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科創板上市如何規避智慧財產權風險?這5大問題值得注意!

科創板開市近2年,超80%企業在上市過程中收到有關智慧財產權的問詢,其中2020年科創板終止上市的41家企業中,近半數直接倒在智慧財產權問題上。

科創板定位“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等企業。為了篩選出貨真價實的科創企業,上交所對發行人的研發投入、技術團隊、自主智慧財產權稽核特別嚴格,企業需經得住一系列“靈魂拷問”。

科創板上市如何規避智慧財產權風險?這5大問題值得注意!

接下來要說的這5種智慧財產權問題,是上交所問詢的高頻區,容易造成企業衝刺科創板失利。

第一種,企業高度依賴的核心技術,不是自主研發的。

如果發行人現有核心業務的關聯專利,主要都是來自購買、第三方許可或共有專利,研發實力容易受到懷疑,比如去年11月遭到上交所終止稽核的長沙興嘉生物,雖然擁有53項發明專利,但有38項專利是透過受讓獲得。這種情況需要在問詢回覆中,重點闡述公司自主研發實力及核心業務獨立性。

而如果企業是面向未來業務,提前佈局購買專利、獲得第三方技術許可,則是IPO發行人的加分項。像是自身擁有核心技術的長遠鋰科,主營業務都在國內,出於拓展海外業務的想法,提前與德國巴斯夫簽署專利許可協議,體現了企業對長遠發展的規劃,順利透過稽核。

第二種,研發人員的發明創造,可能歸屬其前東家。

企業需說明專利的取得方式和形成過程,保證來源合法合規,沒有侵犯他人權利。這種技術成果歸屬不清晰的情況,通常由技術人員離職另起爐灶,或跳槽競品公司所導致。

第三種,核心專利對應產品,並非企業主營業務。

這裡關鍵是要披露專利技術在產品中的應用、與主營業務的相關性,嚴防“專利湊數”。匯川物聯在稽核期就因專利問題被連問5輪,多次回覆中始終沒有交代清楚其專利與主營業務的內在聯絡,最終IPO被否。

第四種,涉及智慧財產權糾紛,屬於重大不利變化,尤其是鉅額賠償。

企業上市需要充分披露資訊,也相當於把自己暴露在競爭對手面前。據觀察,超過70%的企業會選擇在對手IPO稽核前的關鍵節點,發起專利訴訟阻擊上市。不管對方是有理還是惡意,企業一旦捲入智慧財產權糾紛,不僅科創能力會受到懷疑,兩三年的訴訟時間也足以拖垮上市計劃,即便達成和解,被抓住軟肋的企業可能面臨高額費用,這些重大不利變化將嚴重影響企業上市融資。

2019年安翰科技衝刺科創板時,被競爭對手重慶金山起訴8件專利侵權,索賠5000萬。雖然法院最終判決安翰科技勝訴,但在結果出來前,安翰科技早已主動撤回上市申請。

還有做鐳射雷達的禾賽科技,也是上市期間遭遇專利侵權訴訟,耗時1年半後和解,但代價是禾賽科技在年營收不足4000萬美元的情況下,需支付2。2億美元的高額專利許可費,最終禾賽科技終止上市。

第五種,智慧財產權規劃及保護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完善。

江西金達萊、博拉網路等不少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稽核階段,都有收到關於“智慧財產權管理內控制度是否建立健全並有效執行”的問詢。像是核心專利即將到期,專利申請及授權明顯斷檔,忘記繳納專利年費,大批次集中申請,發明授權率過低等這類原因,都會導致上交所對企業持續創新、持續經營的能力存疑。

另外,像上海合晶矽材料公司雖然有在境內申請專利,但業務主要在海外,卻沒有佈局涉外專利保護技術成果,存在潛在的侵權風險和經營危機,最終也無緣科創板。

科創板上市如何規避智慧財產權風險?這5大問題值得注意!

企業研發實力與完善的智慧財產權管理體系,同樣重要。

發行人可以聘請專業的智慧財產權代理機構,持續進行高質量的專利申請,針對核心業務進行全方位智慧財產權佈局。很多問題在上市前主動解決掉,會比在上市過程中被迫處理,成本更低。

其次,及時排查人員流動帶來的智慧財產權風險,一方面對高管、核心技術人員進行背景調查,規避競品職務發明的可能,保證核心技術來源合法;另一方面,完善保密、競業、智慧財產權權屬約定等相關條款,關注離職員工有無洩露商業秘密。

還有,監測競爭對手技術情報,做好專利侵權預警分析;開啟上市計劃前,同步準備核心專利的穩定性分析以及無效應對方案。

科創板對擬上市企業的智慧財產權把關嚴,但也相應放寬對企業盈利的限制,不像創業板要求每年要達到一定的盈利標準,像上海矽產業集團因研發費用高、回報週期長,平時不受資本待見、研發受阻的企業,在科創板可以迅速募集到資金,加快研發突破,迅速實現規模化量產。

科創板上市如何規避智慧財產權風險?這5大問題值得注意!

沒有上市計劃的企業,穩紮穩打地投入研發,做好專利佈局,保護好自己的技術成果,才有機會獲得融資貸款,趕超同行。

本期內容合作專家

米莉亞

維正智慧財產權研究院研究員

維正專利事業部資深技術顧問

點選觀看影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