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張煜醫生為我們透露了點名醫的成長之路,看完以後你怎麼想?

看病都想找名醫,張煜醫生為我們透露了一點點名醫的成長之路

現在醫生過度醫療應該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並不僅僅侷限於腫瘤醫院,只不過張煜醫生利用他的專業知識,為我們揭露了腫瘤治療過程中的過度醫療。而且,對於腫瘤患者來說,過度醫療的後果大概能夠顯現的更為悲壯和慘烈。

張煜醫生在他的文章中說到了兩件事:

1。 我今天碰見一例很不幸的病歷,一位惡性腫瘤術後患者,在接受化療後出現嚴重副反應導致死亡。但看完病歷後我的心情也很沉重,因為所有的資料都顯示這是一位IA期的術後患者,毫無化療指證。只是醫生告訴患者應該化療,患者和家屬當然不懂,於是接受了,結果出現了嚴重副反應導致了死亡。

2。 一位中年男性,結腸癌合併兩處肝轉移根治術後的患者,進行了化療加西妥昔單抗,也就是愛必妥治療,這是一種靶向藥,已經降價了,現在是1204元/100mg,這患者每2周需要500mg/m2,大概9支,單次治療費用超過1萬,就按照1萬來算。患者說他很怕死,非常規律的每2周用一次,1年52周,光這個藥每年就花費26萬。他聽取了醫生的建議,術後持續治療超過2年,並準備繼續使用。

問題是:按照國內csco和國外nccn最權威的指南,結腸癌肝轉移切除乾淨後用標準化療就可以,不需要任何靶向,甚至已經有證據說明愛必妥在該類情況不光有副反應,有可能略縮短生存期。

這兩個案例,真是非常形象地給我們闡述了傾家蕩產,家破人亡的含義。

一年僅用於靶向藥就有26萬,再加上一些其他的藥品和檢查治療以及護理方面的支出,這個價錢可能會超出我們這些平民百姓的想象。至少是超出了我們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

但是我們在發現生病的時候,誰不是先本著把命救下來,把病治好的美好願望去尋找醫生呢,所以不計成本地去尋找名醫,就成了大多數患者及其家屬的選擇。

我們依靠名氣去找大夫,但是大夫的名氣又是從哪兒來的呢?張煜醫生在他的文章中給我們掀開了鐵幕中的一個小角。

為什麼醫生有這麼強的動力推動愛必妥在根治術後的使用?因為用藥有相當的收益,地位就高,藥廠很喜歡這類醫生,會把他們捧到天上,享受著高階待遇。當然,也一定會制定策略支援這類醫生髮展,讓這種醫生越有名,權力越大越好,簡直是一拍即合。

也就是說我們為了救命,付出高昂代價,煞費苦心去尋找的名醫,很可能就是這些藥廠商家們,為了不斷地從患者身上掠奪更多的利益而捧出來的代理人。

在現代社會,名氣僅僅依靠口口相傳可能性不大,更多的是依靠各種媒體的傳播。而這些媒體是不是可以用資本收買的?我不說,你知道。

可以想象,我們家裡有病人的時候,我們首先一定是考慮到找到好大夫,治病救人。然而我們可能拼命努力的方向,卻正是背道而馳的方向。

張煜醫生說。這種醫生哪怕光環再耀眼,只要也是過度治療患者,也並不是好醫生。好醫生的最基本條件: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永遠以臨床工作為重點,以患者利益為中心,關懷和照顧患者。

說的沒錯,我相信全中國的病患者都會認可這個判斷標準,但是這個判斷標準如何讓病患者去真正的掌握呢?他們沒有能力去判斷他是不是以臨床工作為重點。他們沒有能力判斷他們是不是以患者的利益為中心,關懷和照顧患者。真正能夠判斷這些的不正好是對醫院有監管職責和權力的公權力的嗎?

如果這些公權力不作為,如果這些公權力甚至縱容這種現象的滋生和發展,那麼作為病患者或者病患者的家屬,他們還有什麼選擇的餘地?他們可以選擇不去救治,但這違揹他們的感情和道德。而只要他們對治病救人抱有希望,那就只好抱持著即使上當受騙亦絕不後悔的決心。這種覺悟,是不是悲情色彩過於濃厚了些?

我們不願意被人騙,但很多時候除了被人騙也別無選擇。在張煜醫生揭露腫瘤黑幕之前,我們被騙卻無所察覺。在張煜醫生揭露了腫瘤黑幕之後,我們被騙,即便有所察覺也無可奈何。所以我們只能更多地去監督一些公權力,希望這些有權力監管醫生和醫院的人,能夠真正地為百姓著想,成為百姓生命和財產保障的一道屏障。

張煜醫生為我們透露了點名醫的成長之路,看完以後你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