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冥想與瑜伽是什麼關係呢?有必要到森林山野冥想嗎?

一部講瑜伽的經,為什麼開章則是闡述「靜坐冥想」?冥想和瑜伽是什麼關係呢?

在上一章節,我們知道瑜伽是學會控制意識的轉變;冥想是將意識專注在一物之上,周流不斷的知覺,達至物我兩忘、人天合一的狀態。不管是瑜伽還是冥想,意識都是核心。

冥想中所包含的「凝神」、「入定」、「三摩地」,是「王瑜伽」的三支。王瑜伽,又叫八支分瑜伽,即持戒、精進、調身、調息、攝心、凝神、入定、三摩地,這八支。

冥想與瑜伽是什麼關係呢?有必要到森林山野冥想嗎?

自然萬物的形神,處處是法的示現

持戒,在瑜伽經中主要是基本的「五戒」。

精進,就是精勤地習練提升。

調身,即是瑜伽體位Asana的習練。

這些瑜伽體位是透過模擬自然萬物的姿態而進行鍛鍊,從其名詞也可以瞭然。比如山式、樹式、鳥王式、魚式等等,從天上飛的、水中游的、地上爬的,無所不有。

這都是幾千年前,那些捨棄世俗生活、迴歸樹林山野的求道之人,在自然界中,面對惡劣的生存環境,透過觀察自然而實踐出的方法、「生存之道」。

冥想與瑜伽是什麼關係呢?有必要到森林山野冥想嗎?

靜坐冥想時,靜坐的姿勢就是模仿蓮花盛開的姿態,以身體為基礎,企圖建立一種聯結,以便契合相應而合一。

你有仔細觀察過盛開的蓮花嗎?在靜坐時,確實可以如蓮花展瓣一樣輕盈、松透、寂靜、優雅、……

當然,為什麼是蓮花,而不是別的什麼花呢?我想,大概是印度人喜愛蓮花的人文特徵、文化屬性(當然不只是印度人,我們的《愛蓮說》也極其經典),莊嚴、聖潔、清涼、出淤泥而不染,最重要的是花、葉、果,同時並存,極其符合得道之人獲取清淨自性的美好。

託物言志,寄情於物。

心物相通,真是一種精妙美好的狀態。

冥想與瑜伽是什麼關係呢?有必要到森林山野冥想嗎?

與此同時,你也可以清楚地知道瑜伽習練根本不只是強身健體,也不是膚淺的迷人身材、魅力氣質。

調息,就是調節吸氣和呼氣;攝心,即收攝身心。調身、調息、攝心,實際上,如同是冥想的前奏曲,為冥想創造了條件和可能。當然,持戒與精進也是如此。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在經文中,明確指出了習練瑜伽是為了促進冥想、除去障礙的根源,「透過瑜伽的鍛鍊,那些雜染便會被知識之光去除,生出明辨的智慧。」

瑜伽是對身體加以自律,學習經典,和對神的順服。目的是促進冥想,除去障礙的根源。

因此,為了「高質量的冥想狀態」,我們可以在入坐時,先從這三支著手,讓身心「穩固」與「舒適」。通常,除了那些影響意識分散的狀態,都會收穫滿滿。

至於那些因素會造成意識分散呢?在後面章節將會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