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講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老子《道德經》有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講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天地之間萬事萬物都是自然相通的,我們應該遵循其法則,順應自然,而不是違背自然規律,區別對待。這有違“道”本身,他提倡眾生平等,沒有偏愛,天地萬物是公平的,講求道法自然。就像大魚吃小魚,應該透過表象看本質,遵循自然規律,勢必造成弱肉強食。從中學會找尋天地中的自然規律,成為至勝法寶為己所用,才能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我們面對的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物體,都在盡其本能的物競天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講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都在經歷蛻變、進化這一過程,這也是它們保護自身的一種手段。任何能順應自然的物種,都曾經過重重的考驗,經歷了風霜雪雨,在大自然的千錘百煉下、任何存活下來的生命體無一不在繼續並遵守這一自然規律,這就是大自然的本來面目。我們人類區別於其他任何生物,我們除了力量,多了思想和智慧,而人類的智謀卻可以殺人於無形之中。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講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戰國時期的鬼谷子,也提出道是宇宙的本源。他的“

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無形,化氣先天地而成,莫見其形,莫知其名,謂之神靈。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養五氣,心能得一,乃有其術。”

這和老子提出的“道”不謀而合。鬼谷子的“道”以不變應萬變。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講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他將“道”引用到謀略當中,從關注事物微妙細小的變化,以免招致災禍。應該專心觀察,不論是從言辭和具體事物當中,摒棄心中雜念,瞭解事物本身,堅持行動。而他的“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幹而逆之。逆之者,雖成必敗。”

他提出的天人合一,遵循自然法則及執行之道,才不會自取滅亡。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唐朝的袁天罡,明朝的劉伯溫。他們就是承襲了老子、鬼谷子等思想,集百家思想之精髓,在順應自然當中通曉天文地理,已經提前洞察先機,並且能夠洞察人心。人心雖然深不可測,又是如何在自然規律裡突破人心?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講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不論是老子提出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還是鬼谷子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幹而逆之。逆之者,雖成必敗。”都講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萬事萬物同根同源,有跡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