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杜蕾斯終於一本正經的做廣告了!

作者 l 兵法先生

在聯合國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期間,關於家庭暴力的內容登上了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而今年杜蕾斯與探探聯合,在這個國際性的主題活動中,選擇為女性發聲,再次吸引了大眾的注意力,讓更多人去關注反家庭暴力的這一社會現象。

01

反對家庭暴力

杜蕾斯一直在行動

一直以來,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致力於反對針對女性群體的家庭暴力,想要讓關愛女性群體成為社會共識。

此次,杜蕾斯依然像往年一樣,持續推出了反家庭暴力的品牌海報,引發了大眾關注與思考。

杜蕾斯終於一本正經的做廣告了!

杜蕾斯終於一本正經的做廣告了!

杜蕾斯終於一本正經的做廣告了!

杜蕾斯終於一本正經的做廣告了!

沒有赤裸裸的血腥場面,卻讓我們在海報中看見了暴力、枷鎖、羞恥感與對自由的渴望, 與大眾意識形態中的家庭暴力不同的是,此次杜蕾斯將家庭暴力由武力的暴力,延伸到了語言、精神層面。

與一般家庭矛盾衝突不同的是,語言家庭暴力則更為隱蔽,而且在更多人看來,家庭暴力就是家事,本著“家醜不可外揚”的傳統觀念,給家庭暴力提供了“生長”的溫床。在兵法先生看來,家暴不應該被歸納為“家務事”,反對家庭暴力是社會、每個家庭的共同責任。

在海報中,杜蕾斯明確指出,家庭關係中的附屬關係是不存在的,鼓勵人們在面對不平等、肆意控制、操控等現象時,要勇敢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保護自己。

幾句簡單的文案,讓人們對家庭暴力有了更為廣泛的認知,能夠對個人權利、社會性別、親密關係等有自己的理解,這或許就是杜蕾斯營銷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與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現在國際反家庭暴力則重新定義了家庭暴力的含義。此次在杜蕾斯的公益海報中,品牌則站在了更高的社會視角去關注社會現象,如在海報中男性受害者的出現,則讓家庭暴力的受害群體由女性開始向去性別化轉移,換而言之遭受家庭暴力的不再侷限於女性,而是進入了去性別化的現象。

02

抓住社會現象

展現更潮流的品牌形象

家暴是一個沉重而讓很多東方人難以啟齒的社會現象,杜蕾斯抓住這一問題存在的背景,以更為具象化的方式將家暴場景進行還原。

如在2020年杜蕾斯就推出了一組以鎖孔為靈感的創意海報,透過小小的鎖孔去看家暴發生的場景,旨在提醒人們家暴行為基本上都發生在相對密閉的空間,讓更多人警示。

杜蕾斯終於一本正經的做廣告了!

杜蕾斯終於一本正經的做廣告了!

杜蕾斯終於一本正經的做廣告了!

杜蕾斯終於一本正經的做廣告了!

同樣是警示,而在2019年,杜蕾斯則採用了大字報+疑問的形式,給那些想要解決家暴問題的受害者指明瞭處理家暴的方式,讓那些處於家暴中的人們不至於感到無助。

杜蕾斯終於一本正經的做廣告了!

杜蕾斯終於一本正經的做廣告了!

杜蕾斯終於一本正經的做廣告了!

杜蕾斯終於一本正經的做廣告了!

杜蕾斯終於一本正經的做廣告了!

杜蕾斯終於一本正經的做廣告了!

其實,杜蕾斯一直關注著家暴這一社會現象,將家庭暴力以更為形象的方式展現了出來,無論是今年的“別在讓家成為暴力的庇護所”,還是2020年還原家暴發生的場景,亦或者是2019年用一些家暴的物件去點醒被施暴者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家暴,持續不斷的關注家庭暴力這一社會現象,讓更多人在關注被家暴群裡之餘,能夠逐漸減少社會上存在的語言、行為暴力等現象,同時讓更多人開始向杜蕾斯一樣關注家暴這一社會議題,提升使用者對品牌的認同感。

03

另闢蹊徑

再現杜蕾斯教科書級營銷

很長時間裡,品牌借勢營銷,總喜歡以正能量的社會問題為營銷導向,去積極的引導受用,展現品牌積極正向的品牌形象,而很少像杜蕾斯一樣去觸碰敏銳的社會問題。

首先說,如家暴這樣的社會議題,在傳播上優勢是十分明顯的:

一、受眾廣泛,容易引發社會討論

近期,關於家暴的熱門話題,僅在微博上就有15個。而話題#家暴的9個真相#中,就產生了1。2億閱讀,3。2萬討論。

杜蕾斯終於一本正經的做廣告了!

可以說,基本上社會性議題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的,其受眾更為廣泛,有了一定的受眾基礎,話題就更容易引發社會關注,產生話題討論,為品牌帶來傳播。

二、議題尖銳,保證內容的獨特性

因社會問題本身具有敏銳性,品牌大多不願意觸碰與嘗試是因為容易翻車,如果操作不當會給品牌帶來毀滅性的輿論攻擊。

而杜蕾斯另闢蹊徑,將議題尖銳的家暴引入營銷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內容本身的獨特性,不容易出現內卷的局面。這樣一來,就保證了內容本身的新穎,為品牌傳播打下基礎。

三、常見社會問題,容易引發群體性的社會共鳴。

傳播有一個致勝法寶是,群體共鳴,有共鳴的內容才更容易開啟使用者情感開關,讓他們化被動接受廣告為主動傳播。

杜蕾斯以社會問題為切入點,具有真實性,能夠快速產生討論之餘,容易讓使用者滋生同情、感同身受等情緒,這時候產生二次傳播似乎就變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04

為什麼品牌很少觸碰社會性議題?

對於品牌來說,選擇極其尖銳的社會問題可能並不是明智的選擇,其劣勢也是十分明顯的,

像家暴這樣的社會問題,品牌在把控上稍有不慎就會給使用者留下過度營銷的印象,讓品牌正能量具有討論價值的營銷變了味兒,失去了營銷本身的意義。

加上,具體社會性質的營銷內容,與品牌本身的結合有難度,很容易產生營銷內容與品牌符號割裂的現象,這樣一來就讓品牌營銷本身失去了傳播與討論的意義。

杜蕾斯大膽且持續推出具體社會性質營銷內容,展現了品牌對營銷的操控與運營具有一定的實力,否則此次營銷可能就是另一種局面了。可以說,稍有不慎滿盤皆輸,觸碰敏感的社會話題,便成為很多品牌不願觸碰的禁區。

寫在最後:

與曾經玩擦邊、性暗示的杜蕾斯來說,另闢蹊徑以社會議題為切入點,喚醒更多人對家暴的認知,有著不一樣的社會意義與現實價值。而杜蕾斯持續的有價值的內容輸出,有利於建立起品牌正向價值觀,深化品牌在使用者心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