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當代青春片《匆匆那年》有好有壞的“毒雞湯”總結:導演沒有青春

俗話說:長的好看的人才配有青春。

近幾年的電影都開始以“青春”為主,告別城市的繁華與鄉村的幽靜,從集體回憶轉向個體記憶,直接和青春進行了對話,而網路文學改編為電影正逐漸發展成一種趨勢,尤其是由同名原著暢銷網路小說改編的電影,票房相當可觀,

在2013-2014短短兩年時間內,青春校園題材電影累計票房突破40億,成為目前中國電影市場最賣座的型別影片之一。

當代青春片《匆匆那年》有好有壞的“毒雞湯”總結:導演沒有青春

2013年趙薇的導演處女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位居當年國產影片票房收入第二名,2014年張一白執導的《匆匆那年》則成為2014年賀歲檔的票房冠軍。

《匆匆那年》改編自九夜茴的同名小說,由張一白導演,彭于晏、倪妮等人主演,以主角方茴和陳尋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描繪的是80後的情感生活,但是影片以90後女孩七七的追問展開整個故事情節的敘述,電影中幾個部分獨立而又連貫的交相呼應,鮮明的視聽語言,成為影片最突出的藝術特徵。

當代青春片《匆匆那年》有好有壞的“毒雞湯”總結:導演沒有青春

《匆匆那年》是被稱為“青春片教父”的張一白繼電影《將愛情進行到底》(以下簡稱《將愛》)之後的又一部青春懷舊大片。

在影片開端,90後少女七七看到一群“80後”大叔大嬸在聚會中買醉懷舊,引發了她對於他們故事的探尋。透過七七的錄影鏡頭,空間從燈紅酒綠的都市現場轉向遙遠記憶中的青蔥校園,青春敘述由此展開。

當代青春片《匆匆那年》有好有壞的“毒雞湯”總結:導演沒有青春

縱觀整個青春片時代,有擅長疼痛青春的日本,也有擅長悽美狗血的韓國,不過國產青春電影像是把這些元素都集合在一起,現在型別片多元素的結合,已經沒有單純的每一個題材的出現了,青春片的特點有幾個方面 :初戀和回憶、叛逆和妥協、性好奇和性困惑、朋友和友誼。

“每個人在上學的時候都有這麼一群朋友,他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打鬧,有時聚集在一起,有時多年分離,再回首,滿是回憶。”

《匆匆那年》中就有這樣五個人:

陽光開朗的陳尋、痴心安靜的方茴、溫情內斂的喬燃、單純搞笑的趙燁、豪放可愛的林嘉茉。

當代青春片《匆匆那年》有好有壞的“毒雞湯”總結:導演沒有青春

影片中雖然充滿了80後的青春回憶,比如《灌籃高手》的主題曲,當時的熱播劇《還珠格格》,無所不在的時代符號,強化了故事發生的背景。

但遺憾的是,故事情節仍不可避免落入青春片的俗套。

《匆匆那年》火的只有那首歌

當代青春片《匆匆那年》有好有壞的“毒雞湯”總結:導演沒有青春

其實電影《匆匆那年》的主題曲要比電影有名,歌曲與電影同名,無縫銜接,主題曲意境密切貼合電影故事,直擊人心,這是電影最大的優勢。

據統計,主題曲《匆匆那年》釋出之後,除了各項指數增長之外,票房指數也隨著暴漲,主題曲的熱度直接轉換成了觀眾的觀影需求,這也是電影音樂的厲害之處。電影音樂也被稱為“畫面音樂”,指的就是影片中非自然音像,包括配樂、插曲、主題歌曲之類,它是人們主觀創造用以表達和促進畫面情緒、補充畫面內涵的音樂,世界著名音樂理論家明斯特貝格曾經說過:

“如果我們研究一下音樂,那我們就能更瞭解電影藝術在美的世界中的真正地位。”

當代青春片《匆匆那年》有好有壞的“毒雞湯”總結:導演沒有青春

其實早在《匆匆那年》未上映前,一組數字便已經註定它將是一部火爆的賀歲電影:11月4日,《匆匆那年》主題曲MV首發後,3小時播放量突破100萬,5小時破200萬,8小時破400萬,21小時破600萬,48小時破800萬。

在第57小時,播放量正式突破一千萬,同時佔據了各大榜單冠軍榜首。

當代青春片《匆匆那年》有好有壞的“毒雞湯”總結:導演沒有青春

“匆匆那年我們,究竟說了幾遍,再見之後再拖延;可惜誰有沒有,愛過不是一場,七情上面的雄辯;匆匆那年我們,一時匆忙撂下,難以承受的諾言……”

一部電影如果沒有背景音樂,畫面傳達的感情也會變得蒼白無力,可以這麼說,目前《匆匆那年》這部電影豆瓣評分5。5,絕大多數都是為了這首歌。

主題曲暗示了時間的流逝以及方茴和陳尋愛情的那些年,五個人友誼的匆匆……

當代青春片《匆匆那年》有好有壞的“毒雞湯”總結:導演沒有青春

曲子本身在影片中就是一條線索,是陳尋寫給方茴的歌,方茴卻一直沒有機會聽到這首歌,第一次陳尋要唱給方茴,被方茴的爸爸阻止;第二次是沈曉棠和方茴在晚會上合唱,直到最後陳尋在趙燁的婚禮上,眼含淚水的唱了這首歌,這樣的設計也昇華了整部電影的主題。

喚起了很多人對於過去歲月流逝的共鳴。

不過這畢竟是一部電影,現實中這樣的青春,這樣的年代,又能有多少人真正經歷過呢?

青春片所處的時代語境

當代青春片《匆匆那年》有好有壞的“毒雞湯”總結:導演沒有青春

在被問到什麼要拍《匆匆那年》,導演張一白是這麼回答的:“60後有《中國合夥人》,70後有《致青春》,90後有《小時代》,但還沒有一部電影集中地展現80後的青春和愛情,《匆匆那年》是80後的青春聖經。”

無論“80後”們認不認可,導演的這番話清楚地為電影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當代青春片《匆匆那年》有好有壞的“毒雞湯”總結:導演沒有青春

有趣的是,網劇版《匆匆那年》與影版《匆匆那年》都是2014年上線的,前者收穫了8.1分的成績,而後者只有5.5,這也說明原著小說適合改編成劇集而不是短短100多分鐘的電影。

當代青春片《匆匆那年》有好有壞的“毒雞湯”總結:導演沒有青春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故事內容的表現,原著是被稱為青春校園的純愛經典,一度掀起了懷念青春熱潮,並且經年不衰。每一個時代的影像都與時代的標誌相結合,從80年代人人談美學,到90年代大眾文化的廣泛推廣,直到今天,年輕人的價值觀逐漸開始從原始價值進行深度思考。

在“80後”青春成長中,愛情帶有更多的唯美色彩,是形而上的。

當代青春片《匆匆那年》有好有壞的“毒雞湯”總結:導演沒有青春

曾有不少讀者批評“80後”的青春書寫是偽青春,深究起來,這種書寫背後透露展現的更多是小清新的格調與追求,離現實的青春太遠。如今我國的80後、90後已經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80後也逐漸成為我國建國以後第一批會感傷的人,但是到了《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導演開始厭倦於單純地講述故事,而是轉而用具有年代記憶的符號向我們呈現故事,這種偷懶的行為有一個《同桌的你》就夠了,發展到《匆匆那年》,青春記憶也開始被過度消費了。

當代青春片《匆匆那年》有好有壞的“毒雞湯”總結:導演沒有青春

劇版《匆匆那年》

其實青春片可以拍,也可以大量的拍,但這種電影的拍攝需要主創人員的走心,才能跳出俗套,拍出新意,如今青春文學的影視劇改編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但並不說明這種現象不存在問題,畢竟青春文學還沒有經過時間的考驗,大部分並不屬於經典化的作品。

期待今後的青春片能走出個人化的懷舊,呈現更多面向。

文原創,圖網路