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修改稿)《道德經》: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解讀《道德經》7

(修改稿)《道德經》: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無我無私,天長地久

〈原文〉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①,

故能長生。

是以,

聖人後其身②而身先,

外其身③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邪?

故能成其“私”④。

〈註釋〉

①自生:為自己謀求生存。

②後其身:處在他人身後。比喻在私利面前退居他人身後。

③外其身:置身度外。比喻將私利置身度外。

④成其私:成就功業。

〈譯文〉

天地的壽命很長久。天地的壽命之所以能夠長久,是因為天地不去謀求自己的生存,所以天地的壽命能夠長久。

因此,有道的聖人,在私利面前退居他人身後,反而受到他人的推崇;將私利置身度外,反而受到他人的推舉。

這不正是有道的聖人不謀求私利嗎?所以能夠成就功業。

〈解讀〉

“觀”是老子探索研究天地萬物的科學而有效的方法。修心為道,就是要走進大自然,去觀天地萬物呈現出來的“德”,然後在行為上呈現出這個“德”,以此效法天地,正心明道。

老子觀察到,天地的壽命很長久,而且,天地的壽命長久,是因為天地從來都不為自己謀求生存,所以壽命長久。

天行健自強不息,地勢坤厚德載物。太陽,地球壽命都很長久,太陽,地球天命本性“無”,呈現出來的是“無我”的道心。無我則無私,無私則無為,無為則“不自生”。

太陽燃燒自己,照耀萬物;地球犧牲自己,承載和滋養萬物。沒有分別,沒有偏心,平等,公正,包容。不管遭受多大的曲解、侮辱、踐踏、汙損、破壞都沒有怠慢,沒有怨恨,沒有委屈。不求名利,不求回報,不求讚美,不求感恩。“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默默無聞的奉獻,從不為自己謀求生存。

因此,天地不會因為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爭名奪利而傷生;

天地沒有紛擾,糾纏,煩苦,爭戰來損生;

天地沒有對抗,沒有敵人來殺生。

因為無我、無私而無為,所以“不自生”,得到了天道的自然饋贈,所以能夠長生。

天是天?人是人?人與天不同嗎?生命的真相是天人合一。

有道的聖人,明白天人合一,修身正心而明道,見到了生命的根本、萬物的總源頭;見到了生命和人生的實相;體悟到了什麼是虛空、無、無我,與萬物融為了一體,與道融為了一體,呈現出來的就是“無我”的心靈品質。所以,在個人利益面前,總是“後其身”、“外其身”。同天地一樣,呈現出來的也是“無我”之德,不爭名奪利、患得患失;不慠慢自大、虛榮攀比;不貪得無厭、奢靡享樂。正是因為聖人無我、無私而無為,眾人因此感動,感激,知恩,感恩,從而自發的崇敬,推舉,褒獎,聖人也因此受到天道的自然饋贈,自然而然的會是“身先”、“身存”。“無私故能成其私”。

“身先”,“身存”的結果,正是世人所追求期盼的人生心願,所以,從世人的角度看,“身先、身存”就是成就了自己的私。正是因為聖人無我、無私而無為,所以自然而然的成就了“身先、身存”這個世人心中的私。

歷史中無數的仁人志士,捨生取義,大公無私,因此贏得了人民的尊敬,愛戴,貢奉不絕。“不自生故能長生”。

釋迦牟尼,“無我”待天下,幾千年來被眾人尊稱為佛,受到眾人的頂禮膜拜。正是因為釋迦牟尼從來不去追求成為佛,一生捨生求法,只求普度眾生,“本欲度眾生,反被眾生度”,受到尊重,祭祀不竭。

孔子,“無我”立世,拋棄高官厚祿,行仁弘道,周遊列國,受盡苦難,置生死度外,被尊稱為聖人。

北宋名臣包拯,“無我”立身,鐵面無私,不畏權貴,平等公正,百姓尊奉他包青天,奉為神明崇拜。

“身先、身存”是天道對待“無我”德行的自然饋贈,體現出天道的因果律,不是個人求得的,用心去謀求是得不到的。

為了謀求“身先、身存”的目的而去無我、無私,是不是大智慧呢?當然不是。一念即為行,起心動念,在天眼之下都將無處遁形。為謀求什麼目的而無我,還是在自我、自私、小我之中,只是個假無我,真自我,只能矇蔽自己的心,但遮蔽不了世人的眼,猶如掩耳盜鈴,把小聰明當作大智慧。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自我之心只會昭然天下,自我、自私而有為,得不到推舉,褒獎,也求不到“身先、身存”。

(修改稿)《道德經》: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自我自私,煩苦爭戰

天下世俗之人,不明白天人合一,所以不能從科學實相的角度明白人生的終極追求和最高價值。於是,人生顛倒夢想,執虛為實,執著於“自我”。自我則自私,自私則有為,為自己謀私利、“自生”。一生追求“票子,車子,房子,位子”,因此這些“子”佔滿了靈魂,生命耗磨在名利,虛榮,貪慾的紛擾,煩苦,糾纏,爭戰之中。

為了“票子,車子,房子,位子”,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權謀心機,損人利己,不得淨心而傷生;

有了“票子,車子,房子,位子”,虛榮攀比,炫耀吹噓,狂妄傲慢,嫉妒偏見,不能靜心而損生;

得了“票子,車子,房子,位子”,常不知足,奢靡享樂,荒淫無度,樹大招風,不可安心而殺生。

例如,走進豪門,或者是坐進豪車內,看低他人的優越感就出來了,我是,我能,我很厲害的那個“自我”,就會忘記了知恩、感恩、報恩。其實,車子的哪一塊是我設計的?應當感恩設計師;哪一個零件是我製造的?應當感恩製造工;哪一個螺絲是我裝上的?應當感恩安裝工;……。不是我是,我能,我很厲害,是那個“自我”太強大了,太膨脹了。天下任何一件事都是眾緣和合而成,離開了眾緣,“我”將一事無成,也將無法生存。“我”是很渺小的,只有知恩、感恩,那個“自我”才能臣服,消融。

“票子,車子,房子,位子”,只是人生的工具,不是人生的終極追求和生命的價值。一旦來到生命的終點,恍然大悟,原來“票子,車子,房子,位子”這些人生的工具都是要歸還給世界的,甚至,這個軀體(皮囊)都不存在“我”,只剩下空虛的靈魂,自感一生忙忙碌碌,空空如也,白駒過隙。“不自生故能長生”。

“自我”還有另一種“自生”。“要不爭,要淡漠名利,要放下,要動,要靜,要養生,……”。這些“要”,其實還是那個“自我”,私我,小我在謀求“自生”,謀求私利。

放下,不是要放下“票子,車子,房子,位子”,不是去放下真實的生活,不是去到深山老林裡,而是要當下放下那個“自我”之心,不自生,不謀私利,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釋迦牟尼引導眾生慈悲,離相見佛;耶穌引導眾人博愛,投入上帝的懷抱;老子引導世人慈、儉、不爭,明道。這些見到了生命實相的大智慧者,都是要指引天下人破除“自我”,來到“無我”,迴歸人的天命本性,做個真人,明明白白的活一生。為什麼很少人成佛、得道?就是世人對“自我”的執著太堅固了,一輩子,有的甚至幾世幾劫都消融不了那個執著的“自我”,顛倒夢想。

破除“自我”,來到“無我”,也就是從此岸來到彼岸,從苦海,來到極樂世界。當見到了“無”,“無我”,呈現出“無我”,做到“無為”,就成了佛,就是聖人,與道融合為一體了,與萬物融合為一體了,這時,我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我,我就是天下,天下就是我,不汙不垢,不增不減,無所得無所失,本自具足,無需“自生”,無所謂“私”。

觀天地呈現出來的德,效法天地之德,在行為上呈現天地之德,修身正心,破除自我,來到無我,無我、無私而無為。“不自生”,“後其身,外其身”,“不自生故能長生”,“無私故能成其私”。不謀求私利,才能成就偉業。

(修改稿)《道德經》: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破除自我,投入上帝懷抱

(注:本文為作者原創,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