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怎麼解決都不對,實際上是我們沒抓住核心矛盾

“在一秒鐘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這是教父語錄裡一句比較經典的話,實際上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抓住問題的關鍵矛盾,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句話,我們看下下面的一個有趣的故事。

怎麼解決都不對,實際上是我們沒抓住核心矛盾

這裡說一個明朝的故事,有一個人長大後就不跟父親一塊住了。後來他發了財,家裡很有錢,可他父親呢,依然很窮。

有一天夜裡,父親鑿穿了牆壁,偷偷鑽進兒子屋內竊取財物,兒子被聲音驚醒。夜黑什麼也看不見,他不知道是父親還以為是強盜偷東西,順手抄起硬物就把父親打死了,張燈之後才發現打死的是親爹。

這下害怕了,天亮之後有人報官,結果當官的審案審不明白了,兒子殺父親,忤逆不孝,十惡不赦,可是他殺的時候不知道啊,屬於誤殺。

他以為是強盜猜殺的,這到底該怎麼判罪呢?是判防衛過當,還是判謀殺父親呢?

怎麼解決都不對,實際上是我們沒抓住核心矛盾

好多官員為這個案子爭論得不可開交,好長時間都沒有定論,縣裡審不清就推給府裡,府裡審不清就推給省裡,省裡審不清就推給刑部。

這時刑部有個官員叫張進,看見這個案子,提起筆寫了“殺賊可恕,不孝當誅”,這幾個字什麼意思呢?

如果你殺的是盜賊,那可以饒恕你的罪過,但是你父親為什麼當盜賊呢?你家裡這麼有錢,你不供養,最後你的父親去偷盜為生,還要偷盜自己的兒子,這分明就是不孝嗎?這麼明顯的不孝順的罪名,有什麼好爭議的?

批完這幾個字,案子就算了結,殺了父親的這個人,最後被判處了死刑。

怎麼解決都不對,實際上是我們沒抓住核心矛盾

這個案子的,有意思的地方是存在好幾個巧合,所以再審案的過程很多官員就會迷糊掉,但實際上關鍵點很明顯,就是兒子不孝啊,因為不孝順,逼著他父親來偷他。

所以我們經常也會遇到類似的事情,怎麼解決都不對,實際上就是我們沒有抓住他最基本的那個核心矛盾。

這個小故事就是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智囊》裡的一小篇,《智囊》初編於明代天啟六年(1626年),全書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歷代智囊故事1200餘則,是一部中國人民智慧的創造史和實踐史。書中所表現的人物,都在運用智慧和謀略創造歷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部篇幅龐大的智謀錦囊。

康熙稱其為“治國利器”

一代名臣紀曉嵐將他“倒背如流”

曾國藩視其為“枕邊書”

梁啟超每日至少讀三次

被稱為“小資治通鑑”,以古人的親身實踐教你怎樣機智的應對工作生活中的諸多難題。今天的人來閱讀,依然能夠從中汲取智慧謀略,獲益無窮。

怎麼解決都不對,實際上是我們沒抓住核心矛盾

正版智囊 明馮夢龍著 文言文難字註釋 中國古典名著歷史小說書

¥

18。8

京東

購買

我是喜歡唱歌、讀書、偶爾玩遊戲的胖胖,也喜歡鼓搗這些稀奇古怪的小工具,大家有不懂的可以留言,大家一起學習交流。用一句話結束本文,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探索美的眼睛,關注不迷路,你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