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循規蹈矩二十年 欣旺達“瘋狂”了一次

近日,有訊息稱,欣旺達已經啟動汽車動力電池業務分拆上市計劃,預計在2023-2024年提交IPO。

儘管欣旺達隨後表示對此暫無迴應,但有目共睹的是,作為動力電池屆的“後進生”,欣旺達最近的表現不俗。

今年上半年(1-5月),欣旺達的裝機量國內裝機量已上升到了第七位,市佔率達到2。23%,其中5月的裝機量更是進入前五之列。

循規蹈矩二十年 欣旺達“瘋狂”了一次

隨著欣旺達確定成為小鵬G9的A供訊息的傳出,這家一直遊離在二供和三供的企業,與第一梯隊的差距正在不斷拉近。

入局動力電池之前,欣旺達已在消費電池深耕多年,是全球最大的手機電池供應商,出貨量佔比超過30%。

然而光鮮背後少為人知的是,在將欣旺達做出成績之前,創始人王明旺、王威兄弟曾經歷兩次創業失敗。

為了維持生計,他們一度揹著裝滿“大哥大”電池雙肩包穿梭在華強北四處推銷。

儘管如此,對於電池和創業執著的火焰始終沒有熄滅,這最終給他們帶來了東山再起的機會,也為後來的“突進”埋下了伏筆。

兄弟倆是廣東茂名人,廣東人習慣事事講究“好兆頭”,因此也有了“欣旺達”這個意味著無限的好運的名字。

不過,在欣旺達的軌跡中,運氣只起到了一部分作用,真正讓他們沒有再重蹈覆轍的,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第三次創業

欣旺達的萌芽,始於一個巧合。

1995年12月,一場大火燒燬了索尼位於福島的一個電池廠,連同廠里正在接受出廠測試的100萬塊電池也未能倖免。

循規蹈矩二十年 欣旺達“瘋狂”了一次

在電池庫存的重大打擊下,市面上電子產品供不應求,價格飛漲。

而此時的王氏兄弟正經歷著第二次創業失敗:他們和同學開辦了一家電池加工廠,但因利潤分配問題而散夥。

合夥人帶著大部分利潤離開了工廠,王明旺卻留下了工廠和裝置。

眼看著再次陷入低谷,瞭解到日本火災事件導致市場電池短缺的王明旺過多個渠道到一家電池材料供應商,用全部積蓄買下電池材料,組裝出了一批電池併成功投放到市場中,賺到了第一桶金,獲得了第三次創業的資本。

1997年12月,王氏兄弟成立深圳市欣旺達電子有限公司,股東僅有兄弟兩人。王明旺任總經理,弟弟王威則擔任銷售總監,一個主內,一個主外。

在充分吸收了前兩次創業的教訓後,這一次,兩兄弟將控制權牢牢地把握在了自己手中。

欣旺達成立後,仍然延續了此前王氏兄弟創業的業務,主要做鎳氫電池以及當時已經興起的鋰電池模組的OEM和ODM供應商。

相比上代鎳鎘電池,鎳氫電池容量更大,重量和出現記憶效應的情況更輕。在鋰電池大面積商用之前,鎳氫電池被廣泛運用於手機、隨身聽等電子消費品中。

循規蹈矩二十年 欣旺達“瘋狂”了一次

隨著鋰電池此後迅速替代了鎳氫電池,欣旺達的產品結構轉變為以鋰電池模組PACK為主。

電池模組屬於電池生產流程中的下游環節,模組由幾顆到數百顆電池芯經由並聯及串聯所組成的多個電池組(PACK)。模組加上電池管理系統(BMS)和熱管理系統,就組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電池包系統。

循規蹈矩二十年 欣旺達“瘋狂”了一次

在我國電池產業發展初期,國內不具備鋰電池電芯生產能力,因此像欣旺達這樣的PACK廠商通常從國外採購電芯,在國內進行二次模組組裝,最後銷往下游客戶。

彼時,國產手機也在起步發展。王氏兄弟偶然得知康佳集團準備研發自主品牌手機,於是毛遂自薦,提出為其生產手機電池。

憑藉著品質高於其他產品,成本還低於平均水平30%,欣旺達成功躋身康佳手機供應鏈,獲得了公司的第一個大客戶。

有了上市客戶的背書,之後的欣旺達在開拓大客戶上變得順利了很多,相繼又與飛利浦、NEC(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海爾建立了合作關係。

2003

年,欣旺達銷售額首次突破一億元,同年進入聯想和ATL(寧德時代拆分前母公司)供應鏈。

大客戶的紛至沓來讓王明旺意識到,只有對標高階客戶,才能更有力地推動企業前進。為了滿足大客戶的更多需求,欣旺達在此後陸續投資新建了模具製造、精密結構件和表面處理生產線,也針對膝上型電腦類和動力類鋰電池PACK展開了研究。

此後,欣旺達陸續嵌入了三星、OPPO的供應鏈,公司發展雖還談不上順風順水,但也算得上一路坦途。

蘋果“背棄” 小米“送炭”

時間來到2011年,欣旺達迎來了企業發展中的高光時刻:隨著ATL成為蘋果供應商,欣旺達順勢進入了蘋果供應鏈。

在當時iPhone3和iPod電池的供應中,欣旺達佔比高達20%。

同年,欣旺達在創業板上市。

然而,當年運氣間接幫助了王明旺東山再起,這一次幸運之神卻和他們開了個玩笑。

2012年,蘋果“劃時代”之作iPhone 4上市,但電池供應商卻從欣旺達換成了德賽電池。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正忙著為蘋果擴產的欣旺達猝不及防,2012年淨利潤大跌13%。

循規蹈矩二十年 欣旺達“瘋狂”了一次

蘋果的門雖然關上了,但另一扇窗開了。

iPhone 4的橫空出世不僅意味著蘋果自身的成功,同時也帶動了國產智慧手機產業的甦醒。

這一次,向欣旺達伸出橄欖枝的,是成立不足兩年的小米,以及華為、中興、魅族等如今的知名大廠。

在國產手機半壁江山的“撐腰”下,欣旺達很快從被蘋果“拋棄”的陰影中走了出來。2014年淨利潤突破1。68億,營收42。79億,較前一年增長超過90%。

循規蹈矩二十年 欣旺達“瘋狂”了一次

即便後來蘋果再次選擇了欣旺達,欣旺達也不再只依賴這一家大客戶,避免了步入許多“果鏈”供應商因被拋棄而走向破產的命運。

在欣旺達扳回一局的過程中,小米的雪中送炭可謂功不可沒,也因此兩家自此也成為了親密的合作伙伴。

除了手機電池之外,雙方還完成了掃地機器人、膝上型電腦等產品的合作,業內常常戲稱王明旺為“雷軍背後的男人”。

但經此一役也點醒了欣旺達:單一的業務和客戶群,可能無法給予企業足夠的風險抵禦能力。

此外,盈利結構也同樣令人警醒:在電池的成本結構中,PACK環節的成本佔比僅有不到20%,而毛利率更是隻有10%,這也導致欣旺達多年經營,毛利率也僅有不到15%,而同行業的億緯鋰能和寧德時代毛利率則超過了25%。

在國產品牌出手相助的2014年,由於國產手機售價低,成本向上遊壓縮,欣旺達手機數碼類的毛利低至9。28%,完全屬於“薄利多銷”。

痛定思痛的欣旺達,分別認購了BMS廠商東莞鉅威、電芯廠商東莞鋰威6%和51%的股權,開始向上遊佈局。

循規蹈矩二十年 欣旺達“瘋狂”了一次

此時,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方興未艾,欣旺達看到了這個機會。

自產電芯 “備胎”崛起

最初在2008年,欣旺達就開始對動力電池PACK展開研究,但彼時新能源汽車只有比亞迪一點零星之火,

欣旺達的動力電池主要都供應向了電動腳踏車。

或許正是因為那時欣旺達還在品嚐來之不易的手機電池的成功,在動力電池這條路上,它終究還是落後了:

同期做手機電池的比亞迪在王傳福的帶領下早已開始押注動力電池。

然而等欣旺達對動力電池真正開始發力,已經到了2015年。

原因也很簡單,這一年著名的“白名單”釋出,海外廠商被迫離開中國市場,而電芯主要來自於進口的欣旺達,動力電池業務因此受困。

2016年,欣旺達與易捷特(雷諾、日產、東風合資的子公司)建立合作關係,然而當時欣旺達仍不具備電芯生產能力,但這時易捷特提出欣旺達可以自產電芯,成為了欣旺達下定決心生產電芯的最後一把推手。

在多年深耕電池模組的經驗以及子公司電芯技術的加持下,2018年,欣旺達惠州博羅一期2GWh電芯專案順利投產,開始向東風柳汽景逸S50EV、雲度 π1/π3、 吉利帝豪PHEV等車型供應三元動力電池。

但很顯然,此時與欣旺達合作的主機廠和車型大多不算熱門,

幾乎可以說是二三線主機廠與電池廠之間的抱團取暖

,而主機廠與一線電池廠之間的拉扯也開始初見端倪。

2019年,在主要客戶吉利銷量增長的推動下,欣旺達裝機量約0。26GWh,首次進入行業前十。

循規蹈矩二十年 欣旺達“瘋狂”了一次

但除了欣旺達之外,吉利同時也向寧德時代採購電池,因此作為“備胎”的欣旺達成績並不穩定,在之後的2020年便跌出了前十,直到2021年才重新迴歸。

循規蹈矩二十年 欣旺達“瘋狂”了一次

只不過,這一次的迴歸,讓欣旺達趕上了動力電池的“產能荒”,直接被造車新勢力們聯合送上了萬眾矚目的位置。

今年2月,欣旺達釋出公告稱,子公司欣旺達汽車電池獲得了來自“蔚小理”、深創投、華友控股(華友鈷業母公司)、紅土嶽川在內的19家企業共計24。3億元人民幣的增資。

儘管2021年欣旺達的裝機量仍然僅有不到2%的份額,但19家投資方的“豪華”陣容卻彰顯了主機廠對於這家勉強稱為二線廠商的扶持。

在《寧德時代動了誰的蛋糕》中,鋰貓君就曾介紹過主機廠與電池廠商的博弈。

當下的動力電池格局中,寧德時代與比亞迪仍然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日漸擴大的動力電池缺口同時也助長了頭部電池廠的話語權

過去的一年中,“蔚小理”就已經不止一次提到電池供應不足對產能造成的限制。

據SNE Research預測,到2023年,全球動力電池的缺口將高達71 GWh,約佔18%。到2025年,缺口還會擴大到40%左右。

在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仍將保持長期景氣的預期下,主機廠或自研動力電池,或轉而扶持二供、三供,只為把握產業鏈中的主動權。

對於車企們而言,尚處於萌芽期的欣旺達,無疑成為了最適合扶持的“備胎”。

雖然沒有及時轉型,沒有趕上“白名單”的紅利期,但堅持下來的欣旺達還是等到了屬於它的“好運”。

前路

一路走來,欣旺達絕不是一家狂飆突進的“賭博型”公司,它的一切成功都是在堅守中得來的。

這一次,它終於不願再等待,開始了自己的擴張之路。

在過去不到一年內,欣旺達累計丟擲了高達723億元的擴張計劃,19家機構的24。3億元聯合投資相比起來也不過爾爾:

去年8月,與南昌經開委共同出資設立公司,投資200億元建設南昌動力電池生產基地;

12月,投資200億元建設年產能30GWh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生產線及相關配套設施;

今年3月,擬在珠海投資120億元建設30GWh動力電池專案,在什邡市簽約投資80億元建設20GWh電池生產基地;

今年5月,在棗莊簽約總投資100億元“源網荷儲”一體化專案,擬投入23億元建設年產3。1億隻高效能圓柱鋰離子電池(4680電池)專案……

但它此刻面臨的一個問題是:

當下欣旺達的市值也不過503億元,距離這份“鴻圖”還差了兩百多億。

錢從何來?

截至今年一季度,欣旺達賬面上貨幣資金為102。6億元,

但有息負債已達到261.26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66%

從2014年發力動力電池以來,

欣旺達負債率就始終高於60%水平,2020年甚至一度達到了76.7%

循規蹈矩二十年 欣旺達“瘋狂”了一次

對於高企的槓桿水平,欣旺達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將透過股權融資、最佳化賬期管理和提高中長期債務融資比例三種方式降低負債率。

但在資本運作上,欣旺達曾經有過一個小插曲。

2016年,《21世紀經濟報道》一篇文章曾提到,欣旺達創始人兼董事長王明旺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以“個人原因”提出辭職。辭職之後,王明旺仍然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在公司擔任顧問業務。

據業內人士指出,

王明旺辭職或與其2015年因未按規定減持受到證監會處罰,導致公司三年期間不得增發重組有關

但考慮到目前在欣旺達的營收結構中,

手機數碼類電池佔比仍然超過70%

,或許這一次略帶風險的衝鋒並非毫無原因。

循規蹈矩二十年 欣旺達“瘋狂”了一次

在開啟擴張後的2021年年報中,欣旺達動力電池營收佔比再次升高,同比增長高達584。67%。

對於尋求轉型的欣旺達來說,這是一個好跡象。

尾聲

三次創業兩次失敗,只在手機電池上品嚐過成功味道的欣旺達,在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動力電池界的“突圍“:

“狂風驟雨”般的擴張之勢背後,正是這名後進生追趕強敵的急切心理。

面對採訪,“焦慮”是王明旺和王威都提到的一個詞。

王傳福和比亞迪的成功始終令他們耿耿於懷,那時他們更關注賺錢,對研發的重視程度不夠,但比亞迪正好相反。

當他們緩過神來,“對方已經走的很遙遠了”。

失去了先發優勢的欣旺達,只能透過速度來彌補這種差距。

所幸在多年的堅持下,欣旺達也積累了奮力一搏的能力,此刻便是它的關鍵時刻。

眼下,2025年似乎成為了電池廠商們共同的目標,到那時,欣旺達預計產能將到達140GWh以上。

而與此對應的,是寧德時代的670GWh、比亞迪和蜂巢能源的600GWh、中創新航的500GWh和國軒高科的300GWh的2025年產能規劃。

已經慢人一步的欣旺達,目前最需要的除了融資外,或許還有時間。

————————————————————————

參考資料:

《國內鋰離子電池領域領頭羊欣旺達:領先一步才有海闊天空》中國經濟網

《欣旺達:由小鋰電到大鋰電,轉型承壓,仍有看點?》港股解碼

《從消費 pack 龍頭到動力新星,大客戶開啟公司動力元年》 東吳證券,分析師曾朵紅

《要為動力電池豪擲723億,超出自身市值!缺錢的欣旺達底氣何在?》國際金融報

《董事長蹊蹺辭職 欣旺達資本運作障礙掃清》21世紀經濟報道

《王威:欣旺達三個方向的突圍之路》上海證券報

本文作者:周曉雯,編輯:陳晨,來源:鋰貓實驗室,原文標題:《循規蹈矩二十年 欣旺達“瘋狂”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