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母親的PUA:你是老大理應照顧弟妹,承擔家庭負擔,否則就是不孝

傳統文化中的中國媽媽有三種:一種是孟子的媽媽,要搬家的;一種是岳飛的媽媽,要刺字的;還有一種是孟郊的媽媽,要縫衣服的。

這三種媽媽似乎表現各異,但有一個特質卻出奇地一致,那就是——控制。

孟子的媽媽搬家,是為了控制對孟子的教育權;岳飛的媽媽刺字,是為了控制孩子的價值觀;孟郊的媽媽似乎溫和一些,只是在縫衣服,但殺傷力反而更大。遊子要是真的遲遲不歸,良心上的煎熬恐怕更甚。

這裡並不是在責備這些媽媽,因為她們也飽嘗痛苦。只是在傳統的中國家庭親子關係中,控制是一向不缺乏的。

媽媽們含辛茹苦、自我犧牲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一種“情感綁架”的東西。這個東西里不排除有愛,只是愛裡面發展出了“情感綁架”和“情感勒索”,不夠純粹。

母親的PUA:你是老大理應照顧弟妹,承擔家庭負擔,否則就是不孝

我是一個心理醫生,去年我接到一個來訪者。大概二十五六歲,工作非常忙碌,收入也比較豐厚,但他一點兒也不喜歡那份工作,情緒非常糟糕。他是家裡的老大,他的父親在他大概六七歲時意外去世,家裡除了母親,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

他的母親要求他每個月都要給家裡一定的經濟支援,而這也已經成為他多年來養成的一個習慣,所以雖然這份工作讓他感到非常痛苦,但他也並沒有辭職。他覺得自己沒有辦法而且也沒有權力擺脫這樣的生活,他對此感到十分絕望。

他第一次到我的諮詢室進行諮詢時,我們有過一次討論,當時的討論內容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我問他:“如果現在你被告知你的生命就剩最後的三個月,你會怎麼做?”

他回答說:“如果只剩三個月的話,我就會辭職去做一些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接著問他:“那如果你的生命還有一年的時候,你會怎麼辦?”

他猶豫了一下說:“那就繼續工作,工作到還剩三個月的時候再辭職。”

他的答案讓我意外和吃驚。也就是說,在他的價值觀裡,在他的生命中,真正屬於他自己的時間只有三個月,這讓我很觸動。

他在我這裡的諮詢持續了兩年。在這兩年裡,我也見證著他走完了覺察情緒、接納情緒、釋放情緒的三個階段。

首先,在第一個階段(覺察情緒),他經常會提起小時候的故事,提起他的母親怎麼要求他。

在這個階段,我讓他嘗試體會他在說這些事情時的情緒和感受。這個階段的重點是在事情產生的情緒與感受之間建立聯絡。在這個階段,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哭,或者說在表達情緒。

慢慢地,在第二個階段(接納情緒),他意識到讓自己難受的不是已經發生的那些事情,而是自己對那些事情的看法和反應,也就是他對那些事情產生的情緒。

在這個階段,我嘗試使他真正放下那些以前的事情。此時他的情緒已經相對平穩了,諮詢時也就很少哭了。

然後他進入了第三個階段(釋放情緒)。他發現自己的生命有很大一部分並不屬於他自己,他一直想要自主,但他的母親不斷地向他灌輸這樣一套理論:你是家裡最大的孩子,理所應當照顧弟弟妹妹,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如果你不這麼做,那你就不是一個孝順的孩子,甚至還對不起已經去世的父親。

在這個階段,我嘗試讓他慢慢發現自己的情緒反應系統。在瞭解了這些觀念及其來源之後,他發生了驚人的變化。他辭職換了一個行業,做了旅遊行業相關的工作。因為他喜歡旅遊,每到一個風景很好的地方,他就會非常喜悅。

自此以後,他與親人的關係也改善了許多。為什麼?

首先,因為他在做這份工作的時候,自己的心情變好了,壓力也就減小了。其次,雖然他劃清了自己和家人的心理邊界,但並沒有不再擔負家庭責任。只不過他擔負的責任已經不是母親強加給他的,而是他自己心甘情願承擔的,他願意在一定程度上為家庭付出。而他的家人也接受他的改變和狀態。

母親的PUA:你是老大理應照顧弟妹,承擔家庭負擔,否則就是不孝

上面這個故事取自

《情緒,請開門》

一書。透過這個故事,我們能夠了解正確釋放長期情緒的3個階段:

第1階段,覺察情緒

情緒和生命是一體的,只要有生命,就會有不同的情緒。我們找不到情緒起點的蹤跡,也看不到結束的徵兆。但是,我們可以記錄它的發生過程,建立可控的情緒機制。及時識別情緒,才能幫助我們儘快地發現問題。

具體可以試試這3種方法:

用直覺判斷。根據內心的直覺,第一時間判斷自己或他人的情緒。

記錄自己的每日情緒。把自己每天的情緒和事後的感悟、理解,每天用文字記錄下來,具體呈現有點類似時間管理。

識別不同的情緒。開心、憤怒、悲傷等情緒易於識別,而像厭惡、恐懼、冷漠等情緒則難以識別,往往需要揭開其面紗才能判斷出來。

第2階段,接納情緒

很多時候,過去的創傷就像情緒的催化劑,如果我們一直放不下過去發生的事情,它就會一直持續放縱地為新問題添油加火。如果我們能把過去的事情留在過去,那麼這件事情帶來的影響也就不再奏效。這時我們的情緒也許就能更快地平復下來。

第3階段,釋放情緒

在經歷了前兩個階段後,情緒問題本身能夠得以解決,但產生這些情緒的“病灶”還沒找到。在這個階段,我們要反過來找到這件事呈現出來的觀念及其來源。找到之後,用自己可接受的行為和意識去對原有的情緒反應系統進行改善和超越。

可以嘗試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我為什麼覺得不舒服?

事情哪裡與我預期的不一致?

那樣的預期滿足了我怎樣的心理需求?

我的思考方式正確嗎?是非對即錯嗎?

這件事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嗎?

母親的PUA:你是老大理應照顧弟妹,承擔家庭負擔,否則就是不孝

有小夥伴可能會說:“我是一個很理智的人,對事不對人是我的人生態度,我不需要學習這個。”

事實上,沒有情緒,我們可能什麼也做不了。這就像在嚴重抑鬱時,人們可能連難受的感覺都沒有了,甚至好像什麼情緒都表達不出來了。在這種狀態下,有些人雖然在生理上或物理上還存在,但是由於沒有情緒的流動,他實際上已經處於與外界失聯的狀態。在工作中,他會缺少互相照應的默契,與上司和同事的關係變得緊張;在生活中,他又會冷落了親人,疏遠了朋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冰冷。所以,再理性的人也要學會正確地釋放情緒。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情緒,請開門》這本書。它的作者是畢業於北京大學心理學專業的資深心理諮詢師張維揚。在書中,作者用翔實的案例、專業的心理分析、實用有效的方法向讀者撥開了情緒的迷霧,幫助讀者聆聽自己情緒背後的資訊,開啟內在的智慧,做成熟、淡定、從容的自己。

母親的PUA:你是老大理應照顧弟妹,承擔家庭負擔,否則就是不孝

相比其它情緒管理類書籍來說,這本書給出的建議簡單而實用,邏輯清晰。系統地從認知情緒、瞭解情緒、看待情緒、應對情緒出發,整合了情緒ABC理論、分析心理學、情緒建構理論,非常適合迫切需要情緒管理方法論的、想提升情商的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