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晚熟的人》:不吃虧的是聰明人,而能吃虧的是智者!

聰明是能力,智慧是境界;聰明得於遺傳,智慧緣於修煉;聰明十中有一,智慧百里無一。

聰明是一種生存的能力;而智慧則是生存的一種境界。

世界上聰明人不多,估計十中有一;而智者就更罕見,估計百里無一。你看,連公認的智者蘇格拉底都自認為,按照智慧的要求,自己是無知的。

在現實生活中,不吃虧的是聰明人;而能吃虧的是智者。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

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他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尋找同類,最後變成最孤獨的一個人。”

當人人都追求出名趁早時,莫言卻說自己更喜歡晚熟。

“晚熟的人,到了合適的時候,出現了能讓他展現才華的舞臺,他便會閃閃發光的。”

莫言自身便是如此。

《晚熟的人》是莫言獲得諾獎後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其中大多數都是他的親身經歷,他是個會說故事的人,透過小說中的故事,他向我們傳遞著溫暖與愛

《晚熟的人》:不吃虧的是聰明人,而能吃虧的是智者!

聰明人和別人過事兒總能保全自己利益。比如做生意,他們做生意都能把利潤賺足;而智者絕不追求生意的最大收益,有些生意甚至賠錢也做。

聰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而智者明白自己不能做什麼。

聰明人能把握機會,知道什麼時候該出手;而智者知道什麼時候該放手。因此,拿得起來的是聰明,放得下的才是智慧。

聰明人總把自己閃光的一面表現出來,也就是脫穎而出;而智者是讓別人把閃光的一面表現出來。比如在一個聚會里,聰明人嘴忙,往往侃侃而談,因此是茶壺;而智者耳忙,注意聆聽別人,因此是茶杯。

茶壺裡的水最終要倒進茶杯裡。

《晚熟的人》:不吃虧的是聰明人,而能吃虧的是智者!

聰明人注重細節,而智者注重整體。

聰明人多煩惱,失眠較普遍,因為聰明人比常人更敏感;而智者能遠離煩惱,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物外之境界,因此智者吃得下、睡得著。

所以聰明者多英年早逝,而智者無憂,故多長壽。

聰明人渴望改變別人,讓別人順從自己的意志;而智者多能順其自然。

因此,聰明人的人際關係容易緊張,而智者的人際關係多和諧。

《晚熟的人》:不吃虧的是聰明人,而能吃虧的是智者!

聰明多數是天生,得益於遺傳;而智慧更多靠修煉。

聰明能獲得更多知識,而智慧讓人更有文化。

反過來,一個人知識越多越聰明,而文化越多越智慧。

聰明靠耳朵、靠眼睛,所謂耳聰目明;而智慧靠心靈,即所謂慧由心生。

《晚熟的人》:不吃虧的是聰明人,而能吃虧的是智者!

科學讓人聰明,哲學教人智慧。

聰明能帶來財富和權力,智慧能帶來快樂。因為聰明人往往有更多技能,而現實中這些技能只要機緣巧合,就能轉化為財富和權力。但是財富和權力與快樂很多時候並不成正比,快樂來自人心。

因此,求才,聰明足矣;求脫離煩惱,非修智慧不可。

鄭板橋說“聰明難,糊塗更難”。其實鄭氏的“糊塗”是需要智慧的“糊塗”。

所以“難得糊塗”翻譯過來就是“難得智慧”。

莫言的話總是這麼精闢,觀察生活中的細微小事,從而寫出戳入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文字,所以他的文字才能贏得我們的共鳴,他的小說才能受到眾人的崇敬與敬仰。而寫到這兒,我也很有必要給大家推薦他的新作《晚熟的人》了。

《晚熟的人》:不吃虧的是聰明人,而能吃虧的是智者!

眾所周知,莫言是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諾獎分量不小,莫言能夠獲得,足以說明實力。但實力是要靠作品說話的,我們普通人大可以買他的作品來見證一下。但在我看來,莫言確切是個大師,比如說,上面的文字,便是好的佐證。

《晚熟的人》:不吃虧的是聰明人,而能吃虧的是智者!

大家信我的話,不妨讀讀他的新作《晚熟的人》,這比他之前的小說更經典,裡頭描寫的人性更深邃。因為這是一本他打磨了八年的小說,當中寫的又是他回到老家後的種種經歷,比如說表弟的妒忌打擊與迫害啦,在村裡大肆傳播他的謠言啦,莫言傷痛地接收這一切,卻以文學的形式表達在了新作《晚熟的人》中。

《晚熟的人》:不吃虧的是聰明人,而能吃虧的是智者!

《晚熟的人》是一部讀懂人性的佳作,莫言為何花費了八年時間才將其完成?全在於莫言費了許多心血與精力,越是榮獲此獎,越是在乎質量而非數量;也可以說,莫言將自己大半輩子的人生智慧與閱歷全然寫在了書中,毫不吝嗇地跟我們分享。細細思索,我們每個人都可從書中學來智慧,都可將人性給研究透徹。

如果感興趣,點選下面商品卡,即可購買:

《晚熟的人》:不吃虧的是聰明人,而能吃虧的是智者!

AXE生死疲勞 晚熟的人 莫言諾貝爾獲獎者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