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古代第一才女,捲入政鬥,留下燭影斧聲疑案,死因成謎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閨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這是花蕊夫人在後蜀滅亡後,被宋太祖召幸席間即興所寫的《述亡國詩》。這首詩淺顯易懂,大意是:後蜀的城牆上豎起了投降的旗子,有誰知道我在這冷清的宮殿中,十四萬後蜀將士,沒有一個是真正的男子漢。抒發了亡國之痛,痛斥了後蜀君臣的無能軟弱。歷來“紅顏”被視作禍國之物,今反其道而行之,“紅顏”以第一正面主角出場,大有為“亡國女禍論”申辯之意。透過這首詩我們也看得出花蕊夫人是個至性至情,潑辣剛烈的女性。

古代第一才女,捲入政鬥,留下燭影斧聲疑案,死因成謎

花蕊夫人劇照

花蕊夫人(約886——926年),姓徐,青城人(今都江堰市),後蜀孟昶(chang讀三聲)妃子,封慧妃,賜號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才貌雙全,幼時能文,尤善宮詞,曾效仿王建(前蜀皇帝)作《花蕊夫人宮詞》一百篇,其中詩一卷(《全唐詩》下卷第七百九十八)歸屬於孟昶妃。

古代第一才女,捲入政鬥,留下燭影斧聲疑案,死因成謎

後蜀後主孟昶

後蜀後主孟昶尤寵花蕊夫人,曾和花蕊夫人一起避暑時贊其“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花蕊夫人喜愛牡丹花和芙蓉花,孟昶命全蜀種植芙蓉花,秋間盛開,蔚若錦繡,後主攜美人“今日觀之,真錦城也”。成都蓉城之稱謂自此流傳至今。

後蜀自先主孟知祥公元934年稱帝以來,秣馬厲兵10年,為後主孟昶留下大好江山,《十國春秋》記載當時的盛世:“時百姓饒富,夾江皆創亭榭,都人士女傾城遊玩,珠翠羅綺,名花異卉,馥郁十里,望者有若神仙之境。”年青力盛的後主滋生了驕奢淫虐的惰性,夜夜笙歌醉生夢死。後宮佳麗數以千計,沒到月初宮女發放買花錢的時候,後主必親自到現場,花蕊夫人寫詩記之:

月頭支給買花錢,滿殿宮人近千人。

遇著唱名多不語,含羞走過御床前。

就連宮闈之事,花蕊夫人都寫詩記之:

亭高百尺立春風,引得君王到此中。

床上翠屏開六扇,折技花綻牡丹紅。

據說後蜀宮內流行晚唐服侍遺風,羅裙下都是開襠的,花蕊夫人還發明瞭一種名為“鴛衾”的錦被,供後主和嬪妃們娛樂。明初文學家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上記載孟昶:“孟蜀主一錦被,其闊猶今之三幅帛,而一梭織成。被頭作二穴,若雲版樣,蓋以叩於項下,如盤領狀,兩側餘錦則擁覆於肩此之謂鴛衾也。

古代第一才女,捲入政鬥,留下燭影斧聲疑案,死因成謎

張大千刻像花蕊夫人

公元965年後蜀滅亡,後主孟昶連同花蕊夫人一起被押至宋都汴京(今開封)。宋太祖封孟昶秦國公,七天後孟昶暴病而終,史學家認為是宋太祖害死的。

宋太祖早就聽說花蕊夫人的才華與美貌,一日召花蕊夫人進宮,通令侍宴,席間宋太祖要她吟詩助興,花蕊夫人朱唇吐香,吟出了這篇著名的《述亡國詩》。

委身宋太祖的花蕊夫人,時常懷念後主孟昶,偷偷的畫了後主的畫像奉在宮內,後背宋太祖發現,謊稱是“送子張仙”,後來這一故事流傳到民間,花蕊夫人便被神話成了送子娘娘。

古代第一才女,捲入政鬥,留下燭影斧聲疑案,死因成謎

關於花蕊夫人的姓氏,歷史上說法不一,一說姓徐,一說姓費。北宋陳師道《後山詩話》:“費氏,蜀之青城人……”。南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蜀偽主孟昶,徐匡璋納女於昶,拜貴妃,別號花蕊夫人……”。根據史料記載,前蜀國君王建的有徐姓淑妃,淑妃家人曾說,前有彩虹入我家水井,先主娶了我們的女子為妃,現在又有彩虹入我家水井,必有女子飛黃騰達。果然沒幾天,徐家女兒被選入後蜀宮內。由此推斷,花蕊夫人姓徐。

古代第一才女,捲入政鬥,留下燭影斧聲疑案,死因成謎

關於花蕊夫人的死亡,民間也有很多傳聞:

一說和宋太宗有關。宋太祖垂涎花蕊夫人的美貌,無奈被哥哥宋太祖獨為己有,一天晚上趁宋太祖熟睡之際調戲花蕊夫人,被太祖發現,太宗無奈只好殺害太祖,為掩人耳目殺害花蕊夫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燭光斧影”。這一懸案筆者會在下一篇介紹。

一說是花蕊夫人捲入了宋朝政治鬥爭之中,觸犯了宋太宗的利益,被宋太宗在一次打獵中射死。

古代第一才女,捲入政鬥,留下燭影斧聲疑案,死因成謎

孰是孰非,已無詳實的證據,但是千百年來,關於花蕊夫人的逸聞趣事廣為流傳。眾多詩人也留下不少歌詠花蕊夫人的詩詞:

清人王培荀《花蕊夫人故宅》:絕代佳人不易生,可憐傾國與傾城。海棠委地香銷歇,誰道名花又向榮。

清人黃俞《花蕊夫人宅》:歌舞當年進蜀王,應憐遺址牧牛羊。茸茸細草堆芳徑,漠漠寒煙覆短牆。城上豎旗千載淚,宮中題恨滿簾香。英雄多少湮荒土,不及夫人姓字香。

清人吳文錫《青城山吊花蕊夫人》:內家本事詩猶在,城上降旗恨未休。試問葭萌題驛外,有無水殿任梳頭。

值得一提的是,後主孟昶受花蕊夫人喜愛詩詞的影響,組織趙崇祚,收錄溫庭筠等十八家詞五百首,編整合冊,取名《花間集》,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詞集。後主孟昶題的春節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們第一幅春聯,開闢了後世的春聯習俗。

一花一世界,一詩一故事。關注我,帶你瞭解詩詞背後的真實歷史。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