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葉派掌門人葉少蘭,演唱的時候為什麼嘴要張得那麼大?

過去梨園行有句話:“人老就棒槌”,當然,這句話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但是為什麼老藝人會留下這樣的話?值得深思。我們先不說過去時代有沒有這樣的例子,這句話在當今時代就有很多現例項子,有的已經不是棒槌了,他們弄出的動靜,簡直可以用“走火入魔”來形容。

我們看某位功成名就的所謂老“藝術家”的近期唱段,常看到到這樣的留言:他(或者她)年輕時候多好啊,多規矩啊,怎麼現在成了這樣了?

葉派掌門人葉少蘭,演唱的時候為什麼嘴要張得那麼大?

棒槌

其實,年輕時候,或者腦子還靈活,有錯就能及時糾正,或者他的老師還活著,看到問題會給他及時指出,或者心思還單純,目的都撲在學習藝術上,那麼隨著歲月的流逝,他們的前輩都故去了,他們也慢慢“熬”成了表演藝術家,我記得好像是郭德綱說過這樣的話:啥藝術家,死得晚都是藝術家!

那麼隨著歲數的增加,資歷也有了,他也老了,他會放縱自己的那些習慣,本來那個習慣不好,他遲鈍了,覺得好,還有身邊的人也不好意思給他指出,同行不想得罪人,學生怕捱罵也不敢,他自然而然覺得自己的那個特點就是優點,不但不改還越來越厲害了!

這裡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葉少蘭,小生當今“葉派”掌門人。

葉派掌門人葉少蘭,演唱的時候為什麼嘴要張得那麼大?

葉少蘭先生

大家如果喜歡葉派小生,會發現,小葉先生的葉派隨著他歲數的增加也越來越有個人特點了,當然這個原也無可厚非,因為京劇流派的形成最大的一個特性就是各流派極具個人特點,沒有特點你也不過是某個流派的優秀傳人,用一些極端粉絲的話,那就是“復讀機”。

當然是不是“復讀機”這個話題還很讓人值得商榷,那麼這個話題以後再說,我們就先說這個特點。

葉派掌門人葉少蘭,演唱的時候為什麼嘴要張得那麼大?

復讀機

一切事情都有好有壞,具有兩面性,那麼一個流派的形成,他的特點之所以被臺下的觀眾接受,就是因為他這個特點是優點,是好的,是提煉的,是美化的,是優質的,那麼這個特點就值得稱為流派的特點而保留下來,而一些所謂大師的流派特點,是難聽的,劣質的,怪異的,胡鬧的,彆扭的,肆意的,那麼這個特點即使人們說他已經形成了什麼流派,那麼他也不是藝術,最典型的就是49年以後強硬豎起來的所謂“趙派”。

回頭再說這個“新葉派”,我也不知道葉盛蘭先生那些平和的順耳的

腔,到了

小葉先生這裡為什麼非要那麼粗音大嗓的去強調

,當然,這個還不是重點,重點是小葉先生的表情和他那極具特點的“血盆大口”。

葉派掌門人葉少蘭,演唱的時候為什麼嘴要張得那麼大?

葉少蘭先生在清唱

其實我們回去翻一些資料,小葉先生的中早期的一些錄影,嘴型還是很自然正常的,那時候恁年輕,也沒那麼多違和感,再加上唱腔上多是繼承,所以,還是很受喜歡盛蘭先生的新老觀眾喜愛的。

隨著歲月的流逝,老藝術家紛紛離世,過去的那些梨園二代傳人,都成了“藝術家、掌門”了,最典型的就是梅葆玖,葉少蘭。

葉派掌門人葉少蘭,演唱的時候為什麼嘴要張得那麼大?

葉少蘭和梅葆玖

梅葆玖今天不說,就說葉少蘭,我們發現,他的演唱,他的嘴型是隨著歲數開始增大的,歲數越大嘴張

越大,最後幾乎大到“大無可大”的地步!大家知道,國戲的嘴型是不能張得太大的,這個和國戲的發聲原理有關。

那麼小葉先生這麼大的嘴型,是受了西方藝術音樂發聲的影響了嗎?還是他自己真覺得這樣的嘴型美觀,並且能夠促進發聲的更加圓潤飽滿呢?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明確的確定,那就是他演唱時候嘴型不美。一切藝術形式,美是衡量的唯一標準,不美那麼就肯定是不成功的,這一點我想也不是我個人有偏見吧。

葉派掌門人葉少蘭,演唱的時候為什麼嘴要張得那麼大?

歡迎關注荷露團珠談戲說戲聊戲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荷露團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