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什麼是“單核工作法”?

五分鐘瞭解單核工作法

問自己此時最應該做什麼,找出比較重要的事,然後在快捷清單上寫下最多五項待辦任務。

把快捷鬧鐘設定到下一個整點或半點,選擇清單中最重要的一項開始工作。當鬧鐘響起時稍作休息,之後進入下一個迴圈。這就是單核工作法。

“快捷清單”“單核時間段”“全景鬧鐘”“全景時間段”“顛倒優先順序”是單核工作法中我們需要抓住的關鍵工具和方法。

接下來從單核工作法的基本原理入手,來一步步探索單核工作法的力量。

什麼是“單核工作法”?

一、單核工作法的五大原理

在開始單核工作法前,瞭解它的基本原理是有必要的。知道單核工作法從何而來,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使用它。

原理一:已經開始的任務會被保留在我們的腦海裡,佔據我們的所思所想,直到被完成

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觀察周圍人或物的習慣嗎?

心理學研究員布魯瑪·蔡加尼克就很喜歡在閒暇時間對周圍的環境進行觀察和反思,也正是由於這個習慣,她才能在一家餐廳裡發現一個改變人們效率的原理。

一天,她和朋友在一家餐廳吃飯,偶然間她發現,當客人吃完飯打算結賬離開時,餐廳的服務員都能清楚地記得客人之前點了哪些菜,這讓她感到很神奇。即使客人在餐廳待了很久,加了多次菜,餐廳的服務員也能記起所有細節。

但是當她在結賬半小時以後,再次去請服務員回憶賬單上的內容時,服務員卻一臉茫然,再也回憶不出任何細節。

服務員的回答是:“我想不起你點了什麼,因為你已經結賬了。”在結賬之前,客人點的餐會一直保留在服務員的腦子裡;一旦結了賬,客人點了什麼就不需要再被服務員記住了。

什麼是“單核工作法”?

為了透過科學實驗來進一步證實她的理論,在1927年,蔡加尼克請志願者來幫助她進行了一系列有關記憶的實驗。

她給參加實驗的每個志願者佈置了20個左右難易程度不同的任務,比如,寫一首自己喜歡的詩詞、做手工活兒、完成拼板、演算數學題等。

完成這些任務所需的時間是大致相等的,但她沒有告訴志願者,其中一些人在完成某些任務的中途會被打斷,他們也不知道這些打斷是實驗故意的。

在實驗過程中,其中一半任務順利地完成了,而另一半任務在進行的中途被打斷,志願者被要求停下來去做其他的事情。

實驗結束的時候,蔡加尼克要求每一位志願者回憶自己在實驗中所做過的事情。

結果十分有趣,在被回憶起來的任務中,有68%是被中止而未完成的任務,而已完成的任務只佔32%,人們記住的未完成的任務數量是已完成任務數量的兩倍多。

蔡加尼克在餐廳的發現在科學上也得到了證實,這種對未完成工作的記憶優於對已完成工作的記憶的現象,被稱為“蔡加尼克效應”。

出現這種結果是因為,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心裡會產生一個張力系統,這個系統往往使我們處於緊張的心理狀態,事情將一直存在於我們的腦海裡。

當工作任務被中斷的時候,緊張狀態並不會馬上結束,仍然會維持一段時間,未完成的工作任務仍然會壓在我們心頭。

而一旦這個任務完成了,這種緊張的狀態就會得到放鬆,大腦也會主動遮蔽這些任務,使關於這些任務的記憶力大大減退。

什麼是“單核工作法”?

原理二:多工切換不僅會拖慢速度,而且會造成大腦能量的消耗、精力的枯竭

“行動切換”是造成時間白白流逝的罪魁禍首之一,而且會產生一定的時間成本。

比如,我們正在構思一份報告,好不容易有了想法開始動筆了,這時領導安排我們去接待一名來賓,時間就在我們更換任務時溜走了。

行動切換時,大腦需要經歷兩個過程:一個是目標的轉化,從一件工作轉移到另一件工作;另一個是要為新任務建立場景。

通常我們將行動切換花費的時間分為前置時間和後置時間。

例如,在我們去接待來賓前需要花時間儲存報告,離開辦公室需要時間,進入一個新的工作場景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就是前置時間。後置時間是我們回到剛才的情景所需要的時間,實際上我們不可能馬上回到之前正在寫報告時的狀態,剛才接待來賓的工作可能還殘留在腦海中。

我們還需要解鎖電腦,把報告前面的內容再瀏覽一遍,並再次釐清思路。

不停地切換工作任務還會造成犯錯誤機率的增加。

當我們反覆清除前一段工作記憶,不斷試圖進入新的工作場景,就無法建立好的工作根基,任務越複雜,在切換中產生的錯誤就越多。

什麼是“單核工作法”?

原理三:區分優先順序非常重要,在每個時段要選出當前最重要的事來做

我們的工作任務並不總是一成不變的,最重要的任務可能會存在變數,有時候實際花費的時間和預計的情況會不一致,有時候會有新的更重要的任務出現。

在單核工作法看來,我們應該對工作任務加以限制,只讓幾項重要的工作成為當前的待辦任務,這樣大腦會輕鬆一些,我們的精力才能更集中。

正是基於此,單核工作法才能以單核時段、全景鬧鐘以及快捷清單為工具,為我們提供簡易有效的方法,節約我們的精力,讓我們更高效地工作。

什麼是“單核工作法”?

原理四: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勤於鍛鍊身體,吃健康的食物——我們必須透過這些事情來保持自己的精力,這樣才能在日常工作中保持高效

我們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長時間保持高效工作十分困難,而且長時間一成不變地工作也不利於思維的開闊,相反,在休息時間我們更容易發散思想,產生新的見解。

因此,每工作一段時間就需要休息一會兒。

休息時間也提供了機會,讓我們對當前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效率進行評判,更好地從優先順序進行取捨。

健康的身體是獲得良好精力的保障。

透過鍛鍊,我們可以獲得更好的體能,創造性思維也可以在鍛鍊時得到增強。

我們都知道,餓著肚子時效率不會太高,但攝入過多的能量會導致大腦缺氧,只有保持營養豐富、多樣化的飲食,才能讓我們提高近期的效率,保持長期的生產力。

什麼是“單核工作法”?

原理五:適應環境很重要。要結合實際情況、個人的經驗,一點一點實踐,沒有固定不變的標準

在職場中,我們會發現自己身處的環境錯綜複雜,改變一直都在發生。

我們要適應這種變化,讓自己融入新環境,不斷學習新知識,提高自己的各種能力與工作效率。

什麼是“單核工作法”?

二、你適合單核工作法嗎?

單核工作法實際上是由單核和全景兩部分組成的。

在使用單核工作法時,我們需要一整天不停地在單核模式和全景模式中切換,當然,兩者之中會有適當的休息時間。

在單核模式下,意味著我們只需聚焦一項任務,一心一意執行這一件任務,把其他的任務全部推走。

因此,實行單核工作法時最好避免有太多的緊急事件、臨時任務來擾亂。

如果我們的工作比較“雜”,也就是需要同時處理多項任務,不斷有新任務可能會“插隊”進來,那麼在這段時間,最好放棄單核工作法。

全景模式則是在告訴我們,要從整體出發,從全域性出發,選擇當前最重要的事。

在這裡,單核工作法同樣也運用了要事優先法則,以最重要的任務為核心,從全域性中找到當前最應當關注的焦點。

什麼是“單核工作法”?

此外,即使是全景模式,我們所要納入單核工作法完成的任務數量也不能太多,原則是不要超過5項。

如果當前手中有10項待辦任務,那麼我們需要先把其中5項不那麼重要的放置到一旁,再把另外 5 項寫進清單。

即使手裡只有6項任務,也不要抱著“只是多了一件”的心理,選擇5項就足夠了。

單核工作法的確更適合那些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者。

有些工作需要我們專心致志、注意力長時間高度集中才能完成。

相較於番茄時鐘固定的“25分鐘”,單核工作法的全景時鐘要更靈活一些。

比如,手裡的任務要40分鐘完成,如果使用番茄時鐘,那麼會將任務在中途打斷,而面對這項單核任務,全景時鐘則可以根據情況被我們設定為40分鐘或45分鐘,從而保持我們完成任務的節奏和狀態。

又比如,我們在38分鐘後有個會議,使用單核工作法的話,我們就能夠輕鬆地將此段時間納入我們的專注時間。

什麼是“單核工作法”?

單核工作法也很適合那些需要找尋靈感而不是等待靈感的工作者。

在工作中如果我們僅僅是等待靈感的出現,那麼會浪費掉很多時間。

進入全景模式,我們可以一邊處理工作,一邊用最高的注意力去探尋新的靈感,並且可以成功抓住靈感到來的一瞬間。

但是,有部分職場人士由於工作性質與工作內容的原因,無權調整自己工作任務的優先順序,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很遺憾,單核工作法和這部分工作者無緣。

因為一般來說,這部分人無法使自己進入全景模式。

單核工作法的強大之處在於,它讓我們在找到任務的優先順序和達到專注狀態之間轉換。這種方法很簡單,馬上就能上手。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是否使用單核工作法,也可以將單核工作法和番茄工作法相結合,在不同的時間,面對不同的工作時,採用更適合的方法,而不是隻拘泥於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