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敢於讓身邊的人“失望”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喜歡聽到誇獎是人的本性,因為被認可的時候,心裡會產生成就感,討厭批評的原因同樣也是如此,我們難以接受自己的形象在別人的心中不夠優秀。

真正富有智慧的人很少在乎外界的評價,

無論是褒獎還是批判,他們都一笑而過,根本不放在心裡,但有些人卻常常期待著他人的認可,甚至將自我價值與他人的評價緊緊相連。

假如別人的評價高,內心便認可自己是個有能力有才華的人,假如他人的評價低,心裡便難過不甘,一方面認為對方沒能看到你的優秀,另一方面質疑自我,開始懷疑對方說的是不是真的。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敢於讓身邊的人“失望”

其實每個人都應該客觀的分析自己,而不是一直相信他人的評價,過度依賴他人的認可會致使個體出現衝動的行徑,進而做出違心的事情。

大家需要明確一點,人生的主人永遠是我們自己,旁人的評價無關緊要,我們應掌握好自己的情緒。

情緒是人類所共有的,當我們面對不同的場景時,不同的情緒便由此誕生,喜怒哀樂是最基本的情緒,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情緒因由這幾點衍生出來。

情緒來源於我們的大腦,它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同時也影響著生理的調節。聰明的人不光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還能調動周圍人的情緒。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敢於讓身邊的人“失望”

心理學表示,真正智慧的人都敢於讓身邊的人失望。

情緒是固有存在的。

一直以來,專家對情緒的本質都抱有著不同的看法,由於情緒很複雜,所以它的學術說法至今沒能有效統一。

截止到目前為止,心理學家普遍認為,情緒是以個體的願望和需要作為中介所產生的心理活動,它混合了我們的心理現象,具有著獨特的主觀體驗,外部表現以及生理喚醒功能。

心理學家指出,情緒分為兩種,分別是基本情緒和複合情緒,在這其中又包含著兩個層次,分別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敢於讓身邊的人“失望”

悲觀的人每天都活在絕望的情緒中,縱使人生漫長,可他們卻毫無活著的樂趣,但樂觀的人就算餘下的生命有限,他們依舊能把短暫的人生活得像詩一樣美好。

美國心理學家伊扎德指出情緒具有適應性,它的來源與人的認知脫不開關係,這是因為個體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所以人們在面臨同一件事情的時候會產生不同的情緒。

精神分析學派指出,情緒與原生家庭息息相關,早在孩童時期,如果我們和父母維持著較好的關係,成年之後就更容易積極面對人生,但如果小時候經常和父母爆發矛盾,長大後就更容易誕生出消極的情緒。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敢於讓身邊的人“失望”

在愛和溫暖中長大的孩子更容易相信他人,更懂得愛他人的方式,而那些常常遭到侮辱責罵的孩子,則更容易暴躁極端,難以相處。

研究表明,很多反社會人格的人小時候都經歷過家庭暴力。

哲學家弗洛伊德曾把人分為的三個層次分別是本我,自我和超我,唯有當三者維持了平衡,個體才能避免內部矛盾的誕生。

有些人的忍耐力比較強,就算面對了傷害,他們也不會攻擊他人,而是向內攻擊自己,正如抑鬱症患者,他們便是擔心他人對自己失望,便常常壓抑著自我,如此一來,外界的攻擊力便不停的攻擊著他們。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敢於讓身邊的人“失望”

這類人經常迷失自我,因為外界給他帶來了太多的壓力,最終令其難以承受,以至於精神徹底崩塌。

他們之所以攻擊自我,主要是不想讓他人失望,

怎樣才能改變這種想法呢

一,認知

出現

失調時,必須要改變思維或行動。

人的情緒從來不是由某一件事情所導致的,而是在這件事情發生後,個體對整件事情的認知所致使的情緒波動,如果你想認知協調,就必須要改變認知,或是付出行動去維持從前的認知。

每一種情緒的誕生都有其原因,只有在瞭解了原因之後,你才能明白自己是否誇大了情緒的作用。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敢於讓身邊的人“失望”

二,建立更好的自尊。

有些人之所以擔心別人失望,就是因為他們的自尊體系尚未建立完成。一個人是否有價值從來都不依賴於他人的評價,關鍵在於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你的人生只有你能夠決定,旁人是無權干涉的,當你堅定自我無懼他人的詆譭,你便能活出強大,活出自我。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