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心理學家:沒有情緒的人更易成大事,你的情緒決定了你是怎樣的人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被稱為國學大師的臺灣管理大師曾仕強,倍受聽眾和觀眾喜愛。他將國學道理以及人生活法,講得深入淺出,讓人們心服口服。

在談到成功與成大事上,曾仕強有明確的態度和觀點,那就是:

想要成大事的人,一定要沒情緒;一個人的情緒,往往體現了他是哪一種人。

情緒是什麼?情緒來自哪裡?我們為什麼屢屢被告誡要控制情緒,不要肆無忌憚、歇斯底里?

情緒(emotion)是人內部的一種主觀體驗,當情緒發生時,往往伴隨有肢體、表情上的一些表現。而這些外部表現,就是能夠被外界觀察和捕捉到的某些行為特徵。

心理學家:沒有情緒的人更易成大事,你的情緒決定了你是怎樣的人

比如面部表情,高興和興奮時眉開眼笑,憤怒時怒目而視,恐懼時目瞪口呆,悲傷時兩眼無光,驚奇時瞪圓雙眼等等。此外,還有相應的肢體動作等。

更為細緻地說,人的情緒,是以人的需要、願望等傾向作為中介的一種心理現象。因此,人的情緒包括了生理喚醒、主觀體驗和外部表現三個層面。

一般而言,符合個體需要與願望的感觸,會引起人積極肯定的情緒;相反,則會引起消極、否定的情緒 。

心理學家關於情緒的論證與研究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發現,人類存在少數幾種核心情緒。艾克曼透過實驗論證指出,人類擁有喜、怒、哀、樂這四種共有的基本情緒,而且這四種情緒具有普遍性,為世界各國的人們所共有和熟知,並不需要翻譯。

心理學家:沒有情緒的人更易成大事,你的情緒決定了你是怎樣的人

美國心理學家阿諾德認為,人類情緒的產生,是大腦皮層與其皮下組織共同活動後的結果,並且,大腦皮層的興奮度,是人類產生情緒最為重要的條件。

另一位美國心理學家沙赫特和辛格則提出,人類情緒的產生,必不可少的兩個因素是:

A。 個體體驗到高度生理喚醒時;

B。 個體能夠對生理狀態的變化,在認知層面進行喚醒。

一個人的情緒狀態,是由其認知過程、認知層面、生理狀態、環境因素等,在大腦皮層中統一整合出來的結果。

還有一位認知心理學家拉扎勒斯,則提出了著名的認知-評價理論。

拉扎勒斯認為,人的情緒是人與客觀環境相互作用後的產物。在人的情緒活動中,人不僅能夠反映出環境等刺激事件對自己狀態的影響,還能對外界刺激反應進行自我調節。

即:一個人的情緒,其實是個體對環境的一種察覺或探測,對環境對自身有害或有益的一種生理反應。

有鑑於此,人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去評價外界刺激事件對自身的影響和關係。而這種評價包括三個層次:初評價、次評價、再評價。

心理學家:沒有情緒的人更易成大事,你的情緒決定了你是怎樣的人

瞭解情緒的發生機制

首先,情緒與下丘腦的功能有著密切的關係。

人類的下丘腦,是透過自主神經系統和激素這兩個生理系統,對身體進行調節的。

自主神經系統,一般用在非情緒調節上,比如,當外界溫度過高時,自主神經系統就啟用焊線;當溫度過低時,就會讓血管收縮,以此來減少熱量損耗。

在個體鍛鍊時,自主神經系統會加快呼吸,以此吸進更多的氧氣,使得機體釋放出更多葡萄糖進入到人的血液中,從而使心臟跳動得更快更強。

因此,下丘腦其實就是人體內探測平衡的指標,一旦探測到相應的外環境因素,下丘腦就會透過自主神經系統,對人體進行調節,而這種調節和準備,看起來更像是情緒的“前兆”。

心理學家:沒有情緒的人更易成大事,你的情緒決定了你是怎樣的人

其次,很多科學家都對

“情緒是主觀因素、環境因素、神經過程和內分泌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

這一研究成果表示認同。

而除此之外,心理學家們還發現,人體腸道內的細菌,也會影響我們人類的情緒和行為。研究發現,腸道內的這些細菌會影響人體的營養代謝,比如,如果一個人消化不良,就會導致他的情緒異常。

另一方面,如果人體代謝紊亂,紊亂環境下的細菌,將製造出硫化氫、氨等氣體,而這些氣體會毒害我們的神經,導致人們情緒異常,甚至出現極端行為。

說得更為具體一些就是,近年來,隨著諸如農藥、食品新增劑、抗生素等被廣泛使用,大量進入到人體中的農藥、新增劑、抗生素會大量殺死人體內的腸道細菌,進而導致代謝紊亂或消化不良,而這些身體上的不舒適,更容易引發情緒異常或精神壓力。

心理學家:沒有情緒的人更易成大事,你的情緒決定了你是怎樣的人

另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往往吃得太多太飽,攝入的高蛋白過多,而人體內又缺少有益菌或中性菌來分解、代謝高蛋白,它們會不斷產生硫化氫、氨等對人的神經有毒副作用的有害物質。

而且這些物質會導致人體中起抑制衝動作用的五羥色胺的合成失敗,從而讓人的情緒過分異常,甚至產生過激行為。

曾仕強管理哲學:控制住情緒成事、成大事

在從生理、心理層面上了解了情緒產生緣由之後,再來看曾仕強老先生對情緒與成事關係的論述,我們就可以清晰地知道,曾老先生所謂控制住情緒就能成大事的觀點,與西方心理學研究中的情緒誕生理論和原因,其實有著十分緊密的關聯。

心理學家:沒有情緒的人更易成大事,你的情緒決定了你是怎樣的人

中國自古缺乏自然科學研究,凡事只模糊感受到其一,卻無法從更細微的細胞層面去了解事情的本質。

但是正是因為這種理性思考與研究的匱乏,反而讓中國人在直覺層面上更為發達。

所謂直覺層面的發達,意思就是模糊感受到了兩者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聯,但卻囿於科學基礎薄弱,無法將其確鑿而有效的提煉與呈現出來。因此,若要了解情緒與成事之間的關聯,就應該將東西方學說和理論結合起來理解。

從中國國學思想的角度來看,曾老先生所強調的邏輯關係是:

1。 能夠自我控制的人,必然能夠控制住事情的走向

2。 人若能自我控制,那麼一定是理性思維發揮了極其強大的作用力

3。 始終會被外界刺激併產生各種情緒的人,是一個內心沒有醒悟力和自控力的人

心理學家:沒有情緒的人更易成大事,你的情緒決定了你是怎樣的人

所以,所謂沒有情緒的人更能成大事,其本質其實是說:為成大事,可以對日常生活中的諸多反應,不做反饋,不起情緒,不去過分理解,從而節省時間並減少內心自我損耗。

如此,才能夠更為專注於自己手中的事,也因此專注才會取得成功。

- The End -

作者 | 湯靡達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Hatfield, E。, Cacioppo, J。 T。, & Rapson, R。 L。 (1993)。 Emotional Contagion。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 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