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高效能人士都具備這三個特質

高效能人士都具備這三個特質

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寫道: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這句話也可以套用在人們對於自身價值感和社會認同感的追求上——取得成功的人們思維方式都是相似的,而失敗的人們卻各有不同的遭遇。

猶記得戴維·斯塔·喬丹說過,

沒有正確的生活,就沒有卓越的人生

。也就是說,那些在各自領域獨領風騷的精英們,都具備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總結出的三個這樣的特質:

以原則為中心,以品德為基礎,從內而外地實現了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

01

以原則為中心

高效能人士都具備這三個特質

看到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

兩艘演習戰艦在陰沉的天氣中航行了數日,當時天色已晚,濃重的霧氣使得能見度極低,船長此時正在艦橋上壓陣。入夜不久,瞭望員報告:右舷位置有燈光。船長命訊號兵通知對方:我們正迎面駛來,建議你轉向20度。

對方回答:建議你轉向20度。

船長說,告訴他我是上校,命令他轉向20 度。

對方回答:我是二等兵,你最好轉向20 度。

船長大怒,這是戰艦。對方傳來,這是燈塔。

看到這裡,可能你會會心一笑,是因船長身處迷霧看不清事實,這像極了在局中的我們執迷於各自的思維方式。可以想象,如果忽略客觀事實,打破燈塔似的原則,後果只會讓我們付出沉重代價。

我們也可以這麼理解,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以自己為圓心畫出的一個圓。而圓心的定位是尊重客觀事實,按基本的普世規則來確定的。

它具有著底層邏輯,可以說適用於每個人,如果我們能把它內化為習慣,一定就能作用於任何局面。

誠如作者說得這般: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曰符合自然法則,就越能正確而高效地生活。

02

以品德為基礎

高效能人士都具備這三個特質

越來越確信,浮躁是這個社會的代名詞。人們對於成功的渴望是如此的急不可待。看到他人的成功,不一定會自省自己哪裡欠缺,卻會琢磨一些歪門邪道。

為了追求“短、平、快”,可這個世界到處都是“落花漸欲迷人眼”。也因此社會上出現了許多不顧廉恥蹭熱度的“網紅”們,另外還有一些人們甘當韭菜被所謂的“大咖”收割。

而那些想要擁有一份事業的人,一定是腳踏實地認真遵循事情的發展規律。前期也許會苦一陣,熬一陣,可堅持過來後,產生的複利是不可預估的。

這讓我想到了我的寫作老師。她從來都是佛性帶課,以極大的熱忱和使命感,帶我們養成讀書和寫作的習慣。也許她變現的能力比別人弱些,但是她收穫的真誠和愉悅,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這和稻盛和夫先生的“利他”原則如出一轍,當一個人只想著自己的時候,他一定走不遠。可如果心中裝著他人,本著對他人好的思維方式,一群人上路,會收穫更多的人生意義。

所以說,一個人的成功不僅需要“打鐵自身硬”,還離不開優良的品德作為基石。或許投機取巧,長袖善舞的人能換得一些機遇,但是德不配位的後果,勢必會受到人們的唾棄。

03

由“內”而“外”突破

高效能人士都具備這三個特質

現在的家長們雞娃的現象很普遍,望子成龍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可是用力過猛的案例不在少數。“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們為了孩子忙得不亦樂乎,孩子們似乎不太領情,甚至適得其反。

究其原因,是因為家長不得要領,一切都是強塞給孩子,不能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依他們的經歷和經驗根本理解不了父母,認為是奪走了本該快樂的童年。而父母這邊更多時候,是在用自己的思維駕馭孩子,希望他們給自己爭臉。

在這種不對等的情況下,越是雞娃越會疏離親子關係。若是父母轉變思維方式,從心底尊重他,不帶任何附加條件愛他,指導孩子找尋自己的歸屬感和價值感,他才能自發熱愛這個世界和我們。

眾所周知,雞蛋從外打破是破壞,而從內打破是生命。一如我們想要改變自己,就要從內向外突破。突破自己的過程一定是痛苦且漫長,但也是最靠譜的。

這需要我們建立新的體系,持續更新的一個過程。不只是對於教育子女,我們其他的人際關係,個人能力的提升,都是在這一基礎上融會貫通。它是積極的“成長型思維”,指引我們走向更好的自己。

高效能人士都具備這三個特質

小結

心理學家說,人的安全感是自己給的。我們在成功的擁抱中就能充分觸到它。我們都是這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一員,但我們又不想活得平庸。

我想,史蒂芬·柯維提供的這三個基準,或許能給我們的人生注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