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選擇什麼樣的道路,就決定了怎樣的命運

今天和母親促膝長談了一個多小時,談話的內容主要圍繞這樣一個話題:

人應該怎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關於這個話題,我和母親產生了比較大的分歧。當然,到最後,母親被我說服,她認同我的觀點,也被我鼓舞。說她自己得好好規劃一下自己六十歲以後的生活。

對母親而言,打麻將是她即將步入六十歲人生的主要娛樂方式,除此之外,就是逛街、跳舞,然後給孩子們做做飯、照顧好家人。這就是她的全部日常了。

我給母親說,路遙有一句話對我的影響很深遠。

路遙說:每個人都有一個覺醒期,但覺醒的早晚決定個人的命運。

我問母親:

你覺醒了嗎?

母親搖搖頭,然後像個孩子一樣虔誠地告訴我:我覺得自己到現在都沒有覺醒,我感覺自己除了生了三個孩子外,沒幹什麼值得驕傲的事。

當然,母親一定是謙虛了,她一生的成就和貢獻遠遠不止生了我們仨個。

今天,和母親討論的問題,我認為,可能是很多孩子和父母很少會坐下來一起認真討論的話題,很多人從心底裡覺得這就不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然而,我很感謝母親,可以坐下來認真地聽我的闡述,而且積極地參與和我的互動。這就是她已經不同於很多父母的地方了,所以我覺得她至少在這一點上,就已經與眾不同了。

儘管我們並不富裕,但物質的貧富並不總是和思想的貧富畫等號。

選擇什麼樣的道路,就決定了怎樣的命運

三十歲以後,我才感到自己真正進入了生命的磁場。在此之前,自己一直遊離在自我認知的外圍,對自我的定位和判斷總是存在偏差。換句話說,對自我的認知很欠缺,自己其實並不瞭解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更不明白自己是一個適合做什麼事業的人。

這幾年,我忽然對人生的認識變得非常開闊。

然而,過去的很多年,自己如同迷失在茫茫大海中的一艘船,沒有航向,找不到避風的港。可能這樣的年齡,有這樣的狀態,有點像對命運開出的一個玩笑,被別人蔑視的同時,也不受自我的看重。

三十而立,立的到底是什麼?

很多人認為,事業有成,家庭圓滿,就是最好的“立”,有家有業就是成功的代表和象徵。

其實,這些僅僅只是表象。

別人眼中的事業有成和家庭圓滿,只是旁觀者對於自己的評價,而自己內心到底對於人生是什麼樣的定位和感知,才是最為重要的。

在我們的身邊,並不少見那些工作好家庭好的人,他們三十歲,年紀輕輕就有車有房,有帥氣有為的丈夫,有漂亮賢惠的妻子,他們在很多人眼裡是成功的代表。這些人,也在很多人看來是真正“立”住了的一群人。

其實,真正的三十而立,立的是內心的一份從容。

當貧富不再成為盪漾我們內心波瀾的主因,當別人的成功與失敗不再是自我否定和自我炫耀的藉口,當得到與失去不再成為左右我們對於人生是否值得的判斷標準,三十而立,立的便會是寵辱不驚的從容,立的是自我滿足和釋懷的坦誠,立的是對待萬物的一份善意和接納,立的更是對人生的智慧思考和妥善規劃,是自我的救贖與度己及人的善良。

選擇什麼樣的道路,就決定了怎樣的命運

曾經有一位嚴厲的恩師告訴我,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到死都沒活明白,他們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來到這個世界,很多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思考,因為思考人生太累了。

當時的我,年輕氣盛,我覺得他自恃清高,他的言論讓當時的我特別反感,我覺得這種人就是自我炫耀,自以為是,自認為自己很聰明,別人都比自己笨,其實真正虛偽的才是他自己。

然而,

時光是不會說謊的聖人,它用歲月告訴我們生活的真理。

當經歷得多了,接觸的人和遇到的事都越來越多的時候,對自我的反思也會隨之增加,對生活的思考和人生的考量自然也不會少。

於是,我有一天忽然意識到,自己竟然能夠理解曾經的那個人說的話,他的觀點,原來很有幾分道理。

當我們越來越不願意屈從於命運,或者在內心進行著與命運激烈的對抗,那麼對於人生的坎坷就會感受得更為深刻。

於是,我奉他為我的恩師。因為是他,讓我加深了對生命的思考,對生活的更深層次的理解與體驗。我開始懷疑,也許多年以後,我也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淪為他口中那些過了一輩子依然沒有活明白的人。

自然,我是極不願意成為這樣的人的。

所以,我儘量讓自己的大腦長期處於思考的狀態,每日都問自己一些關於人生的問題,包括生死,包括活著的目的和意義,包括生活的方式和得失的界限等。

幸運的是,我終於在人生的某個點,想明白了很多事。雖然我並沒有弄明白人生所有的問題,當然也不可能弄清楚所有的問題,只要多活一天,人生永遠就會在這多出來的一天中多出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但也同時伴隨著意想不到的驚喜。

很多人當下的職業,並不一定就適合自己。當初的一個不經意的選擇,造就了今日雞肋般生活現狀的人比比皆是。

沒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這個世界從來沒有從出生到死亡至始至終都被幸運女神眷顧的人,一定是在某個時刻,命運會遭受黑暗一擊,在防不勝防的瞬間承受致命的損傷。

這個世界,之所以有一個詞叫“芸芸眾生”,是因為大多數的人沒有逃過命運的枷鎖,沒有從命運的牢籠中衝破暗黑的桎梏,不是缺乏勇氣,就是缺乏毅力和耐心。

總之,失敗總是有無數種理由,成功則只有一個理由,那便是:勇於改變,堅持不懈!

選擇什麼樣的道路,就決定了怎樣的命運

路遙從小家貧,作為長子卻被父親過繼給了別人,貧窮和身世的變故不僅沒能打敗他,更使他的生命生出了一種堅不可摧的力量,那便是對於文學的摯愛。

在成長的路上,路遙也曾迷茫徘徊,曾經他身穿白袍頭頂白帽走在大雪之中,被路過的人好奇地詢問緣由,他不假思索地說“我給我自己

戴孝

”。

其實,路遙是在祭奠過去的自己,他在為自己尋求新生。

一個人擁有了改變自己的勇氣,那麼他對於未來的執著將變得無堅不摧。

就這樣,路遙意志堅定地選擇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也便有了後來不朽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等名著的誕生。

蕭紅從小在苦難中成長,母親早逝,父親早早給她定下了終身。為了逃婚,她遠離故土,為了生存,她又不得不委身於自己的逃婚物件。在被拋棄之後身懷六甲卻不忘創作,生逢絕境之時遇到了蕭軍,以為從此便可在愛情中安度餘生,然而終究逃不過被背叛的命運。蕭紅遠渡日本,尋求靈魂的安寧,卻又一次遭遇了男友和閨蜜的背叛。

在戰爭動亂的年代,蕭紅經歷生育的磨難,歷經愛情的挫折,用十年的時間在亂世中寫下了一百多萬字,給後世留下了《生死場》《呼蘭河傳》等著名小說。

唐僧去西天取經的路上,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每一難,都沒能讓他從心底裡害怕失去,包括失去自己的生命。然而,這九九八十一難中,卻唯獨在女兒國的經歷卻讓他畢生難忘。當女兒國國王向他表明心意,而他也躊躇不定之時,心中的佛挽救了他,唐僧最終選擇離開女兒國,踏上繼續西去的道路。

與其說,是佛挽救了他,不如說,是唐僧自己給自己選擇了另一種人生。留下來是一種人生,離開又是另一種人生。對於唐僧而言,離開,對自己而言,長遠來看,更遵從於自己內心最真實的嚮往。他不是普通的男人,他是普渡眾生的仙人,他有自己的使命和去處。女兒國,只能是情劫,即便是抱憾終身,相對於偉大的西天取經的宏遠理想,終究缺少了幾分境界和深意。

其實,西去,不僅是是唐僧的選擇,也是女兒國國王的選擇,相對於那個可能留下來的唐僧,女兒國國王更喜歡那個執意要離開的唐僧。

人生的選擇各不相同,選擇什麼樣的道路,就決定了怎樣的命運。

選擇什麼樣的道路,就決定了怎樣的命運

其實,人生的機遇並不少,只是我們缺乏的是改變的勇氣。很多人被現實所羈絆,被周圍人的評價和判斷所左右,忘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意志和想法。

但是,更加遺憾的是,有很多人,從內心深處其實是不想改變的,雖然表面上極力想改變,對別人的生活甚是羨慕,但是到自己需要做出選擇的時候,卻總是退卻或者讓步,發自內心改變的動力遠遠不足。

這也是為什麼,做普通大眾的永遠是絕大多數人,精英和行業領導者永遠是少數的真正原因。

而需要說明的是,那些看似光鮮亮麗的背後,大多是被金錢和權力所裝飾的,真正被知識和智慧所撐起來的,並不多。

所以,在人心深處,活出一份對於生命的真切感知,對人生的一份從容和淡定,才是算是真正活著吧。

陷於物慾橫流,只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浮躁;陷於攀比享樂,只會讓我們的人生變得虛偽而膚淺;陷於權力的爭鬥,只會讓我們變得面目猙獰、內心黑暗;陷於平庸的嘲諷和無為的得過且過,只會讓我們被生活所負累,並跌入自我懷疑的空虛。

既然來了,就好好生活,好好活著,努力去尋找生活的意義。人活著的意義,或許就是在有生之年,找到活著的意義吧!

若有幸找到了,這一生便沒算白活。

不要浪費生命,不要辜負這僅有的一生。死是很簡單的事,活著才是需要認真對待的課題。

當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和力量去執著於未來的生活,我們便有了探索的勇氣和慾望。關於人應該怎樣活著才不算是白來一場,內心便有了一個可以說服自己的答案。

既然活著,就不要白白活著。

選擇什麼樣的道路,就決定了怎樣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