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親情能否跨越時空,突破螢幕限制?華為給出了答案

如今,在人們繁忙的工作生活中,親情成了為數不多能給人心靈慰藉的避風港。很多人都會在工作之餘和家人打個電話或影片,聊聊日常、傾訴感想。和家人之間的交流溫暖了許多瑣碎的時間。這樣的避風港,成了人們繼續遠航的力量。

10月27日,在華為釋出的“新電視的老規矩”短片中,就講了兩個溫暖人心的親情故事。

《餐肉蛋面》故事中,女兒小時候吃飯時總愛看電視,媽媽不讓。長大後,女兒找了一份很忙的工作,經常加班到深夜才吃晚飯。一天晚上,媽媽“打個電視”過來關心,女兒這時剛開完會,晚飯都放涼了,但卻為了不讓媽媽擔心,騙媽媽說自己沒有加班,吃的是宵夜,媽媽滿眼疼愛,叮囑女兒“好好吃飯,別看電視”。

一句“好好吃飯,別看電視”,橫跨了故事中女兒的童年和現在。只是兒時忍不住看電視,是被電視劇、動畫片所吸引,而長大後忍不住看電視,是想多看看頭髮花白的母親。親情,在這一刻跨越了時間的距離。

親情能否跨越時空,突破螢幕限制?華為給出了答案

《那面鏡子》的故事中,兒子在寫作業,父親在看球賽,為了不影響兒子,父親把音量調到了最低,沒想到兒子透過文具盒上的鏡子反光,也在偷偷看球賽,父親喊了句“臭小子”,就準備去教訓兒子。多年以後,兒子在他鄉工作,父親收藏著兒子當年的文具盒,想兒子的時候就拿出來看看。突然兒子“打了個電視”過來,說要陪父親看球,父親心頭一暖,又說了句“嘿,這臭小子”。

一句“臭小子”,曾經罵的是兒子不專心寫作業,如今卻包含著數不盡的暖意。打個電視,讓愛相見,使親情和陪伴跨越了空間。

親情能否跨越時空,突破螢幕限制?華為給出了答案

兩個故事裡的“打個電視”,正是華為智慧屏的暢連通話功能。讓親情跨越了時空的距離,衝破了螢幕的阻礙。

影片,讓親情跨越時空

隨著時代變遷,當代年輕人的工作壓力不斷變大。獵聘最新發布的《當代年輕職場人現狀洞察報告》顯示,76。71%的“90後”職場人日常經常加班,就加班時長來看,“90後”職場人加班時長在“1-3小時”的佔比超9成,其次為“3小時以上”,佔比5。83%;“1小時以內”的佔比為3。68%。

忙不完的工作之下,親情的陪伴是給人心靈慰藉的一劑良藥。但如今,很多年輕人都是在異地他鄉拼搏,失去了和父母面對面交流的條件,甚至過年,都未必能回一趟家。

智聯招聘今年釋出的《2021年春節“穩崗留工”調研報告》顯示,2021年春節,近6成異地就業人員就地過年,其中已婚已育群體佔比更高。

異地他鄉,如何獲得親情的陪伴?電話和影片就成了很多人的選擇。提到影片通話,大部分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會是手機,但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視影片正在成為一種新的“潮流”。

天風證券一份研報指出,傳統的影片通話主要透過手機、平板以及計算機進行,但是由於較小的螢幕,導致可視角度很小,基本只能容納1-2人。而電視影片通話在攻克技術難關後,給予使用者更廣闊的視角、靈活的角度,並且可以解放使用者的雙手;電視獨有的大屏優勢令其在影片通話的領域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而華為智慧屏的“打個電視”功能,正是電視影片技術發展的體現。如果說影片是讓親情跨越時空的“通道”,那麼華為做的,就是用科技把這條通道拓寬,讓親情能夠衝破螢幕的阻礙。

打個電視,數字時代的親情紐帶

曾經,科技的發展讓電視的“地位”逐漸降低。

在智慧手機尚未普及的時代,電視就是我們維繫親情的紐帶,也是為數不多的,能夠一家人一起進行的娛樂活動。

曾幾何時,除夕要一家人擠在一起看春晚才有年味。平日裡,電視遙控器的“爭奪戰”也時常打響,儘管吵吵鬧鬧,卻充滿了家的溫暖。

後來,智慧手機的出現和普及,宣告著我們的娛樂方式從“群體娛樂”開始轉向“個人娛樂”。如今在家裡,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是低頭看手機,或是忙工作,或是玩遊戲、看劇,電視這根親情的紐帶也逐漸被塵封,只有不擅長使用智慧手機的父母和長輩還在堅守這一“陣地”。

儘管很多時候,手機依然是我們聯絡親情的主要方式。但在影片通話時,卻總會顯露出一些“硬傷”:比如和遠在老家的父母通一則影片電話,卻因為父母對智慧手機使用的生疏,螢幕裡總是看不清父母的全臉;與幾百公里外的戀人影片通話,卻總擔心影片時會不會錯過重要資訊和通知……

事實證明,手機和電視,誰也無法取代誰。華為智慧屏的發展,就是用科技讓“電視”的價值重新被喚起,解決手機所無法滿足的應用場景和應用需求。“打個電視”牽起的,正是人們在數字時代的親情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