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一首70年前的電影插曲,背後的故事感人!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唉。高山長青,澗水長藍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碧水常圍著青山轉唉。啊,啊,啊,唉,唉,唉。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碧水常圍著青山轉唉。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一首70年前的電影插曲,背後的故事感人!

這首歡快抒情、易學易唱的歌曲,我們很多人都很熟悉了。1984年,中央電視臺邀請香港著名歌星奚秀蘭來到春節聯歡晚會。在晚會上,奚秀蘭演唱《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天女散花》、《阿里山的姑娘》三首歌曲,《阿里山的姑娘》這首歌因此開始在中國內地廣為傳唱開了。

這首歌又叫《高山青》,原唱為張茜茜,有鄧麗君、朱逢博、奚秀蘭、田震、華晨宇、卓依婷、高勝美、黑鴨子組合等多個著名唱家翻唱。

但和很多歌曲一樣,雖然我們唱了很久、聽了很久,但卻不知道她的出處。這不,本人也是偶爾看到了關於這隻歌的故事。有人說這是一首臺灣高山族的傳統民歌,但其實,這首歌只是採用了高山族山歌的曲式譜寫成的一首歌曲,出自1949年在臺灣拍攝上映的電影《阿里山風雲》。說來這部電影和這首歌的背後還有許多感人的故事。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一首70年前的電影插曲,背後的故事感人!

《阿里山風雲》是上海永珍電影公司出品的。編劇張徹,導演是張徹和張英,主要演員是吳驚鴻、藍天虹、李影、張茜茜、崔冰、宗由等。對,張徹就是那個被稱為一代武俠電影宗師的張徹,拍攝過《五虎將》《少林子弟》《洪拳與詠春》《方世玉與洪熙官》《南少林與北少林》《飛狐外傳》《鐵旗門》《少林與武當》《碧血劍》《射鵰英雄傳第三集》《俠客行》等等眾多武打影片,著名動作演員、導演王羽、狄龍、姜大衛都是他的學生。這部《阿里山風雲》是他自編自導的第一部電影作品。

1940年,張徹在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修讀政治時,參加了文化運動委員會,得到了主任委員張道藩的器重,擔任了文運會專員,開始從事戲劇工作,後來就任上海市文運會秘書。1948年與蔣經國有了交情,成為國防部總政治部簡任專員,至上校軍銜,並以此到臺灣執導電影。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一首70年前的電影插曲,背後的故事感人!

1949年5月,他們為了拍攝了《阿里山風雲》這部反映臺灣高山族的劇情片,到臺灣花蓮去取景,沒想到在拍攝到一大半時,上海於5月27日解放了。張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到10張飛回上海的機票。40多個人的攝製組無奈之下,採用抓閹方式由10個幸運兒先走,其它人則被動地留在了臺灣。其中,還包括這首歌的詞作者鄧禹平。

這部電影說的是清朝政府廷採取分化政策,使漢、藩不和。吳鳳出任通使後從事調和工作,深受山裡加、達威亞兩族愛戴,但這與清政府的治藩政策不符合,被朝廷視為眼中釘。新縣官上任後,挑起兩族不和,兩族因此大打出手,險釀成兩族混戰,幸得吳鳳出面調停後,兩族重歸團結,但中間充滿了愛恨情仇。武打動作與少數民族男女的愛情故事結合,此片上映後很受歡迎,並且這首《阿里山的姑娘》也因此出名,廣為傳唱。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一首70年前的電影插曲,背後的故事感人!

導演張徹

這首歌的詞作者是鄧禹平,曲作曲是導演張徹。張徹和攝製組到臺灣拍攝電影時,急需一首主題歌,張徹讓一同前去的鄧禹平寫歌詞。鄧禹平從來沒去過阿里山,他回憶以前和女友在家鄉山水間嬉戲相戀的場景,寫出了這首歌。還有一首《椰樹情歌》。

鄧禹平(1923。11。30—1985。12。21),原籍為四川省三臺縣奎木鄉鄧家溝(今三臺三元鎮三清村1組)人。父親曾為劉湘集團軍部高階軍官,官至團長,母親喜愛音樂,擅長樂器,幼讀私塾,因母親的原因從小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

母親在妹妹出生時難產而死,後父親去世。在三臺縣上中學時,與師妹三臺縣城一家米號老闆的女兒白玫相戀。 後鄧禹平以優異成績考入抗戰流亡內遷至成都郫縣的省立藝專,後又考入重慶青木關的國立音樂學院,畢業後進入在重慶的中國電影製片廠。白玫為能與戀人在一起,刻苦學習,考入重慶女子師範學校,與鄧禹平又回到一起。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一首70年前的電影插曲,背後的故事感人!

右,鄧禹平

後白玫被父親騙回家與省城一劉姓闊公子逼婚成親。在奶奶暗中幫助下,白玫逃婚離家又趕到重慶,但此時因抗戰勝利結束,久等白玫未果的鄧禹平已隨電影廠遷住上海,兩人只以書信傳書。1949年,未等及白玫來到上海的鄧禹平隨電影廠赴臺灣拍攝影片《阿里山風雲》,因為上海解放,鄧禹平滯留臺灣,從此兩岸相隔,再無從見面,但相思未斷。

鄧禹平多才多藝,除作歌詞外,還作詩、寫話劇劇本、詩劇、繪畫,把相思不斷的戀人深掩心底,抒發於作品之中。《阿里山的姑娘》(《高山青》)等作品正是思戀戀人的發自心靈之作。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一首70年前的電影插曲,背後的故事感人!

他獲得過臺灣“第一屆文藝獎冠軍”、“詩詞榮譽獎”、“作詞大賽首獎”,國畫“國立中學最優作品獎”、“詩詞金鼎獎”。但終身未娶。白玫小姐發誓非鄧禹平不嫁!也終身苦等。

改革開放後,鄧禹平的中學同窗好友、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音樂指揮家羅忠榕先生得知鄧禹平在臺灣的近況,告訴給了在四川三臺縣苦守40載的白玫,輾轉將白玫彈唱的一盤《高山青》錄音帶,託臺灣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轉交給了臺灣的鄧禹平。

此時的鄧禹平,病臥床上,在病痛之中,仍思念著戀人白玫。1985年12月21日,在聽著白玫錄製磁帶的《高山青》“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哪,碧水長圍著青山轉……”的歌聲中,流下熱淚,永遠閉上了眼睛。幾個月後,白玫也在思戀中去世。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一首70年前的電影插曲,背後的故事感人!

劇照

2001年,綿陽市三臺縣孫才傑創作了關於鄧禹平愛情故事的長篇小說《世紀絕戀》,2009年,珠海東望洋影視公司決定將《世紀絕戀》拍為影視作品,於是一部長46集的電視連續劇《高山青》,再現真實的鄧禹平與白玫小姐的世紀絕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