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寒露秋雨天漸涼,請收下陌生人的祝福,無論誰都希望溫暖這世界

我常常認為,中國傳統文化裡的智慧總結起來,都有它的科學道理,但是我們所有的科學都是建立在一種情感的感召下,它記錄著真實的變化,卻從來不是冷冰冰的一塊,因為我們的先人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這就是“愛”。

寒露秋雨天漸涼,請收下陌生人的祝福,無論誰都希望溫暖這世界

科技的發達,讓我們的溝通變得更加便捷,那時候書信都要走好幾天,思念也被牽引著。雖然有些折磨人,卻更加懂得珍惜。如今,這些東西看不見了。上一秒你在北京,下一秒你可以立即跟你遠在南方某小鎮老家的親友連線交流,卻少了很多言語和期盼,這大概就是有一利必有一弊吧。

寒露秋雨天漸涼,請收下陌生人的祝福,無論誰都希望溫暖這世界

寒露,是秋天的第五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到了這個時候,中國大江南北的大多數地方,都可能下了一場秋雨,一天涼過一天,南北雖然有差異,但是畢竟再也沒有夏天狂躁的感覺。只是一種莫名的孤寂感,有可能湧上心頭。

今天的人,被網路左右了更多的情緒,各種資料演算法,把我們人為地分為了三六九等,漸漸失去了自我的感受。這不是像兩個相愛的人那樣,因為快樂著你的快樂,因為悲傷著你悲傷的甜蜜。而是很多毫不相干的事情,偏偏成為你生活中那些難以逾越的牆。你已經忘記了,現實的世界裡,你應該活成什麼樣子,而在濾鏡的烏托邦裡,你早就沒有了自我。

寒露秋雨天漸涼,請收下陌生人的祝福,無論誰都希望溫暖這世界

當遇到各種節日的時候,你會發一段文字,無論在哪個平臺,常常是想給的人看不見,不相干得又看不懂。

然而只要是祝福,都請你在遇見的時候,好好珍惜一下,迴應一下,因為孤獨會傳染,而溫暖卻很難。

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霜。元稹說:“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千家風掃葉,萬里雁隨陽。”

總覺得這是讓人愁緒萬千的時節,雖然不好,卻無可奈何。記得張繼那首孤獨了千年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寒露秋雨天漸涼,請收下陌生人的祝福,無論誰都希望溫暖這世界

雖然未必是寒露時候寫的,但是在這樣深秋的夜晚,如果沒有寒露開啟的孤獨感,又怎麼能撩撥詩人的心絃,徹夜難眠呢?

有人說,全唐最孤獨的詩恐怕只有江雪可以和它媲美。我倒是覺得,《江雪》的漁翁是一種自我愜意的選擇,而《楓橋夜泊》更像是對人生無奈的吶喊,最後吶喊也只能淺吟低唱。

因為,害怕自己的不安,打擾了這本來屬於秋的孤寂,屬於這世界不能言說的悽苦。

寒露秋雨天漸涼,請收下陌生人的祝福,無論誰都希望溫暖這世界

其實,半夜的鳴鐘比誰都懂詩人的心情,這正是旅人不安的真實寫照。那個時候還是離家千萬裡的遊子,而今天,很多人在家裡,依然沒有歸屬感。這才是更加悲哀的事情。

有人說,無論你是否在家鄉,你都是紅塵一過客,人間的販夫走卒而已,哪裡值得被記錄,就連那些大人物們,有本事“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人上人們,在時間的長河裡都會被人淡忘,何況你我升斗小民。

寒露秋雨天漸涼,請收下陌生人的祝福,無論誰都希望溫暖這世界

想到這裡,還有什麼不能釋然的呢?看破的不是紅塵,而是人生的執念與糾結,當你豁然開朗的時候,你就不會傷春悲秋,而是真正做一個有煙火氣息,敢於擔當的人,過好當下的日子,行好腳下的路。

寒露雖涼,尚有餘溫,人生悲歡,皆有盡時,鼓起勇氣的同時,我們的力量就會慢慢蓄積起來,化去冰霜,騰騰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