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堪稱絕世佳作,開頭三句就驚豔了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主題,這是常談常新的話題。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裡,愛情是忠貞不渝,到海枯石爛的,這也是主流的愛情觀。而與這些愛情觀相關的古詩詞句子,最著名的要數“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兩句被編進了一首叫《梅花三弄》流行歌曲裡面。

很多人都會唱這首歌,痴男怨女們更是深深地被這兩句打動,以之為愛情座右銘。那到底是誰寫出了這麼引人入勝的痴情名句呢?這兩句源出於元朝文學家,詩人元好問的一首詞《摸魚兒。 雁丘詞》。

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堪稱絕世佳作,開頭三句就驚豔了

《摸魚兒 ·雁丘詞》

乙丑歲赴試幷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堪稱絕世佳作,開頭三句就驚豔了

這首詞分為上下兩片。兩片之前的那段文字是序言,就是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序言的大致意思是: 乙丑年我去幷州參加府試的路上,遇到了一個打雁的獵人。他說今天捕獲一隻大雁,已經殺了。而另一隻脫網的雁卻呀呀悲鳴,不願捨棄它死去的伴侶,不肯飛走。最後竟然從天上一頭墜地自盡。聽到這事後我把兩隻大雁買了下來,把它們埋葬在汾河之畔,並在它們的墳旁壘上石頭作為標記。這座大雁的墳就叫“雁丘”。同行的學友很多都為大雁賦詩,我也寫了一篇《雁丘詞》。由於之前寫的不能譜曲歌唱,現在把它修改一下定稿為可唱歌詞。

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堪稱絕世佳作,開頭三句就驚豔了

白馬獨家譯詞: 真想問這茫茫紅塵中,愛情是什麼?竟然能讓人不顧生死,全力以赴的去追求。來往於天南地北,雙棲雙飛的這對過客,幾經寒暑,已經老翅白頭。它們久嘗歡樂的情趣,也遍歷離別的愁苦。此時我才知道,這一對大雁比人世間的痴情男女還要痴狂。 孤獨的大雁應該意識到: 萬里雲煙渺渺,千山暮雪茫茫,我形影相弔,還能和誰同行?

當年的汾河一帶,正是漢武帝臨駕巡遊之地,弄簫擊鼓,棹歌嘹亮,熱鬧喧天。而如今冷冷清清,野煙漠漠,荒樹連叢。為亡雁招魂還有什麼用呢?風雨裡它們的魂魄啼泣不已。天妒雁侶常伴,如膠似漆。我相信這對大雁肯定和那些鶯鶯燕燕死後化作黃土不同,這對大雁一定能流芳千古。 千年後,雁侶的故事仍然留給詩人們銘記,併為之心醉,為之大唱,為之痛飲,為之頌揚,並來到雁丘前憑弔。

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堪稱絕世佳作,開頭三句就驚豔了

詩人要寫出一篇佳作,需要有豐富的情感、有趣的靈魂、敏感的洞察力,這三者是諸多詩詞產生的土壤。當時元好問才十六歲,恰好同他的名字帶來兩個字“好問”一樣,在《燕丘詞》的開篇就發出了常人都有感觸,卻沒有問過的驚人句: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令人感少年嘆元好問多情、鍾情的同時,才調更是絕倫。由於詞的格式固定,利於唱而不利於讀,後世之人就把他這一問稍加變動,改寫成了七言形式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教人生死相許的愛情故事總是一個悲劇,令多少人刻骨銘心,比如焦仲卿和劉蘭芝,梁山伯和祝英臺,羅密歐和朱麗葉……哎,你看人家十六歲的少年元好問呀,竟然能寫出這樣動人心絃的詩句,你說放到現在,會不會說這人早熟呢?

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堪稱絕世佳作,開頭三句就驚豔了

元好問在《雁丘詞》的序言裡說這首詞剛開始寫完的時候因為音律不協調從而用《摸魚兒》改為詞,所以白馬猜想這詞的開頭可能本來就與“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相類似。詩人並沒有說教誰生死相許。

接下來詩人在詞的上半闕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地在想象中描述了兩隻大雁同宿雙飛的生活。雙飛雁的生活有樂趣有苦愁,被詩人比喻成痴情的兒女。當聽聞一隻大雁失去伴侶後, 詩人用人類的感覺去擬寫雁的感受:不知該往哪裡去!用“君應有語”來表達出振顫哀傷的心絃;用一個“渺”字來引出內心對外面世界的迷茫,縱然雲天萬里之廣,暮雪千山之闊,此心此身也無處停歇安放啊——佳侶都不在了,這樣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於是就發生了獵人所說的故事。

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堪稱絕世佳作,開頭三句就驚豔了

在當今我們來看這深沉愛情,應該就叫做“情深不壽”吧。因為失偶的大雁是無牽無掛的,但要是人就不一樣啦,有家有老有小,人活著的意義之一就是一種責任,而不是就以死相報於這份感情後就開脫解脫了——這是旁話。渺,就是雁兒把愛情許以生死的體驗,踐行。

“渺”字在這首詞上半片的最後三句通常被稱為“領格”,在摸魚兒詞牌所規定的領字,它起到一個過渡作用,從而引出詩詞的下片。而詞的領字一般都是仄聲字,比如說下片中的那個“為”字,也是領格字,它在詞林正韻裡面是仄聲。下面我們就來看這首《摸魚兒》的下片。

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堪稱絕世佳作,開頭三句就驚豔了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當年簫鼓是漢武帝橫渡汾水時的熱鬧場面,但一切都過去了,縱然是天子一樣的榮耀一樣是風吹雨打,煙消雲散。詩人這樣寫是為了反襯愛情的偉大與不朽,以便引出對殉情大雁的謳歌。同樣是在這裡發生的故事,渺小與偉大,淺薄與深刻,令人一讀,更加憐憫這一對患難與共的大雁。

接下來的幾句敘事性的抒情可謂出神入化: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詩人引用《楚辭。招魂》的典故,想起即使為雁招魂也已經於事無補,而似乎在風雨中聽到雁侶的悲啼。上天也感到嫉妒了,真可謂是“天若有情天亦老”!詩人寫到這裡,已經達到了悲情的高潮。既然如此悲哀感人,那勢必會引起後世的文人墨客們共鳴,勢必會聞雁丘之名而竟相來祭奠這一對大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