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人這一生,都在為心態買單

在《聖經》中有句名言:“懷著愛心吃菜,也會比懷著怨恨吃牛肉好得多。” 心態是人的一種情緒狀態,心態既受到客觀社會狀況的影響,也受到一定價值意識的支配。積極的或消極的心態會使人產生不同的言行。高尚健康的價值意識對形成積極的心態具有引領和指導作用。

一位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偉人說:“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佛說,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

《菜根譚》裡說:“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此三者可以遠害,更能養德。”

人這一生,都在為心態買單

01

英國作家狄更斯說:“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都有力量”;積極的心態對每個人的一生都很重要,因為積極的心態總與樂觀、自信、成功聯絡在一起。

一個心態積極的人,善於看到事物中積極有利、樂觀向上的一面,即使身處逆境,他們也能憑藉樂觀的的心態、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戰勝困難,走出逆境。

相反,一個心態消極的人,則會過多地看到事物中消極不利的一面,經常產生悲觀、失望、沮喪的情緒,長此以往,將會影響身心的健康發展,扼制自身潛能的發揮。

1818年10月22日,黑格爾在受聘於柏林大學哲學教授職務的時候曾經說過,這個世界的精神太忙碌於現實,太馳於外界。儘管已經過去了近兩百年,他的話仍適用於我們現在的時代。沒有精神家園的心靈,浮躁的心態,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也就不可能對他人有真正的情感關心,對社會有真正的責任心。

人這一生,都在為心態買單

人靜心不浮,靜心能豁達。文學大家楊絳先生在她100歲生日那天說道:

“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

聆聽楊絳先生淡而有味的話語,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看透人生的平靜,心靈得到一種美的過濾。有句話講得非常到位:“每臨大事有靜氣。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看大千世界,繽紛繚繞;看茫茫人海,潮起潮落,忙碌穿梭的腳步聲中,只有內心保持安靜狀態,才能冷靜思考,正確判斷,平和處事,坦然地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心靜是人生的一種從容之態,是精神不可或缺的園地,它促人思考,給人以智慧和力量。

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塑造陽光心態,為幸福人生奠定牢固的基石。

人這一生,都在為心態買單

02

怨恨是一種不良的情緒,在做人做事的過程中,它意味著敵對、痛苦和無奈。

一位好萊塢女星失戀後,怨恨和報復心理一度使她幾乎精神失控。有一天,她在鏡中發現自己的面孔佈滿了皺紋,表情僵硬,她只好找到美容師幫忙。美容師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告訴她:“如果你不消除心中的怨恨,任何美容術都無法改變你的容貌。”

有人說:“懷著仇恨對仇人實施報復的人,也許對仇人的傷害還不足百分之一,可是他自己卻在用自我懲罰的方式達到了傷害的99%。”

所以,聰明的人會盡可能不去怨恨一些人與事,否則,你就會被一些人與事所控制。要是你的對手知道你對他的怨恨使你傷筋動骨、緊張不安、心理受到傷害,那你豈不是不戰而敗了嗎?

人這一生,都在為心態買單

如果你一定要與對手掰掰手腕,分出勝負,那麼,首先要學會接受你的對手,而不是痛恨他。至少你要愛你自己-一不要讓對手控制你的快樂、健康和生活。

正如莎士比亞所說:“不要因為你的敵人而燃起一把怒火,熱的燒傷你自己。

當你受到對手的攻擊後,要學會原諒他,或者學會如何愛他,因為在一個人的一生中,只有對手才能真正教會你如何做人做事。

曾經有人問伯納·巴魯區(他曾經做過六位總統的顧問:或爾遜、哈定、柯立芝、胡佛、羅斯福和杜魯門):“你會不會因為你的敵人攻擊你而難過?“

他回答說:”沒有一個人能夠羞辱我或者干擾我,我不讓他們這樣做;也沒有人能夠羞辱或困擾你和我,除非我們讓他這樣做。棍子和石頭也許能打斷我的骨頭,可是言語永遠也不能傷著我。“

人這一生,都在為心態買單

美國南北戰爭歷時四年,同胞相殘,雙方死亡總數達62萬人,是立國時美國人口250萬的25%。如何讓內戰傷痕不留給後代?戰爭接近尾聲時,林肯總統便於1863年12月8日發表《大放與重建宣言》,宣佈赦免所有叛亂者。

北軍統帥格蘭特也在受降儀式上宣稱:“昔日我們是敵人,戰爭結束我們又是同胞兄弟!”說到做到,美國陣亡將士紀念碑就包括了南北雙方陣亡將士。每年五月最後的一個星期一定為陣亡將士紀念日,是全國一年10個法定假日之一,舉國同哀悼。

社會問題的解決雖然不可能一勞永逸,但把舊怨宿仇歷史陳債儘量寬容化解,乃是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前提。

曼德拉曾被關押27年,受盡虐待。他就任總統時,邀請了三名虐待過他的看守到場。當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致敬時,在場所有人乃至整個世界都靜了下來。他說:“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向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仍在獄中。”

胡適先生曾講:“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人類的習慣總是喜同而惡異的,總不喜歡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為。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這些都是非常深刻的道理。當然,毫無原則的寬容和容忍也是不應當的,對於踐踏基本社會正義和良知的行為,一定要堅決反對和鬥爭。

但我們也不能不承認,在現實生活中,寬容精神總是比不寬容更為難得。

1993年,世界宗教大會從各國文化經典中找到了一條最基本的倫理共識:“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原則,就是充分表達了人類應當互相寬容、互相尊重的精神。

人這一生,都在為心態買單

03

有一則簡訊,人生如賽場,上半場按學歷、權力、職位、業績、薪金比上升,下半場以血壓、血脂、血糖、尿酸、膽固醇比下降。上半場順勢而為,聽命;下半場事在人為,認命!

願同志們上下兼顧,兩場都要贏,沒病也要體檢,不渴也要喝水,再煩也要想通,有理也要讓人,有權也要低調,不疲勞也要休息,不富也要知足,再忙也要鍛鍊。

任何人都無法全知全能,任何人的作用都是有限度的,沒有理由無限度地期求,無限度地追逐,無限度地攀比。這種人生的有限性,構成了知足常樂的內在根據。

有見及此,就可以在物質生活中“多做減法,少做加法”;對於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能夠自覺摒棄,而不是貪得無厭。

以此來觀照客觀事物,對待人生課題,就會擺脫種種煩惱,除掉無謂糾纏,免去諸般計較。現代人比什麼?應該是比誰更健康、更快樂,比誰的生活更有意義,比誰的生命更精彩。

正如樊登老師所說,人生的快樂與否,並不是因為你遇到什麼事,而是看你用什麼心態去面對生活。

不被消極情緒影響,用積極的心態獲取最佳狀態;

專注眼前過好今日,用從容的心態體會微小幸福;

別想太多敞開心扉,用暢然的心態擺脫一切煩惱。

心態對了,人生也就順了。

人這一生,都在為心態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