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面對人生中的困難,不是選擇跌倒,而是爬起來繼續奔跑

一個外科醫生,向全世界揭示了一個人的成就和他的困難成正比。醫生的名字叫阿爾弗雷德,這種現象被稱為“障礙規則”。

面對人生中的困難,不是選擇跌倒,而是爬起來繼續奔跑

有一次,在進行外科解剖時,阿爾弗雷德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患病的器官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脆弱。相反,它們顯示出比正常器官更強大的代謝能力。從醫學的角度來看,阿爾弗雷德認為有病的器官在與病毒的鬥爭中得到了加強。如果你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器官,當其中一個死亡時,另一個會試圖承擔全部責任,讓健康的器官強壯起來。

後來,當他去一所藝術學校給學生體檢時,他意外地發現大多數藝術學生的視力比正常水平差,有的甚至是色盲。這引起了阿爾弗雷德的強烈興趣。他對藝術學院的教授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和他預測的完全一樣:大多數成功的教授都是透過身體缺陷來追求藝術的。這些缺陷並沒有阻礙他們,而是促使他們走上了藝術的道路。

面對人生中的困難,不是選擇跌倒,而是爬起來繼續奔跑

阿爾弗雷德認為這是病態現象在社會現實中的重複,可以延伸到更廣泛的層面。這種情況就像在人們面前豎立的酒吧。門檻越高,人跳得就越高,他稱之為“障礙法”。

事實上,阿爾弗雷德的“障礙法”適用於自然和生活的許多方面。鯊魚沒有魚鰾,所以它們只能不停地遊,正是這種無休止的遊使它們成為了海洋之王。在人類社會中,盲人的聽覺、觸覺和嗅覺比普通人更靈敏;失去雙臂的人有更好的平衡感和更靈活的雙腳。這一切,彷彿都是上帝的安排,你若不缺少它們,就不會有更大的力量。

面對人生中的困難,不是選擇跌倒,而是爬起來繼續奔跑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每當我們遇到一道高難度的障礙,都有一個選擇:是越過,還是停下來?回首過去,如果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很多時候,我們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點或最困難的時候,而是跌倒在自己的長處或結局上。缺點和困難常常給我們敲響警鐘,而力量和最後一刻的得意常常讓我們忘記自己。

在結束之前跌倒,意味著永遠沒有開始。遺憾的是,世界上沒有這樣的東西。俗話說,“半途”,越接近終點,越難走好。我們是咬緊牙關邁出最後一步,還是停下來放鬆動搖,這是決定每個人人生道路的主要因素。

面對人生中的困難,不是選擇跌倒,而是爬起來繼續奔跑

20世紀60年代,有一個田徑場上最有權勢的人。他打破了許多世界紀錄,是他那個時代最著名的運動員之一。因此,他被選入羅馬110米跨欄比賽也就不足為奇了。他就是傑西·瓊斯。它被稱為“史上最無懸念的事件”,世界上幾乎每個人都認為瓊斯可以輕易贏得金牌,甚至媒體也提前給了他一個獎項。然而,世界上的事情是如此的戲劇化。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瓊斯一腳踢過欄架,與金牌失之交臂,只得了第三名。

令人震驚的是,在奧運會結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瓊斯仍處於低迷狀態。在那些充滿挫折的日子裡,一個想法不斷跳出來:“我應該退休嗎?”瓊斯知道離奧運會還有4年的時間,這是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而這漫長的四年,自己又何必承受那些辛苦的訓練呢?對瓊斯來說,退出這項運動並在其他地方追求事業似乎是唯一合乎邏輯的道路,當時許多人也同意這一點。

面對人生中的困難,不是選擇跌倒,而是爬起來繼續奔跑

但傑西·瓊斯並沒有放棄他畢生的追求。他又開始訓練,每天訓練三個小時,從不間斷。就這樣,瓊斯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田徑場上。1964年2月,瓊斯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打了他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場比賽。成千上萬的眼睛注視著他。瓊斯贏了,追平了自己的記錄。

結果公佈後,瓊斯回到跑道上,向成千上萬的觀眾鞠躬致謝。當時,觀眾起立鼓掌,瓊斯和許多觀眾都感動得熱淚盈眶。同年,瓊斯參加東京奧運會,以半步的優勢獲得110米欄金牌。

面對人生中的困難,不是選擇跌倒,而是爬起來繼續奔跑

瓊斯成功的關鍵在於他選擇了跌倒,爬起來,然後克服它。他在心理上沒有屈服,他沒有被挫折打倒,他只是爆發出更多的能量。生活也是如此。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仔細想想什麼該堅持,什麼該放棄,然後做出相應的調整。我們不應該輕易放棄或改變方向。那些優柔寡斷的做法,看似聰明,實則是愚蠢的選擇。

漫長的人生之路,永遠不會是平坦的。總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欄杆”擋著路。面對這些障礙,有些人選擇繞道而行,而另一些人則會積蓄力量,跨過障礙,繼續前進。選擇前者的人,雖然他們當時似乎進展順利,但沒有意識到他們離最初的目標越來越遠。當一座高山再次擋在他們面前而沒有了退路時,他們才會發現,自己是那麼的渺小。因為沒有平時的積累,面對困難,自己什麼都做不了;選擇後者的人,當困難把他們逼到一個狹窄的角落時,他們不逃不退,克服面前看似遙不可及的“欄杆”,這個欄杆將成為他們騰飛的起點。

面對人生中的困難,不是選擇跌倒,而是爬起來繼續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