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李健的歸宿:生活的藝術家

2013年,李健在網路電臺“銀河面對面”做客時接受採訪。讓我們一起看看李健老師的生活觀吧。

採訪者是陳樂融。以下是採訪實錄的精彩內容節選。

李健的歸宿:生活的藝術家

陳樂融:你覺得大家為什麼最近這麼喜歡你的歌?

李健:最近嗎,我覺得一直都很喜歡哈哈!開玩笑啊,臺灣我不知道,內地就是最早的一批聽眾就是那些DJ們,還有一些也是歌手,他們是最早的一幫聽眾。

陳樂融:自己圈內的人特別喜歡、欣賞。

李健:對對,然後大眾呢,大眾在我看來還是需要引導的,他完全靠自己的興趣,現在可能是,我覺得大眾的趣味不能說提高了,至少它是多元化了。因為以前人們喜歡的音樂就是那麼一兩種,內地可能還是以參與感為主,他希望能夠跟唱,能夠卡拉OK裡唱,但我的歌還不太適合跟唱。

陳樂融:你的歌是欣賞、吟賞。

李健:但現在別人喜歡的像《風吹麥浪》這樣的歌比較簡單,大部分還是唱起來比較難。多元化了以後,可能也有一部分人他可能參與不了,但願意欣賞。

陳樂融:我覺得從另外一個角度,不曉得李健同不同意哈,可能現在的事情越來越高速了,越來越繁雜了,所以大家有時候突然聽到一些比較安靜的,內省的,雖然他可能也不見得真的要去玩味那個詞裡面真的在講什麼,但是他就是覺得隱約有一些畫面跟他紅塵俗世很不一樣。

李健:對,他可能有些人在音樂中能夠聽到以前聽不到的東西,或者他感受跟別的歌不太一樣。其實不光是我,內地像其他的一些音樂人現在越來越受歡迎了,也經歷過這樣的階段,還好我們是一幫比較幸運的,風格沒變,十年前就這樣,如果你變來變去,可能也就沒有今天了。

陳樂融:瞭解,就像你說的“一如既往”。本來就是做了這個的選擇,你愛的,現在剛好這個社會的質地正好可以接納,擁抱這一塊,所以還是做你自己了。

李健:音樂其實還是有很多幹擾也好,或者說誘惑也好,並不是你的音樂風格一定是最時尚的,或者看似最前沿的,因為很多歌手其實原來很好,但後來變來變去,不斷(變化),今天這樣R&B,明天中國風,沒找到一個自己的風格。我覺得我還算比較運氣,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的,這種選擇是一個不自知或者說不自覺的情況下,因為你不願意做你不喜歡的,或者是你不擅長的。

李健的歸宿:生活的藝術家

陳樂融:所以,其實也不是一個很高調的說法,最後就是很幸運地走到這個狀態。

李健:所以這樣的音樂,另外一方面來講,它需要一個量,你需要一批這樣的歌曲去形成一種風格,你有三五首肯定不行,當你有三五十首了,都是這樣一個水準的,人們可能會接受和發現你。

陳樂融:那要笑一笑嗎?

李健:啊?

陳樂融:因為很多人都說你很嚴肅。

李健:當我談論比較正經的時候,就比較嚴肅。

陳樂融:哈哈,其實生活中還是有開心的一面吧?有吧?

李健:有,很多!因為不笑並不代表我這個不高興。生活中很多讓人很喜悅的地方。比方說剛才來的時候快下雨了,我覺得挺好的,就是覺得能夠涼快一些。

陳樂融:非常簡單,非常直觀的一個喜悅。

李健:對,我覺得人,最牛的藝術家還是生活家,所有的藝術家,音樂也好,美術啊,什麼電影啊,都高不過那些從生活中有智慧的那些人。什麼人生活有智慧,和尚有智慧,這些法僧們有智慧。當然還有個別藝術家在我看來,比如像Leonard Cohen這樣的,我覺得他們已經上升為生活藝術家了。我覺得所有的藝術家,歸根結底,或者最後的昇華就變成一個生活藝術家,那是最後的一個歸宿。

李健的歸宿:生活的藝術家

這最後一句話是點睛之筆,讓人有所醒悟:“所有的藝術家歸根結底或者最後的昇華就會變成生活的藝術家,那是最後一個歸宿。”你是否認同呢?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