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科達利•材料專欄】​350萬噸LFP材料,是否過剩?

【科達利•材料專欄】​350萬噸LFP材料,是否過剩?

年會倒計時

39

天,已報名超

400

LFP材料擴產持續火熱。

高工鋰電梳理統計,10月以來,華友鈷業、雲天化、芭田股份、川金諾等宣佈投建磷酸鐵鋰相關專案,合計規劃磷酸鐵產能170萬噸,磷酸鐵鋰產能82萬噸。

【科達利•材料專欄】​350萬噸LFP材料,是否過剩?

加上此前投建專案,今年以來已披露合計規劃磷酸鐵年產能超470萬噸,磷酸鐵鋰產能超350萬噸。

按1GWh需要2300噸~2500噸LFP材料估算,350萬噸LFP材料將對應約1500GWh鋰電池產能。

GGII資料顯示,2020年國內磷酸鐵鋰出貨量為12。4萬噸,2021年上半年出貨量已超過2020年全年,為17。8萬噸(含電池廠自產資料),行業產能供不應求。

GGII判斷,2025年中國電動汽車滲透率將達到35%,預計鋰電材料現有及規劃產能需達到2020年的8倍以上。而

LFP從12萬噸跨越至350萬噸,增長幅度已達30倍。

可以看到,與動力電池產業鏈的其他材料相比,LFP的投資增速最快,已經出現明顯的失衡。

這是否會面臨產能過剩?業內判斷,2022年LFP材料市場仍將處於供需緊平衡狀態,至於產能過剩何時出現,需視供給端產能釋放節奏而定。

業內的擔憂是,一旦後期下游LFP電池市場需求不及預期或需求放緩,或將加劇產能過剩,行業將陷於低質價格戰競爭。

關於與興發集團合建LFP專案,華友鈷業在公告中表示,近期市場上釋出的磷酸鐵鋰投資計劃較多,可能導致未來磷酸鐵鋰市場供需關係發生變化,產品價格存在下滑風險,進而影響投資規劃及預期收益。

不少企業意識到其中風險,選擇先行建設部分產能,後續則依據主要客戶的需求變動情況、市場需求預期變動情況、資金使用安排情況適時啟動。若後期行業景氣度下降,二期、三期的產能可能將不會如期釋放。

事實上,如今這數百萬噸的產能也並非完全真正落地,不少企業尚處於意向或框架協議階段,並未啟動建設。

LFP材料的核心競爭最終將回歸成本與產能規模,而產能能否有效釋放的關鍵在於結合資源、技術和市場需求等。

鋰資源這一結構性短缺將成為LFP材料產能釋放的瓶頸。理論上1噸磷酸鐵可生產1。05噸LFP材料,兩者比例幾乎對等。但從目前產能規劃比例看,磷酸鐵產能已超出LFP材料產能約30%,鋰端的缺口尚需填補。

湖南裕能、德方奈米等具有磷酸鐵鋰產業化及技術、市場方面的優勢;而磷化工和鈦白粉等跨界企業雖具有磷酸鐵產業化及技術、成本方面的優勢,但未來可能面臨市場拓展的問題,需花費一定時間透過電池廠的認證等,或延緩產能釋放週期。

需注意的是,這一輪擴張的LFP材料部分開始“出海”,龍蟠科技已在印尼規劃10萬噸正極材料。隨著越來越多國際主機廠匯入LFP電池,或將一定程度上減緩未來LFP材料產能過剩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