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人生真相是什麼?不過是不著一物、不染一塵的心

人生真相是什麼?不過是不著一物、不染一塵的心

今日晨起,望著茫茫大霧中的車水馬龍,我突然想到了老子的一句話: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我們當下的時代何曾不是一張大網?

一橫一豎,東拉西扯,把人們緊緊捆在裡面,誰也逃離不了。

縱是這等惡劣天氣,人們依然得頂著大霧在這早高峰中蝸行牛步。

不得不說,我們出生於一個最好的時代,但也因此要承受最嚴峻的考驗。

科學技術的飛快發展,把世界越縮越緊,我們每個人都被時代安排的忙忙碌碌。

當下的我們,若身處五線小鎮,或可隨時抽身去山間田野處來一場倦鳥歸林。

可都市的人們呢?

忙碌數月,難得有幾日假期想去調整下心境,卻一出門就被堵到懷疑人生。

真可謂

“一片白雲橫谷口,幾多歸鳥盡謎巢”

,漸漸的,成群的“鳥兒”也就不認識“巢”了。

我喜歡讀歷史,也時常幻想若給我一次機會回到古代,我會選擇何時。

現在想來或許是魏晉時期吧。

儘管那是一個亂世,但那時儒學剛剛沒落,佛道悄然興起,社會觀念處於一個真空期。

那時的社會環境非常寬鬆。

你是你,我是我,你我不投脾氣便互不相干,根本不用如現在一般還要經營“人脈”。

那時雖然物質資源遠不如今,但那時的人們的心比我們大得多。

當代的我們心中裝的都是金錢、車、房子、首飾、包,而他們裝得可是整個宇宙。

我們平日喝酒聚會,聊得是家長裡短,評的是社會規則。

他們的“清談”,則全是老莊以及《易經》的玄理。

我們這個時代,人們沉迷網路,逃避現實,虛擬社交充滿了虛情假意。

而他們呢?

竹林之中擺上一甕濁酒,眾人圍坐一圈縱情飲酒、高歌、吟詩,直抒胸臆,甚至有豬聞著酒香跑來,他們都視為賓客邀之共飲。

何等灑脫的真性情!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畢竟是以今日視角進行的幻想。

真實的他們,或也未必不覺“天網”的捆綁。

畢竟他們的時代,上是昏庸皇權,下是疾苦百姓。

他們心無所安才只得棲身竹林縱情飲酒,其實他們的灑脫之下應當也是一個惶惶不安之心。

劉伶的“死便埋我”以及嵇康的結局,便是最好的證明。

這麼想來,他們的心境與我們當下,或許也並無大異。

畢竟,自人類脫離草昧,文明曙光初現。

人們不斷折騰,無非是在為“心”尋求一個安放的地方。

但說相同,卻又不同。

我記得錢穆先生曾總結,古代生活如看走馬燈,現代生活如看萬花筒。

依我之見,當下生活倒不如說如看顯微鏡一般。

我們每日隨意開啟手機,各方訊息全都蜂擁而至,而且極大部分都是經過社會輿論“加工”過的。

所以同樣是“心”,我們的“心”與他們一定不同。

當下多元化的生活元素為我們的心訓練出了強大的思維邏輯和機巧聰明,而他們的心多少還有待開發。

但心就

是如此奇特的存在,你的思維意識開發越全面,本源的生命情感便越模糊。

用現代科學術語來講就是理性思維越強,感效能力就越弱。

人生真相是什麼?不過是不著一物、不染一塵的心

所以古人的心靈一定比我們敏感很多,他們的心中一定閃耀著我們所不能體會的一點人性光輝。

哲學、文學、藝術、宗教就是因此而來。

這也就是為什麼隨著我們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進步了,但宗教、藝術、哲學方面再難有成就。

我們放棄了自己的生命情感,選擇擁抱了“理性”。

當然,當下的人生離不開理性,

但我們也一定不能追求一個“純理性”的人生。

要知道,人的生命實踐從不依靠冰冷的邏輯,而是依靠生命情感,甚至宋儒認為人存在之“理”即是“性”。

所以,若你用“程式程式碼式”的理性、冷靜去面對你的生活。

那麼保證你永不得人生真相!

就比如,理性的成果一方面把我們每個人的關係拉近,繫結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生活元素。

但另一方面,它又在我們每個人之間形成隔閡。

於是,我們當下獨特的人際形態出現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與人之間看似緊密,但又不親近,互相都留著心眼,少有交心之人。

因為人們在依靠“價值”交往,這叫“人脈”。

這就是典型理性在壓制情感的表現。

且不說朋友之間,兄弟姐妹、父母子女為了些銅臭味道反目成仇、對簿公堂的案例還少嗎?

傳承千年的孝、悌精神就這樣在迅速沒落。

當下人心空虛、焦慮、浮躁之弊病症結就在於此。

人類是自然的產物,人類文明源於自然,但卻亦如一趟直行的列車,在不斷遠離自然。

自然是我們這些乘客的家鄉,但我們卻自己迫使自己“背井離鄉”。

當下,我們與自然僅存的一點交集就是我們心中與生俱來的生命情感,可也在漸漸被我們拋棄。

我們不妨思考,若我們完全成為了文明的產物,而不再屬於自然,那我們如何還能算是一個真正的人呢?

所以,當下的我們,想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那麼就要去找回那最後一點與自然的交集。

人生真相是什麼?不過是不著一物、不染一塵的心

西方人自有宗教的途徑去觸碰那交集,而我們民族沒有建立完善的神學文化。

但我們有祖先留下的心性功夫,我稱之為“心性學”。

簡言之,

就是透過自我內求,把內心簡單化,做純淨處理,把心在文明上沾染的一切汙濁洗滌乾淨。

不著一物,不染一塵,迴歸太古自然的境界。

哪怕僅能剎那間實現,那也足以陶冶我們的心性,啟用我們的生命情感了。

它能給我們帶來對生活真正

認識,那是一種真情實意的熱愛。

這是我們在物慾“天網”唯一能夠尋到的出口。

心性學是祖先的哲學智慧,與西方心理學的科學體系完全不同,它是一種“復性”的功夫。

正如上文所述,

科學體系解決不了我們人心的根本問題,解決人心問題只有依靠我們祖先的心性學智慧。

我的工作,就是榨取祖先智慧中心性學精華!

為你從根源處尋求解決內心問題的法門,助你成就人生真正的生命價值。

關注我,更多內容會持續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