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你也有“補償心理”嗎?

PM

菜園子 原創

有溫度有價值有情感的產品經理社群

今日話題:

有研究表明,人的童年經歷中的一些缺憾,會在成年以後形成“補償心理”,從而帶來報復性的影響。比如小時候喝不到可樂的人成年以後可能會報復性的消費可樂,小時候被管制不能玩遊戲的人,成年以後也可能會沉迷遊戲。 利用好“補償心理”可以有效的增強特定群體的使用者粘性。

你也有補償心理嗎,你補償的是哪一塊兒時的遺憾?

有哪些產品很好的滿足了使用者的補償心理?

基於補償心理的使用者需求,是否可以持續?

你也有“補償心理”嗎?

菜園子今日話題討論集錦

菜園子產品經理洪園 的 醋熘白菜 提出:

小時候好像沒覺得缺啥,可能線條粗。不過減肥晚飯少吃一兩天,第三天會報復性得吃更多,這可能也是所謂的補償心理吧。去了窮的地方旅遊,就想著以後再也不來了,我要享受,大大的享受。這可能也是補償心理。

基於補償心理的使用者我覺得可持續,可能每個補償的點不同,但一定可持續,畢竟是人性

菜園子產品經理宇園 的 Cherrie?? 提出:

因為從小留守兒童的原因,小時候特別缺乏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吧,所以現在自己長大成人特別想多跟父母相處,以後能陪伴自己孩子成長。小時候很多地方都沒去過,也沒去過遊樂場,所以工作後,寒暑假就帶弟弟一起去遊樂場,算是彌補了一些遺憾吧。

Money 很好的滿足了我的補償心理??

菜園子產品經理地園 的 夏小魚 提出:

小時候吃的零食不大多,然後現在對小孩子的零食還是很喜歡吃,補償心理應該就是現在想吃啥都會滿足自己,然後就越來越胖了。

菜園子產品經理十園 的 逸 提出:

補償心理,估計每個人都會有。小時候喝的到芒果汁,喝得少健力寶,吃的多紅富士,吃的少香蕉,所以現在對後者的興趣要多於前者,但是不管是現在喝的到喝不到,都對消費有一個合理的認識了,所以補償心理是有作用的,但是作用不大,看個人消費心態了[微笑]

菜園子上海分舵 的 簡單 提出:

補償心理投射在產品上,範圍有點太小了,童年受到的影響最大的就是父母教育太過嚴格,使得性格上有些自卑,難以自信,對自己也過於刻薄;透過工作帶來的收入和體現的能力,希望可以多補償父母和家人,希望從他們那裡得到認可;

滿足使用者的補償心理產品,對我個人而言就是喜歡一些建造類的遊戲,覺得自己會蓋房子,會經營生活,就是補償兒時總是得不到認可的心理

我覺得是不可以持續的,人還是應該正式自己的遺憾,而產品應該更加健康向上的引導;

菜園子產品經理男園 的 牛保軍 提出:

小時候喝健力寶是個比較奢侈的事。成年後,在不開心的時候,去超市總會買瓶健力寶,喝了之後情緒消散很多。然而現在很多超市都找不見了,有一次我就在貨架前反思,反思的結果就是補償心理。用最熟悉最記憶深刻的味道補償壞情緒。

很多人減肥困難的原因,管不住嘴,根本原因也是沒有找到情緒出口,一不開心就吃吃吃,吃是最容易獲得的感覺。

補償心理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我也觀察到一個現象:父母小時候條件差的,有了孩子會給孩子買很多好的貴的東西,溺愛孩子。自己缺什麼給孩子補什麼,自己受苦了,不願小孩子受苦。尤其最近幾年,發現農村家長對小孩子的溺愛更多時,尤為悲嘆。

菜園子產品經理男園 的 ??Sunny??悟禪?? 提出:

每個人都有補償心理,只是缺乏洞察力,狠少人可以返妄歸真,自律可破一切無明之行[奸笑]至於讓人迷失心智的產品我是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嘿哈]只有做有益的產品才能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

菜園子廣州分舵 的 無言 提出:

小時候家裡一直不通網,只能用家裡的電腦玩單機。直到上大學才開始有穩定的網路。然後大學幾年基本就天天上網,玩遊戲看電影逛網頁,搗鼓各種要有網路聯絡的應用。。。至於滿足補償心理的產品,emmmmm淘寶算麼。

菜園子廣州分舵 的 小丫 提出:

我是無慾無求嗎?沒覺得有什麼產品是現在非常熱愛,然後用來補償兒童時期的。產品設計裡的包郵算是補償心理的應用麼,雖然大家都知道運費其實包含在商品價格了,但是有運費的東西,我是拒絕的。

菜園子PM西南分舵 的 emmmmm.... 提出:

我爸爸就是一個典型的報復性消費滷製品食物的人,每次買滷肥腸滷心肺這種,他都在叨叨他小時候是多麼捨不得吃什麼的。其實我認為這個報復性心理有時候並不是一個正確的指引,有太多莫名其妙的執念因素,會讓自己在處理事情的時候缺乏理性思維,衝動行事,這大概就是現在這些產品利用的點吧。

菜園子產品經理杭州分舵 的 一隻阿木木 提出:

補償心理是一種心理適應機制,個體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總有一些偏差,為求得到補償。從心理學上看,這種補償,其實就是一種“移位”,即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發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長處,優勢,趕上或超過他人的一種心理適應機制。

自尊心更高的人,購物時會傾向於選擇包裝簡單實用的產品。而自尊心低一些的人,會選擇看起來高檔的產品。

所以別相信“一分價錢一分貨”,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美,更多是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開始的。剁手買一大堆化妝品前,請先告訴自己,你比你以為的要有魅力。

菜園子廣州分舵 的 C 提出:

父母深諳宜疏不宜堵的道理,從小著重養成自律而非強行禁止,欲擒故縱之間,思來想去並沒有什麼特別遺憾的事。但補償心理我還是想到一些例子的。

1。正面而言——科幻片。科幻片常被稱作成年人的童話,拋開情懷和對青春的懷念而言。鋼鐵俠≈機器人,哥斯拉≈大怪獸。而最近大熱的那隻黃色電耗子,就更加明顯了。你是為它的特效、情節、演員還是什麼因素買單?這裡面的心理補償機制稍有特別,並不是說大家小時候沒看過《寵物小精靈》,而是大家再也回不去那段童年了。

2。反面而言——過度補償的電競訓練營。RNG戰隊上年組織了幾次電競訓練營,簡單說就是你覺得你打LOL挺猛的,我就讓你去和職業選手練練;你覺得職業選手挺好當的,我就讓你去感受幾天。然後一趟下來,電競訓練營變成了網癮根治營,很多參加的小朋友打了幾天之後發現事情不如自己想象中簡單,還是死心回去唸書吧。上個985 211比當UZI簡單,戒網癮效果比雷電法王要好得多。

3。同樣的環境和遭遇之下最後成就怎樣的人,還得看人的心智和氛圍薰陶。例如政界有個理論叫“寒門鉅貪”,大概意思就是小時候越是窮的響叮噹的人當了大官就越可能會報復性斂財。“窮怕了”的例子太多太多,徐才厚,谷俊山。。。這些都是定性的人物我也不怕講。

而正面的有沒有?有。朱鎔基總理和洪武大帝朱重八就都是童年特別窮,長大了卻特別痛恨貪官的型別,說來也巧,這兩位居然是同門血脈。。。

菜園子產品經理洪園 的 摸魚兒 提出:

一直不理解為什麼有的人對可樂情有獨鍾,戀戀不忘,今天算是找到理由了

菜園子產品經理三園 的 風馬牛 提出:

我感覺我沒有補償心理,或許是補償後的體驗不夠好吧。

我記得我在群裡分享過我喝咖啡的故事,喝完咖啡真的沒有什麼太好的體驗,然後需求就不再持續了。至於補償心理的使用者需求,我覺著並不一定能持續,主要看使用者補償時和補償過後的體驗是什麼樣的,體驗好可能會持續,體驗不好(像我喝咖啡似的)肯定就持續不了。好多事情還是想象比實現美好的,想象的越美好,最後實現的時候並沒有自己期望的那麼高,只會讓自己更失望。

菜園子PM西安分舵 的 Huan楊歡 提出:

補償心理~~~emmm~~~有吧~~~買書。

小學3年級之前,連書店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村裡面有商店,隔壁村有理髮店,就是沒有叫做書店的地方。後來去了縣城,知道了縣城中心有一家書店,叫新華書店。再後來,縣城的學校旁邊開了幾家書店,至今記得其中一家的名字“教育書店”,偶爾會在裡面待一個小時,看完一本漫畫書,也會一本接一本的世界名著買回來,一個暑假都泡在這幾個大部頭裡面了。再後來,高中,學校附件,開了兩家書店,“書蟲”和“貝塔斯曼”,可以租書,一天一毛錢,沒少往那邊跑。高中,學校有圖書館,可供借閱的圖書好少啊,大部分時間,是同學們的自習室和閱覽室(各種文摘期刊和報紙)。

大學時候,圖書館那才叫圖書館,是我常去的地方;大學附近,有一家書店,“嘉匯漢唐書城”,大一就辦了會員卡,大學四年,累計買了幾千元的書。

以前買書少,一方面是書店少,藏書少,一方面是窮,每次買書要算算算。大學畢業後,自己開始掙工資了,設過一個現在看來很可笑的目標,每個月用300元錢買書,終因買了太多書而來不及看,flag倒掉了。

現在在公司負責讀書俱樂部的圖書採購,補償了小時候買不起書的心理;現在在菜園子打卡,因為菜園幣可以買書。願大家都有足夠的菜園幣買書。

最後,送2句話讀書的名句:“好讀書,不求甚解”,“書非借不能讀”。

菜園子產品經理三園 的 薇薇 提出:

我和幾個身邊的朋友都有補償心理。例如我小時候家裡困難,很少有新衣服穿,現在條件好一些了,會經常買新衣服給自己。現在在慢慢控制自己這種心理問題。

所以現在非常注意寶寶的人格健康,希望能避免一輩子都在治癒童年傷痕的問題。

菜園子華南(深圳)總部 的 Michael 提出:

有,養寵物,有些人小時候家裡不讓養寵物,長大後就會自己養寵物,養貓或者狗的,也是對童年的補償

菜園子產品經理天園 的 望舒 提出:

不太會吧,長大了人生經歷多了,想事情會更深了。也不只是以前小時候的想法。太過於在乎小時候想法應該是小時候心理陰影,當然真善美的心態還是要保持的

菜園子PM駐京辦 的 kathy(^з^) 提出:

運用兒時的補償心理,雖然群體的行為意向會很強烈,但是群體有特定性(不同人有不同的兒時缺陷)。基數太小很難持續,倒不如針對社會群眾的補償心理進行設計,比如之前看到一個文案“改不了加班的命,就善待加班的胃。”文案引發了打工仔的補償心理,加班工作很辛苦,那應該好好犒勞自己,此時訂餐應該會熱量更高,對價格也沒那麼敏感。

菜園子PM西南分舵 的 嘻嘻猴 提出:

小時候我爸對我特別嚴,管的特別多,趕集市的日子、串門兒、走親戚的日子,經常不讓我去。所以上大學一定要離他們遠一些,有假期的日子絕對不願意在家裡坐著閒著。短假就出門逛街,長假就一定要去旅遊。這樣說來可能也是某種意義上的補償。

菜園子產品經理地園 的 張宇軒 提出:

個人覺得,補償心理在中國很常見吧, 最大補償心理的就是中國式教育,父母拼命的給孩子自認為好的東西,但大多數都沒有問過孩子的真實想法和感受,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

菜園子產品經理宙園 的 米拉*米奇 提出:

補償心理我覺得潛在都是會存在的,都渴望補償以前的缺失的部分。我一直想補償小時候的愛好未能發展,不過由於工作,已經轉化成為業餘愛好。滿足使用者補償的我覺得遊戲內容算是一種,無論是在單機版的建立自己的莊園,還有手遊升級打怪,配對結婚等各種遊戲環節。都能補償使用者的部分願景。補償心理需求,可以作為輔助,使用者現在越來越趨於理性,個人認為還是有用和有意思佔據的會是主導地位。

菜園子產品經理玄園 的 黃不胖 提出:

小時候沒什麼零花錢,沒怎麼消費。

工作後經濟獨立了,開始大手大腳喜歡啥買啥,以至於工作幾年都沒存下錢。

各種賺的盆滿缽滿的變態版傳奇,可不就是利用了“補償心理”嗎,以前傳奇火的時候,升級難打怪難,現在一刀999了,讓你爽翻天。

菜園子產品經理地園 的 陳偉洪 提出:

小時候沒機會看漫畫,現在依然對漫畫不感興趣[奸笑]。但小時候想吃零食,沒有機會吃,現在有空就會吃點小零食,特別是印象中的那種包裝,我就特別容易衝動。在一些商場,如小時候零食店,有點類似打著補償的心理。

網際網路產品,感覺沒有太大印象,可能也是出來比較晚,感覺螞蟻森林跟以前的開心農場一樣,屬於同一類的遊戲,那時候玩開心農場,現在玩螞蟻森林,不知道是否相關的補償。

菜園子產品經理五園 的 Ldy 提出:

兒時不讓睡懶覺,現在一到週末,就讓自己睡到自然醒。

淘寶滿足了 很多人不能隨時隨地買買買的遺憾。

補償心裡大多數人是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來治癒童年。

少數被充分滿足,或者理性看待後。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菜園子產品經理地園 的 耳東陳 提出:

突然想到,父母因為小時候的貧窮,不允許孩子受一丁點苦,這或許也是一種補償心理,另一個點也可以說明教育產品一直宣傳的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也是因為自己曾經輸了,想讓孩子不要輸了。

菜園子產品經理黃園 的 達軍 提出:

個人是認為不同的成長階段,都有不同階段的特性,個人的成長在不違揹人性、道德、法律底線的前提下,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尊重個性發展。而心理上的補償也不會有太多。家人總是鼓勵,“想幹的事,趁現在去做,不留遺憾”。啥都不說了,碼程式碼去掙奶粉錢去了。

菜園子產品經理宇園 的 賈佳璐 提出:

我的補償行為大概就是長大後玩遊戲有點多……有時候理智告訴我不應該再玩了,但是情感上會覺得好不容易週末,沒人管我,沒有任務,我就要玩。這種情緒導致週末本來可以幹很多事情,用來提升自己或者休息或者見朋友,但都因為遊戲賴在了家裡,從一個喜歡在外面瘋玩的浪子變成了半個肥宅。網際網路的補償性產品感覺遊戲偏多,比如switch的Pokemon就挺典型的吧,小時候每天看的動畫片出了可以自己甩球球抓精靈啊。還有一些畫素風格的產品,也算是一種致敬吧。我覺得留存率還是要看產品本身的吸引力的,但是很多產品是一次性的消費情懷也就夠了,只要營銷宣傳的好。

菜園子PM西安分舵 的 Wendy?? 提出:

我有補償心理,有一段時間比較明顯,是對於孩子的。至於自己,小時候覺得特別美好而當時無法擁有時,在擁有條件時已經補償過了,不會過渡補償,因為每個階段的心理和需求是不一樣的。

前幾天六一,看到懷舊零食懷舊玩具,其實對標的出發點就是補償心理。

關於網際網路的補償,像之前的旅行青蛙,個人覺得沒補到本質,就不是真的補償,所有的補償均因為無法回到當時,因此無法補償。

菜園子產品經理一園 的 藍色知更鳥 提出:

報復性補償沒有,滿足童年的缺憾是有的。補償心理或許可以換一種形式應用到營銷中。比如微信讀書組隊抽無限卡活動。有不少人是奔著終身無限卡去的,但是抽不到無限卡也會給你一張限時無限卡,可以緩解使用者的失望情緒。支付寶第一年的集五福活動就是因為沒有這種操作才被大家罵的狗血淋頭。有很多抽獎活動,抽不到獎品時主辦方會給一些其它的東西作為補償以緩解使用者的不滿情緒。這些都可以看作是沒辦法滿足使用者時的補償手段。我們在運營過程中也可以運用同樣的方法來安撫使用者的情緒。

菜園子產品經理地園 的 Pinno 提出:

1。 自己在小城市長大,沒辦法接受一些優秀的教育資源(也可能因為窮- -),所以如果以後有了娃,可能有條件都讓他享受更好的教育條件吧。

2。 因此現在成年人的職業教育和知識付費如此風火,除了所謂的知識焦慮,我覺得營銷文案也是有參照這個心理補償的:只花xxx就能收穫xxx的超級乾貨!

3。 另個層次上也很能理解現在寶媽寶爸的強烈的付費意願:我的人或許已經這樣了,讓我的娃好過一點吧。

菜園子華南(深圳)總部 的 Shirley 提出:

我的心裡補償大概是,1。小時候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和父母很生疏,感情的缺失導致一直沒有安全感,2。在小城長大,來到大城市才發現大城市的優勢,為了後代想拼命留在這裡吧

菜園子產品經理洪園 的 榛果Haley 提出:

心理補償,小時候父母把我關在家裡學習,不讓我看動畫片。上了大學買了電腦,然後開始猛補日本動畫,基本感興趣的,全過了一遍,哈哈!荒廢的大學日子啊!還有就是,父母不讓我花錢,管得很嚴。自打自己開始工作賺錢了,可勁的花,造成的後果就是,迄今為止都沒有什麼積蓄。。。該警覺起來了,不然以後沒人養啊!

市面的產品,感覺有好多漫畫類的app,都是在召喚我的補償心理啊,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菜園子PM西安分舵 的 大女主 提出:

哈哈,小時候泡麵沒吃夠但是現在也沒那麼想吃,已經沒有了當年的味道。小時候皮筋沒跳夠,沙包沒玩過癮,所以現在還會號召小夥伴玩。小時候西遊記沒看夠。長大了,一遍又一遍的看。

小時候爸媽哪裡都不讓去,生怕丟了,長大了自由了,有時間就出去浪,這麼說,旅行App也是一種補償性應用。

菜園子產品經理荒園 的 Claudia??孫雪 提出:

補償心理,小時候家人總是要求“要懂事”,現在就很不想懂事算不算一種補償心理。

虛擬社群和遊戲類的比較像利用補償心理的產品,把生活中可能無法實現的願望投射到虛擬世界中,做想象中的自己。想起馬化騰最初給自己的QQ形象是個穿牛仔褲有著飄逸長髮的男子,大概也是如此吧。

所以基於補償心理的產品是否可持續,還是看產品本身吧,好的形式或內容還是能創造很好的使用者黏性

菜園子PM西南分舵 的 Ranispy(景薇) 提出:

我有補償心理。小時候奶奶重男輕女,導致我一直仇恨她,崇尚自由和男女平等甚至有點女權主義。高中本來英語很好的,還是英語課代表,高二有次英語競賽英語老師沒讓我去,我就再沒花精力好好學過英語…導致我現在英語這麼差!我現在覺得,補償心理並不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成熟智慧的表現。所以以補償心理為主要目的和驅動力的,勢必不能長久。

菜園子PM西安分舵 的 超子 提出:

正在加班,覺得很有趣,問了百度百科,說補償心理是一種心理適應機制,個體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總有一些偏差,為求得到補償。從心理學上看,這種補償是種“移位”,有好有壞吧。細細想了一下,我小時候好像挺知足的,也很乖,愛學習,學習雖然一直不好不壞,但至少沒學壞。生活上,基本不缺啥,上有2個姐姐,從小到大很疼我。現在唯一遺憾的是,中學、大學沒有好好的談戀愛,導致大把的青春荒廢,現在想補償,貌似有點遲哦~

菜園子產品經理地園 的 許多 提出:

說一下身邊一個同事的補償心理:一個從農村出來的孩子,小時候一週吃一頓肉,上學連飯都吃不飽,甚至得跟老師借錢吃飯。出來工作賺到錢後,各種大吃大喝,我們樓下的餐廳基本被他吃光,而且是每道菜都要試一遍。這種補償心理很典型。

菜園子上海分舵 的 張松彪 提出:

比如微信讀書組隊抽無限卡活動。有不少人是奔著終身無限卡去的,但是抽不到無限卡也會給你一張限時無限卡,可以緩解使用者的失望情緒。支付寶第一年的集五福活動就是因為沒有這種操作才被大家罵的狗血淋頭。有很多抽獎活動,抽不到獎品時主辦方會給一些其它的東西作為補償以緩解使用者的不滿情緒。

菜園子產品經理荒園 的 涼風秋起 提出:

其實補償心理會有的,從人類心理發展來看,通常會以在無條件時的慾望缺失進行滿足慾望的行為,這也是慾望驅使。

但是,萬物以兩極展開。

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玩電腦,痴迷的程度不亞於昏天暗地那種不知道什麼時間什麼時候了。因為那時候被家長特別監督著,是每次偷著玩的,連網線都沒有,單機王。家長的觀點,遊戲是害人的,連玩都不能玩。

這也是我成為開發的原因,想做遊戲做網站。到後來會進行惡性補充當時未驅滿的慾望。

今天看到一個觀點,特別有意思,一個女孩談戀愛,不過男孩不受待見,家人評判男孩不行,但是家人沒有反對,而是支援。後來,女孩就分手了,人都有逆反心理,在愛的事情上被反對反而更加強烈,加速摧毀一個人的人生。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很多人會重新驅使當時的慾望,報復性補償心理往往是受到沉重打擊的後果,並不會是普通的。

是故,心理都會有,按照經歷分級,不可言說罷了。

菜園子產品經理地園 的 張克超 提出:

補償了對吃的壓抑,真不是個好現象……現在那些復古的小霸王遊戲機算是補償,曾經一度想買,評論解讀,都是看了一眼然後立馬買,實際作用不大,各種缺點。補償性的得看產品是否真的有需求。

瞭解更多關於產品運營相關話題討論和乾貨分享,可以關注“PM菜園子”檢視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