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教育路上,不要依賴於孩子自覺

“一開學,老師推薦閱讀一出來,我就給你買了,看假期結束了,你讀了幾本,一本也沒讀完吧?”

算了,我管你呢,反正是你自己的學習,你不能總是讓我來督促,你不讀也是你自己的事。”

這些話發生開學前,其實說算了,是對自己的無耐,為什麼沒有每天堅持睡前陪孩子讀幾頁呢?為什麼沒有督促下呢?一直寄希望於孩子能自覺。。。

我們都知道孩子三年級之前是培養學習各種習慣的時候,但卻沒有耐心靜待花開,總期望孩子可以自覺的完成。

每天可以自覺放學完成作業,

自覺完成後收拾桌子,

自覺提醒自己不要走神,

甚至希望孩子假期也可以自覺的每天去完成各項學習。。。

翻翻大人自己的年初flag,有幾個實現了?

剛放假的時候,我對自己說,放假了每天跑步,但從放假第一天開始就沒起來過。年前冷,年後睡得晚早上一醒就大亮了。

反之,卻要求孩子如何如何自律。

其實每個好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成功的家長。

而這個成功家長不一定是物質的富有,但一定是精神的富有,曾經有一個故事一個事業有成的孩子講述自己的父親,雖然從小家裡很窮,但父親為了不讓他們成為留守兒童,一直守著清貧,每天干活回家就陪著他們閱讀,還要孩子把自己所學講給他們聽。

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一個優秀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透過父母的行為來學習的。

就像開頭說孩子閱讀沒堅持,反觀自己有沒有每天去陪他們閱讀,甚至於當孩子希望父母陪讀時,我們還覺得煩,一個故事講幾遍口乾舌燥,現在還會說,你不是學過拼音嗎?為什麼不自己讀,非要我讀?

而我們可能就是想讓孩子安靜下,好自己刷兩下手機。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那就是自己每天在家裡閱讀。

過年時,家裡隨處可見從大到小都是人手一個手機在刷。我們卻要求孩子自己去閱讀。

我們給孩子傳遞的就是手機比書更好玩,更有趣。

我們以為就是給孩子報個輔導班,考的不好數落孩子你看你學習不專心,為什麼老師講的不會?總是希望孩子自律,自覺,專心。

但孩子就是孩子,他們沒有很強自律性和耐性,不管學習還是堅持,都需要父母的指導督促。

教育路上,不要依賴於孩子自覺

其實每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離不開“父母”的狠心,雖然這個結果可能不同。

比如前段時間刷屏的兩個女孩,都從小接受了很多藝術教育的培養,一個對父母是感恩,一個則是追著父母要道謙。但不管那一種結果,跟父母的教育中付出是離不開的。

即使成功如朗朗也說了從小父親逼著練琴。

沒有幾個孩子願意忍受幾個小時枯燥的練習,沒有幾個孩子能忍受舞蹈的疼痛,但教育學習就是為了讓孩子以後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有更多的選擇權,而不是隻能苟且於生活而迫不得已。

蔡康永老師也說過:“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而孩子學習初期更是如此,他們可能沒有分辯的能力,我們要教她。

他們沒有堅持下去的毅力,我們要陪伴他堅持下去,而不是簡單的說算了。

現在的算了,以後遇到一點難的事就算了。

我們要學會陪伴他堅持,學會如何鼓勵他堅持,學會給他堅持的傍樣。

每個當父母都有一個最簡單美好的願望,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幸福。

簡單的六個字,卻需要許許多多支撐。

李煥英從小給孩子傳染了樂觀,教會了孩子樂觀自信,讓她勇於面對一切困難。

李煥英一直不放棄,讓孩子繼續努力學習,讓孩子學會賴以生存的技能,而不用依附於他人。

李煥英還給孩子了一顆善良的人,讓孩子時刻保有感恩,得以得到許多人的幫助。

在無情的時間面前,子女的成長和父母的衰老並肩而行。

願每位父母的衰老都有價值,願每位孩子成長都能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