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索尼VISION-S上路測試,來造車的科技巨頭又多了一員?

一輛智慧電動汽車有四大核心——CASE。

C:Connected,代表聯網;A:Autonomous,代表自動駕駛;S:Sevices & Shared,代表服務與共享;E:Electric,代表電動。CASE,構成了智慧電動汽車的主要DNA。

而索尼認為,他們已經在其中三個領域具備技術沉澱:C、A、E。

大約十年前,在索尼最困難的幾年裡,透過拋售不掙錢的業務回血,重組公司內部資源打造最具競爭力的產品,成為公司的主旋律。

索尼賣掉了電池業務、面板業務、電腦業務,卻留下了很多人看來更應被賣掉的手機業務。不僅是因為索尼在手機市場份額上不盡如人意,連年虧損,其特立獨行的產品理念直到今天仍然受到很多人的非議。

索尼VISION-S上路測試,來造車的科技巨頭又多了一員?

但是,索尼清楚地知道,手機本身並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個世界的萬物互聯必須要透過“一些裝置”,而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裡,這個裝置,叫作“手機”。如果索尼放棄了手機,就意味著索尼沒有辦法參與到萬物互聯的“下一個重點轉變”。

面向未來十年,這個轉變,叫作“汽車”。

換句話說,索尼在每一個時代,都需要一個能夠充分發揮其技術實力的舞臺。

這,就是索尼釋出VISION-S——一臺智慧電動汽車的原因。

索尼VISION-S上路測試,來造車的科技巨頭又多了一員?

從2020年初的CES展首次亮相起,很多人都認為索尼釋出這臺VISION-S,目的是要展示關於自動駕駛、智慧座艙的解決方案,以擴大在智慧電動車供應商領域的份額。但沒想到,時隔一年,索尼不僅完成了原型車的開發,還在歐洲開始了公開道路測試。

所以,這次索尼真的會造車嗎?

VISION-S究竟算不算索尼造的?

當一臺VISION-S從位於奧地利格拉茨的麥格納工廠中駛出,所有人都知道索尼在汽車製造上的合作伙伴,是這家全球頂級的汽車代工商。

此時,很多人就會認為,索尼只是在一輛麥格納的車上用上了自家的一些科技,然後貼了個牌。

索尼VISION-S上路測試,來造車的科技巨頭又多了一員?

還有很多人會將索尼造車這件事情,與華為、蘋果、小米等進行類比。

華為堅稱自己不造車,但是會將自己在資訊通訊技術領域的能力賦予整車製造商,所以不會有“華為牌”或其它華為持有品牌的汽車出現,但是會有華為與整車製造商從開發伊始深度合作的產品。

而蘋果和小米,同樣也是以科技巨頭的身份進入汽車領域。他們各自有自己的技術沉澱,有自有的品牌,更關鍵的是他們會去獨立定義他們想要的產品,然後找一個汽車製造商合作伙伴,幫他們把車量產。

《童濟仁汽車評論》認為,索尼與後者更加接近。

索尼VISION-S上路測試,來造車的科技巨頭又多了一員?

麥格納有完備的汽車機械製造體系和電驅動系統、自動駕駛相關硬體的能力,也為寶馬、戴姆勒、捷豹路虎、豐田等多個品牌提供涵蓋純電動、混合動力和燃油動力的整車代工製造服務,賓士G級、寶馬Z4、捷豹I-PACE、豐田Supra都出自麥格納之手。

但是,不會有任何一個人認為這些車屬於麥格納。除了品牌歸屬的所有權外,更重要一點就是產品的定義權並不在麥格納手裡。

索尼VISION-S上路測試,來造車的科技巨頭又多了一員?

事實上,在手機行業,OEM、ODM已經相當成熟,很多手機的製造商甚至製造商,都並非是品牌本身。但在汽車行業,由於長期以來機械製造環節是核心鏈條,所以人們根深蒂固的觀念是,誰來造車,車就屬於誰。

但在新造車賽道上,汽車產業核心能力與核心資源都在發生轉移。誰能掌握產品定義權,誰就能掌握產品的歸屬權。

索尼VISION-S上路測試,來造車的科技巨頭又多了一員?

所以,索尼在VISION-S背後想要做的是一家服務於未來出行願景的初創公司,結合索尼在影像和感測、娛樂、通訊、AI/雲等領域的技術和專長,透過驗證測試的方式來進行探索,從而創造出全新的移動出行體驗。

換言之,汽車在索尼的眼中,是一個新的出行服務產品。在索尼為VISION-S組建的團隊中,包括索尼負責人工智慧機器人業務的高階副總裁、相機部門的產品設計師、手機部門的使用者體驗設計師、品牌和傳播設計師、創意總監等。VISION-S的產品規劃與戰略、感測器、自動駕駛、人機互動、音影片娛樂等都是由索尼負責。

索尼VISION-S上路測試,來造車的科技巨頭又多了一員?

他們並沒有汽車設計的經驗,但是如果將設計汽車考慮成為建立汽車與人和社會的聯絡,那麼對這個團隊而言,沒有傳統汽車設計經驗的束縛,反而是一件好事。

只是,他們仍然需要一個在汽車設計製造領域的合作伙伴,幫他們完成所有與車規級相關的流程。而這個合作伙伴,就是麥格納。

索尼VISION-S上路測試,來造車的科技巨頭又多了一員?

此時,你覺得VISION-S算是索尼的車嗎?汽車的軟硬分離已是大勢所趨,所以判斷一輛車的歸屬正在變得越來越困難。但如果從品牌所有權、產品定義權、智慧化核心零部件的開發權等角度來看,VISION-S仍然算是索尼的車。

只不過,如果要論VISION-S算不算索尼造的車,就得看對“造”這個字怎麼理解了。

手機沒做到的,索尼能在汽車上做到嗎?

索尼前任總裁兼CEO平井一在任時,曾經提出“One Sony”戰略計劃,簡單說來就是打破索尼各部門之間的壁壘,將索尼各部門的頂尖技術整合起來,做出索尼最頂級的系列產品。

索尼VISION-S上路測試,來造車的科技巨頭又多了一員?

索尼目前有六大主營業務:遊戲和網路服務、音樂、影視、電子產品與解決方案、影像及感測解決方案、金融。在近十年來,索尼曾寄希望於在一臺智慧手機上,完成以上業務的高水平整合。但是動盪期的索尼,在消費需求理解、銷售與服務渠道開拓、品牌營銷與傳播、本土化適應等方面,並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那個曾經也是手機領域巨頭的索尼,在如今的市場中逐漸淪為小眾。

但是,索尼一直沒有放棄“One Sony”的戰略,除了手機仍然在堅持外,如今他們又看到了在移動出行領域的潛力。

索尼VISION-S上路測試,來造車的科技巨頭又多了一員?

提到索尼,很多人會想到黑科技。而在VISION-S上,索尼要做的,是讓這些黑科技,圍繞娛樂性、安全性、適應性三個概念,以最合理的方式呈現出來。

首先就是由全車多達33個感測器組成的自動駕駛感知系統。在智慧手機拍攝感測器領域,索尼佔有半壁江山,如今索尼希望在汽車影象感測器領域複製這一成就。

這33個感測器中,包括CMOS影象感測器、固態鐳射雷達、超聲波感測器、毫米波雷達。相應地,還會有多感測器資訊融合、適配車輛造型與效能的最佳化等。所以,除了打造VISION-S這臺車,這也是索尼進軍自動駕駛領域的一個綜合性解決方案展示。根據報道,豐田、寶馬、賓士、奧迪等汽車製造商,已經開始採用索尼的影象感測器進行下一代汽車的開發與測試。

索尼VISION-S上路測試,來造車的科技巨頭又多了一員?

在娛樂性方面,車內的多塊螢幕將會成為索尼音樂、影視、遊戲及網路服務資源的載體。而在音訊領域多年的技術積累,讓全車33個揚聲器配合360臨場環繞技術,給座艙帶來高沉浸感體驗。

索尼VISION-S上路測試,來造車的科技巨頭又多了一員?

最後,VISION-S是一臺具備5G技術、雲服務、系統OTA等能力的智慧網聯車。索尼多年來在智慧手機研發中積累的通訊系統軟硬體設計能力,可以移植到智慧汽車的開發中。

索尼VISION-S上路測試,來造車的科技巨頭又多了一員?

所以,VISION-S本質上是“One Sony戰略”下的一個必然產物,是索尼看到移動出行潛力後能將自身技術融合的最佳落地終端。尤其當索尼手機業務智慧做到自給自足,無法支撐“One Sony”的大夢想時,汽車作為體量與營收規模更大的賽道,索尼的加入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

寫在最後

索尼到底是一傢什麼公司?

按照索尼自己的說法,是“建立在堅實技術基礎上的創意娛樂公司”,企業宗旨是“用創意和科技的力量感動世界”。所以,索尼一方面深耕基礎技術領域,另一方面也在不斷維持業務多元化,透過不斷推動終端產品的方式保持經營的長期視野。

要做到這一點,索尼的所有業務都必須“更貼近人”,而一個合適的硬體,就是建立這種聯絡的樞紐。所以,即便手機業務此前連年虧損,變成市場中的others,索尼也堅持不放棄,因為索尼不能失去這個與人的聯絡。

索尼VISION-S上路測試,來造車的科技巨頭又多了一員?

而到了今天,索尼又找了另一個落腳點,就是汽車。在汽車上,在滿足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索尼要打造一個獨特的娛樂空間。索尼所有的現有技術與資源,都可以成為這一新生態的支援。此時,無論VISION-S如今的測試,是為了量產,還是隻為了技術驗證,其實並不重要。索尼想要做的,是一個生態的統領者。

如果VISION-S真會量產,那麼索尼要頭疼的,並非是技術問題,而是銷售渠道、使用者運營、售後服務、品牌傳播等一系列市場問題。參考索尼在消費電子領域的這些方面表現,至少在中國,索尼可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