎?

在預設層的主鍵區中我也設定了一些 Tap/Hold 功能。YDKB 韌體支援一些對小配列很友好的功能,比如單擊右 Shift 會識別為句號,長按則是右 Shift。而在使用右 Shift 時,附近的符號會生效,我可以不另外切層,直接輸入冒號、引號、問號和豎線。

缺了很多按鍵的“小配列鍵盤”,為什麼那麼受歡迎?

這是按下右側空格或 Num Lock 切入的第 1 層(LT1),我在字母區又設定了一行數字,用於拼音輸入法選字,這樣我可以不用去夠遠處的數字行。此外就是將標準鍵位上應該出現的符號放在這裡。雖然佈置了不少按鍵,得益於右 Shift 的特殊功能,我基本上只在這一層打中括號、破折號和頓號。

缺了很多按鍵的“小配列鍵盤”,為什麼那麼受歡迎?

按下右空格右側的 Fn 鍵,我設計它切入第 3 層(LT3),這裡擺放一些背光、藍芽的調整功能,以及順應其他鍵盤的思路,把 F 區放在上方的數字行,這些都屬於低頻操作。編輯鍵與功能鍵也放在這一層。借鑑 Leopold 和 Apple 的做法,Home End PgUp PgDn 放在方向鍵上,大拇指按 Fn 鍵就可以操作。

我在用它當主力鍵盤的時間裡,打字的速度基本沒有變化,適應了組合鍵之後,手速很快就能恢復到最高水平。而且,因為 Backspace 和 Enter 這些常用的按鍵更近了,我的手幾乎一直停留在標準位置,完全不需要挪動。可以說,當鍵盤層級經過自己的修改,快速適應之後,文思已經成了寫作過程的唯一障礙。

如果你的桌面空間有些狹小,或是你希望有一把能隨時帶出門的藍芽鍵盤,或許可以嘗試購入一把小配列的鍵盤——沒必要到 40% 這麼激進,可以從 65% 或 75% 入手,或者來一把 60% 的鍵盤,小尺寸配列變化多端,你甚至可以在 60% 鍵盤中找到帶方向鍵的變種,更別提客製化小尺寸常常附帶一些量產鍵盤不附帶的功能。說不定這一次嘗試就能讓你開啟新世界的大門。鍵盤不止是工具,它可以好用也好玩。

https://sspai。com/post/73206?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北鴞

責編:看到鍵盤文章還用想責編是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