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崔塗《除夜有懷》,一年將盡,失意天涯,慆慆不歸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

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唐代:崔塗 《除夜有懷》

崔塗《除夜有懷》,一年將盡,失意天涯,慆慆不歸

人為了求取自己所得的,離家萬里,尤其孤身在外,重遭失意,每逢佳節倍傷心。孤身一人,恍恍不知去往哪裡,看到人家的歡度佳節的快樂,心中頓時又生出許多哀愁。當此之時,不能不思家,也不是不想要歸去,但是心中又有一種力量牴觸著不願意便歸去,有自怨,有懊悔,總之是難過,鬱塞於心不能通,煎熬著,不知如何是好。

崔塗《除夜有懷》,一年將盡,失意天涯,慆慆不歸

唐詩中寫羈旅之情的詩,佔著很大比重。世路艱難,命途多舛,每個人都有失意的時候。在困境之中,遭遇困頓,忍受酸辛,茫茫然看不到希望,但仍然不死心,冀望著某一天突然會有奇蹟發生在自己身上,從此扶搖直上,可以一洗過去堆積的煩惱與哀傷。

崔塗《除夜有懷》,一年將盡,失意天涯,慆慆不歸

崔塗這首《除夜有懷》,寫於除夕之夜,正逢佳節,而離家萬里,漂泊在外,唯有身邊的僮僕安慰著自己的寂寞。在這樣萬家歡慶的節日裡,詩人身邊沒有一點喜氣,充滿著淒涼悲傷,想著遠方的家人,品味著內心的孤獨與哀愁,真的很不是滋味。這樣的夜,恐怕又將無眠,明天便是新的一年,不知會增添多少白髮。

一年匆匆,到了除夕,自己在外地思念家人,而獨自傷心,遠方的家人也必然因為自己的不歸而傷心,正如白居易詩所云:“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崔塗《除夜有懷》,一年將盡,失意天涯,慆慆不歸

崔塗在一首《春夕旅懷》詩中雲:“故園書動經年絕,華髮春唯滿鏡生。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整年與家人不通訊息,白髮每年都在增多。難道是不能歸去嗎?只是自己不甘心歸去罷了。寧願在遠方忍受著孤獨,忍受著憂傷,也不願回到自己整日魂牽夢繞的家鄉。

對於一個人,如果還有著理性,就應該丟開一切,馬上歸去,然而詩人長年漂泊,每每淹留不歸,這樣做到底是為什麼呢?必然是因為他心中懷著夢想,奮鬥多年,還沒有實現。儘管長年失意,希望變得越發微茫,仍然堅持著。如果一旦歸去,恐怕就要放棄那些,那是多年的追逐,心中最重要的東西,一旦放棄,那個自己將什麼都不是了,如此,焉能心甘?

崔塗《除夜有懷》,一年將盡,失意天涯,慆慆不歸

每一個漂泊的人都是可憐的,然而能忍受艱難,聽從自己內心的追求,長年漂泊在外,仍堅持努力奮鬥,讓人佩服他們的意志。君不見,昔日的張季鷹,見到秋風,思念家鄉的菰菜、蓴羹、鱸魚膾,說:“人生最寶貴的是順從自己的意願,怎麼能夠為了追求功名利祿,而把自己羈留在千里之外?”於是便歸去。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張季鷹那般通達,熙熙攘攘之中,都是隨波逐流的眾生。人各有志,各自選擇自己的活法,不能苛責任何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