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出大事了同學們!

見鬼了,我在微博上

撞見鬼

了!

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幾天前,一部名叫

《三千鴉殺》

的新劇,登上了微博熱搜。

嗯,看熱度,貌似整挺好。

我捧起小瓜子準備瞧個究竟,一看可不要緊: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雖然是標準的

網紅流量臉

,但這位白衣姐姐的模樣,越看越

奇怪

……

拉近瞅瞅: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

慘白

一片的臉色,脖子上清晰可辨的

色差分界線

,以及

與眼角同寬

的詭異

嘴角

……

我看的,難道是

《畫皮》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驚魂未定的我,趕緊點開評論區想要吐個槽壓壓驚。

然後……看到了一個熟悉的

關鍵字: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AI換臉”。

原來,這個見鬼的特效,背後居然是曾經在2017年,

震驚全球宅男

的快樂AI技術……

去年9月,這位白衣姐姐原本的扮演者

劉露

,在湖北宜昌東火車站大鬧安檢,態度十分囂張,生動展現出了遠超名氣的

搞事實力。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事發之後,劉露的簽約方芒果TV馬上宣佈取消合約。至於已經完成拍攝的劇集,考慮到補拍和重新剪輯的成本,製作方選擇了更

便宜

的AI換臉——反正不是什麼大牌,沒多少人會較真啦。

於是,《三千鴉殺之

畫皮

》就這麼上線了。

最終,被圍觀群眾一通吐槽之後,《三千鴉殺》的官微老老實實

線上求饒

了一波: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評論區充滿快活的空氣,這事基本上就算翻篇了。

但就在笑完之後,我不由得開始聯想:

沒想到現在AI換臉都已經這麼成熟了,正式走進

偶像劇

了!

那如果再發展下去,還需要

所謂的

“小鮮肉”嗎?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隨便找一個演技好的演員演戲,然後給他換臉不就行了嗎?

想換成啥換成啥呀。

照這樣想下去,我們幾乎可以得出一個詭異的結論:

隻手遮天、千萬流量的

小鮮肉偶像們

,正在

被新技術

踢出娛樂圈

而且,一步步把小鮮肉們逼上絕路的

主謀

,不是別人,

正是他們

自己。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而這一切,發展到現在,也不過是四五年的功夫而已。

2016年年底,一條

“小鮮肉用替身+人皮面具拍戲”

的微博,在社交平臺引起了好大震動。

這大概也是最早的“換臉”,雖然用的其實是傳統的化妝手法。

人皮面具,大家都聽過,在武俠片化妝界經常出現。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這種面具的材料,通常是高彈性的矽膠或者TPE,覆蓋面積更是從頭部一直延伸到前胸和後背,不會出現“脖子部位色差明顯”的穿幫。

利用特製的膠水進行固定,再配合假髮、化妝和美顏濾鏡,最終的效果相當驚人: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至少做做主播,賺一波打賞沒問題。

目前,這種民用量產版“人皮面具”的主要客戶,其實是

女裝大佬

,屬於

亞文化圈子

裡的

高階玩具

真正屬於影視行業的專業版“人皮面具”,也就是包含假體的

特效化妝

,入門門檻要高得多: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材料依舊是矽膠或者其它高分子聚合物,工序包括演員翻模、雕塑、雕塑翻模、制皮等多個環節,製作上妝時間最少也需要

七八個小時

當然,最終的視覺效果,也完全不是民用產品可以相提並論的。

不過呢,這種方式,哪怕是對於流量小鮮肉來說,也仍然是既費時又費力,完全達不到縮短檔期節約成本的最終目的,投資方肯定是

不答應的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所以,這種方式註定無法被“推廣”。

但差不多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人們開始意識到,原來在這個圈子裡,真的存在

“換臉”

的需求。

隨後,換臉的玩法越來越多,一次次突破技術的上限和藝德的下限。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這部2017年開播的

天雷鉅作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孤芳不自賞》

這部62集的古裝言情劇,網播量3周就突破了

60億

,39天收官後更是突破了

150億

,妥妥的現象級

流量大劇

不過,好多同學興沖沖地看下來,劇情角色一概沒留下印象,真正讓人過目難忘的,反而是那些

詭異的畫面效果: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纖毫畢現的前景人物,外加一片模糊的背景,在《孤芳不自賞》當中隨處可見。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這什麼鬼?Windows畫板的

剪貼畫?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換個角度,這女主角的輪廓線是不是

太平滑

了一點點?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幾個角色就像

剪紙

一樣

貼上

在背景板上,這到底是電視劇,還是

橙光遊戲?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的智慧更是無窮的。面對鋪天蓋地的爭議,劇組官方不得不出來做了個解釋: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石錘了,果然是

綠幕摳圖。

平心而論,作為影視行業最經典的特效技術之一,綠幕拍攝本身並不值得批判。

許多大受好評的國產劇集,一樣採用過這種手段: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例如說,在豆瓣好評如潮的

《大秦帝國之崛起》

,清晰度很明顯要比其它角色高一截的白起,就是靠綠幕技術拍出來的。

但是,這部良心好劇之所以要使用綠幕,原因在於,原本飾演白起的王學兵在拍攝完成的審查階段,因吸毒鋃鐺入獄。不替換相關戲份的話,整部劇集根本就不能上映。

因此,《大秦帝國》系列的總製片人焦陽,找來了“硬漢專業戶”刑佳棟進行了補拍。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再加上當時正片已經殺青,無法召回所有演員,刑佳棟只能對著綠幕演戲,然後通過後期摳圖來對正片進行修補。

整個流程,耗時

14個月

,比原片拍攝的時間更長。

最終,這份

“質量第一,不計檔期”

的嚴謹,得到了大多數觀眾的肯定。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相比之下,《孤芳不自賞》濫用的綠幕,只是為了縮短拍攝檔期

而走的捷徑。

畢竟,這部流量鉅製的兩個主演片酬,加起來起碼有

1.5個億。

每多拍一天,就意味著要多砸進去幾百萬,這讓投資方怎麼接受?

資本的驅動

下,《孤芳不自賞》當然是

早拍完早拉倒

,剩下的,就麻煩後期修圖小哥多多PS一下啦。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總之,在這部雷劇的影響下,深感智商被羞辱的廣大群眾,紛紛養成了

戴著顯微鏡看片

的習慣,

“有沒有摳圖”

變成了衡量劇集靠不靠譜的

關鍵指標。

不管是小鮮肉嘗試轉型的

《傳奇大亨》: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還是全網流量可觀的

《錦衣之下》: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只要是被扒出來使用了綠幕摳圖,那口碑想要翻身就難了。

濫用的摳圖技術,確實讓各路流量小鮮肉賺得盆滿缽滿。但這種資本導向、完全

無視演藝界職業道德

無節操套路

,很明顯不能一直玩下去。

這還沒完,在另一項

技術含量更低

濫用度更高

的拍攝手段影響下,流量小鮮肉的商業價值,更以遠超預期的速率走上了

拉跨

之路:

替身。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演員的能力,終歸是有極限的。

為了照顧那些不擅長動作戲的

演技派

演員,使用替身完成一些危險鏡頭的拍攝,本身無可厚非。

雖然很少在聚光燈下亮相,但

“武替”

這份職業值得

尊重

,想必是同學們的共識。

不過,為流量小鮮肉拍攝非動作鏡頭的

“文替”

,很明顯就是另回事了。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2018年,

《楚喬傳》

濫用替身的傳言,在網際網路上大規模發酵。

為了迴應鋪天蓋地的爭議,這部劇集的主演趙麗穎,以工作室的名義,放出了一則宣告。

真相如何,恐怕並不是重點,但是“文替”這個職業,確實在演藝圈是存在的。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趙麗穎的

替身

李可,如今已經作為

正式演員出道

了。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這就讓人不由得聯想:那些追捧流量小鮮肉的狂熱觀眾,究竟是

饞她們的身子

,還是單純就喜歡那一張

臉?

如果身子,以及身子所代表的演技可以用替身代替,那麼配上相差無幾的顏值,流量小鮮肉和她們的文替,到底

有什麼差別?

這些疑問,我們可以在2016年的一部

曠世雷片

當中,找到完整的答案: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沒錯,

《爵跡》。

這部由我們郭敬明大導演一手炮製的

“國產首部真人CG電影”

口碑如何,相信同學們都有印象。

暫且不提劇本抄書的老話題,單從參演陣容和製作方法來看,這部片子其實挺耐人尋味的: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國民

流量一姐

,當年還沒糊的

范冰冰

,領銜主演。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國民

流量一哥

,當年還沒點亮大碗寬面技能的

吳亦凡

,領銜主演。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八卦傳說中的郭大導演真愛,當年同樣還沒糊的

流量小鮮肉陳學冬

,領銜主演。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以及

王源

,這位應該不用介紹了吧。

陣容可謂十分豪華,

頭部流量

一網打盡,簡直是

包賺不賠

的好生意。

幸好,在糟糕的劇本,外加遠不如公關吹噓的演出效果影響下,這部片子毫無懸念地

完蛋

了。

不過,從《爵跡》的製作方法當中,我們卻看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無論是臉,還是身子,

流量小鮮肉的一切

,都是可以被

技術手段取代

的。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可以透過

真人IP授權+CG

手段製作。

身子

,一樣可以用

CG

解決,這下連

真人替身都省了。

要不是成本太高導致成品質量不佳,沒能引起投資方關注帶動節奏,

“換臉”

這個套路,恐怕早好幾年就要

席捲流量小鮮肉影視圈

了。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不過,《爵跡》的失敗,並不意味著

“利用技術取代小鮮肉”

這條科技樹走不通。

恰恰相反,隨著技術的發展導致成本下降,

“AI換臉”

這個套路,已經

重新引起了資本的關注。

《三千鴉殺》粗劣的AI換頭,就是一個

鮮明的訊號:

不出意外的話,從2020年開始,越來越多的“AI換臉”,甚至更直接的“CG生成”,將會一口一口蠶食掉小鮮肉們的流量。

太複雜的不說,看看數字合成、騷氣逼人的桑德斯上校,

“數字肉”

的新時代,真的已經到來了。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沒有緋聞,沒有片酬,永遠不會衰老,要演什麼悉聽尊便。

這麼

完美

“數字化大鮮肉”

,投資方

怎能不愛?

並且,這依舊遠遠不是全部。

在不少同學的印象中,無論數字化合成的CG有多精緻,想要讓這些模型角色動起來,依舊離不開手工調整或者動作捕捉一類

“人為參與”

的環節。

但AI技術的發展,徹底

改變了一切。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如今的數字技術,已經可以讓我們從

肌肉模擬

開始,

從無到有

設計出擁有完整動力學模型的數字角色。

透過

AI的不斷反饋學習

,最終,這些一開始連路都走不穩的虛擬角色,可以逐步掌握各種複雜的動作。

我們需要做的,僅僅是告訴它們“去做什麼”,具體的行動,它們

自己可以搞定。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這還不算完。

除了可以用正常人類的引數,培養出與真人無異的“數字化演員”之外,我們還可以透過調節不同的引數,透過另類的模型,讓AI學習創造出完全

符合生理學特徵

“非人類角色”。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不管是奇幻故事當中的怪獸,還是暫時只存在於幻想中的地外種族,都可以成為銀幕上活靈活現的主角。

外星偶像

,想想就很刺激呢。

技術的進步,讓我們的想象力突破了極限。技術的成熟,也讓資本方看到了

價效比

更高的方案。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流量小鮮肉被市場淘汰,可能只是一個

時間問題。

但這又能怪誰?

想想最開始的時候——是誰用的人皮面具?是誰想出來的綠幕摳圖?是誰想出來的文替?是誰

又想賺錢又怕累、沒有演技卻只想著拿獎?

這所有的一切,恰恰是小鮮肉們

自己

一手推動的。

小鮮肉的最後一滴淚,叫做AI換臉

逐利

的資本,當然會順應輿論潮流

轉向。

而不思進取的流量小鮮肉,想方設法偷工減料,不擇手段摳圖換臉,換到最後發現,

他們終於成功換掉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