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英國心理學研究:孩子的智商與顏值有關,越好看的往往越聰明

第一心理 | 育兒心理學專欄第六十四章

“以貌取人”在長時間以來,在人們的認知當中都是一個比較偏貶義的詞彙,在這個詞彙背後,暗示的是人們做事單純、看待問題比較單一。

於是在社會生活之中,家長會在教育子女的時候反覆提醒:不要因為身邊人們的長相就對其另眼相待,“人不可貌相”。

那麼在人們的內心深處,這樣的想法真的堅定嗎?恐怕事實並非如此。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怎樣解釋活躍在鎂光燈下的依舊是那些外表光鮮的“美女”、“鮮肉”;在戀愛當中敢於曬出的合影,都是“俊男靚女”、“郎才女貌”;以及日漸已經被人們依賴上的各種PS軟體……

也許從一開始我們的想法就是強行存在的。

英國心理學研究:孩子的智商與顏值有關,越好看的往往越聰明

關於外表的研究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是英國一所長於社會科學研究的院校,在世界上的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幾乎僅次於哈佛大學。

該學校的進化心理學學者禪洲金澤在二十一世紀初時進行了一個實驗,他收集了英國全國兒童發展研究(包括生於1958年的1。7萬人)以及美國國家青少年健康縱向研究(包括生於1980年前後的2。1萬人)當中的所有資料,此項研究共涉及3。8萬兒童,均記錄了在檔人員的長相以及其智力測驗的分數。

金澤在分析之後發現,

那些擁有比較出眾長相的孩子們在智商上也有著“突出表現”:他們的平均智商要比其他同齡人高出多達12.4。

英國心理學研究:孩子的智商與顏值有關,越好看的往往越聰明

有的學者認為,這個分析結果只不過是體現了心理學界當中早已存在的“暈輪效應(Halo Effect)”,也就是類似於中國成語“愛屋及烏”的一種影響——當你對某個人有好感時,其各方面都會在你眼中變得出眾。

但是金澤認為也許事實並非如此,這些人們之所以會在人們眼中顯得“好看”並不是因為他們出眾,而是因為事實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